劉珍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福建廈門 361000
先天性尿道下裂為一類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其為男性生殖系統先天性畸形病變。針對于此類患兒來講,第一時間為其開展手術治療,有助于恢復其正常功能。和以往相比,當前我國醫學技術有所進展。在此情況之下,尿道成形術也成為治療先天性尿道下裂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滿意成效[1]。另外,患兒術后相關并發癥也得以有效控制。相關文獻證實[2],針對于尿道下裂患兒來講,為其開展行之有效的護理,有助于促進患兒疾病轉歸,提升護理滿意度,縮減治療時間以及住院費用。為了全面探究尿道下裂患兒圍術期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價值,結合實際情況,該文方便選擇2017年8月—2019年8月來該院接受疾病治療的126例尿道下裂患兒為研究對象,并對患兒在圍術期內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擇來該院接受疾病治療的126例尿道下裂患兒為研究對象。所有受試者均為男性。經診斷,患兒符合最新頒布的關于此類疾病臨床診斷標準。受試者家屬自愿參加調查,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該研究通過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執行,符合《赫爾辛基宣言》。
現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對照組60例,觀察組66例。觀察組受試者年齡均值為(7.39±2.62)歲。疾病類型陰莖型20例,陰莖陰囊型46例。從手術類型來看,主要為:包皮島狀皮瓣Ⅰ期修復術16例,陰囊縱隔皮瓣Ⅰ期修復術50例。
對照組受試者年齡均值為(7.17±2.45)歲。疾病類型陰莖型18例,陰莖陰囊型42例。手術類型:包皮島狀皮瓣Ⅰ期修復術14例,陰莖縱隔皮瓣Ⅰ期修復術46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受試者接受常規化護理干預以及健康宣教。常規性護理干預方式包含心理干預、常規干預、疾病觀察、飲食干預、預防感染、保持尿管暢通以及出院宣教。在此同時,對患者實施常規性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按期復診,出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來院就診。
觀察組受試者在圍術期內依照尿道下裂臨床護理路徑表格,完成相關護理工作,詳細情況如下。
①入院首日:護理人員對患兒方做好自我介紹。收集受試者的臨床資料,詢問其病史。利用有效方式評價患兒及家屬的當前心理狀態。為受試者方開展常規化健康宣教,同時也要交代各項檢查的目的以及具體項目,幫助受試者完成諸如心電圖、X線胸片等檢查。告知患兒及家屬多進食新鮮水果,多飲水,確保大便暢通。每日都要利用肥皂水對會陰部加以清洗,并使用濃度為1∶5 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連續進行3 d。
②入院后第2日:重點對受試者開展針對性心理干預。有效克服受試者內心存在的不良心理,比如恐懼、自卑、焦慮、抑郁等,強化對患兒家屬的健康教育力度。同時做好肝功能、腎功能等檢查項目。
③入院后第3日:護理人員應當配合醫生為受試者開展心理干預以及術前健康宣教。做好一切術前準備,同時對患兒開展體位訓練。手術前當晚要實施清潔灌腸操作。
④手術當日:護理人員對患兒注射術前針,同時與手術室護士做好交接班工作。手術室護士與家屬一起將患兒送入手術室。當完成手術后,手術室護理人員應當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班,有效了解患兒術后注意事項要點以及術中情況。令患兒平躺于支架托下,以免壓迫陰莖;有效固定尿管,告知患兒家屬做好看護,以尿管發生脫出、移位、彎折等不良情況。積極查看受試者的陰莖頭是否發生缺血、切口是否存在滲血情況。
⑤手術后1~3 d:在此期間內,對于受試者開展止痛治療。予以己烯雌酚口服,用以防止陰莖充血,在患兒睡前可遵循醫囑經口服用地西泮。在白天患兒清醒時,可為其播放動畫片、做互動游戲、講故事、聽音樂等方法,以轉移其對于自身疼痛的注意力。在此同時,護理人員也要查看患兒的陰莖頭是否存在諸如腫脹、發紺的不良情況。另外也要觀察敷料清潔性。
⑥手術后4~7 d:護理人員查看受試者手術位置包扎是否合理,倘若發生尿液滲出,要第一時間更換新的紗布。利用沾有碘伏溶液的脫脂棉球針對于尿道口開展護理。查看受試者的尿管是否正常,倘若發現沉淀物,要及時為其實施沖管護理;告知受試者多飲水,有效稀釋尿液。
⑦手術后8~10 d:護理人員應為小兒患兒更換新的陰莖紗布,查看陰莖皮瓣是否存在感染、壞死的不良情況。在尿管未移除時,患兒不可貿然下床活動。在此刻,護理人員應當積極引導教育患兒定期更好地配合臨床護理,同時指導患兒實施床上翻身運動。
⑧手術后11~14 d:護士移除患兒的尿管,查看是否存在尿道狹窄、尿漏等并發癥。同時也要叮囑患兒及時排尿,指導患兒進行床下活動。對于表現優異者,應當給予必要的獎勵和贊揚。
⑨出院干預:在確認患兒符合出院條件時,工作人員應當為患兒方開展有效的出院指導。告知患兒家屬盡可能創設條件幫助受試者走出心理陰影,鼓勵患兒樹立起戰勝病魔的信心,令其正常參與到日常學習生活之中。告知患兒多飲水沖洗尿道。完成手術后12個月之內,不得進行劇烈的活動;完成手術后30 d應當來院接受尿道擴張,用以避免尿道狹窄情況發生。如果患兒出現了并發癥,工作人員應當幫助受試者方樹立起戰勝病魔的信心。如果患兒漏尿,要告知其6個月后法院接受修補手術。針對于存在尿道狹窄的患兒而言,護理人員定期為其開展尿道擴張。
臨床護理路徑表格參照諸多權威文獻和國家有關醫療文件完成制定。且通過醫院科室核心小組審核通過。經由通過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完成護理工作,組長以及護士長進行監督、指導以及評價。
①該實驗使用該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受試者方家屬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全面調查,詳細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3個項目。
②分析兩組受試者并發癥發生率情況。詳細包括尿漏、尿道狹窄以及切口感染。
③分析兩組受試者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情況。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受試者家屬滿意度比較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受試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住院時間更短,住院費用更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受試者住院費用以及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表3 兩組受試者住院費用以及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組別平均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元)對照組(n=60)觀察組(n=66)t值P值17.53±4.26 14.31±3.22 4.813<0.05 8 526.36±388.69 7 141.26±306.25 22.318<0.05
先天性尿道狹窄為一類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第一時間內為受試者開展手術治療有助于促進疾病轉歸。臨床護理為治療疾病的重要組成部分[3],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療成效,減少其并發癥發生概率,令其定期早日康復。臨床護理路徑為一項目的性強、有計劃的新式護理方法,其主要指的是從受試者入院直至出院,依照圖表開展有關護理服務[4-5]。利用此法可避免護理細節遺漏,確保診療有序性。
落實臨床護理路徑操作,能夠令院內護理人員充分參與到患兒診治工作中來。積極觀察受試者病情改變,當確認其病情發生變化后,及時實施有效護理干預,避免發生不良事件[6]。
在該組內對照組受試者共計4例出現感染,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護理人員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被污染的敷料,進而誘發皮瓣感染。值得說明的是,感染又是引發尿漏的重要因素。針對于觀察組患兒,因院內護理人員依照事先制定好的表格路徑內容,對患兒開展疾病觀察,進而發現了患兒術后的異常情況,開展有效的干預舉措,避免不良事件發生[7-8]。
該文中針對于觀察組受試者以及家屬實施了心理干預以及健康宣教,令其能夠更好地配合臨床治療以及護理,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落實此項護理干預技術后,院內護理人員參與工作的主觀能動性有所增強。值得說明的是,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受試者并發癥發生率低(P<0.05)。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概率為33.33%,觀察組為15.15%。于冬茹[9]分析了針對于尿道下裂小兒Ⅰ期尿道成形術患兒圍術期開展臨床護理路徑護理,結果表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3.00%,觀察組為10.00%。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該實驗所得出的相關結果和該文類似。
證實開展此項護理工作,有助于減少患兒并發癥發生概率。且因為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少,可盡早移除尿管,進而縮短了住院時間。受試者因依照臨床護理路徑完成護理,同時結合其病情實現用藥,在極大程度上規避了藥物濫用的情況,進而也有效控制了住院費用[10]。
陳征[11]研究表明,依照臨床護理路徑表格,對于尿道下裂小兒患兒實施護理干預,結果表明,實驗組并發癥發生概率(4.88%)明顯低于對照組(35.00%)(P<0.05),可見,在泌尿外科小兒尿道下裂圍術期做好護理干預能夠有效保證手術效果,減少并發癥,促進患兒快速康復。另外,實施該法也能縮減治療時間,減少治療費用。
由于尿道下裂為一類身心疾病。因此,護士在對患兒開展臨床護理時,對受試者方實施健康宣教以及針對性心理干預,能夠令患兒方樹立起戰勝病魔的信心,患兒家屬進而更為了解護士的工作,全面提升了針對于院內護理人員的信任度,可創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就此提升了患兒方臨床護理滿意度[12]。
綜上所述,針對于尿道下裂患兒來講,在圍術期內為其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有助于縮短患兒住院時間、促進疾病轉歸,減少并發癥發生率,節省住院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