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斌
(海口信德誠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海南海口 570100)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應用和現場施工管理需遵循一定原則,如規范化原則、安全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利益最大化原則等。但結合實際調研可以發現,現階段我國部分建筑工程仍在施工技術應用、現場施工管理等方面存在欠缺,為解決相關問題,正是本文研究的目標所在。
鋼筋工程屬于建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鋼筋工程施工技術應用需關注三方面內容:①施工準備。在準備環節,需重點關注材料準備與焊接施工。對于鋼筋工程材料準備來說,散裝材料處理多選擇綁扎固定方式,需要在安全位置放置,也可以在鋼架上固定綁扎后散裝材料。如鋼筋材料在地面堆放,管理需結合規范標準開展,同時需避免滑落等安全問題出現,具體可選擇油布覆蓋鋼筋材料;②焊接準備。在開始焊接施工前,焊接試驗必須遵循規范流程開展,性能質量檢驗需涉及每批鋼筋,以此得到質量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的鋼筋材料。力學試驗也需要嚴格進行,輔以針對性抽樣檢查,鋼筋工程施工質量將更好地得到保障;③放樣與下料。在施工開始前,還需要基于一定余量控制放樣與下料作業,應對完成焊接后焊縫的線性收縮現象。以框架結構的建筑工程為例,鋼架梁很容易出現拱起問題,而通過放樣與下料作業的余量控制,即可為框架結構鋼筋工程施工質量提供保障。在安裝鋼筋的過程中,抽查需結合規范進行,檢驗分析過程應充分結合實際情況,表1為鋼筋安裝檢驗以及允許偏差范圍[1]。

表1 鋼筋安裝檢驗以及允許偏差范圍
模板工程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同樣較為廣泛,具體應用需關注兩方面內容:①主體結構模板施工。需要在堅固平面設置立桿,為框架結構提供支撐,同樣需保證施工過程中壓垮等問題不會產生。如存在違反規范標準要求的施工步驟,建筑工程將無法去除下層支撐構件,并需要固定前一模板,這不僅會直接影響施工進度和質量,工程造價成本也會同時提升,因此主體結構模板施工必須嚴格遵循行業規范和工程設計進行。此外,還需要關注模板規格、尺寸、大小、牢固性、耐用性的控制在,以此更好保證模板施工質量;②模板拆除。作為模板工程施工技術應用的重要環節,模板拆除作業同樣需要得到重視,應優先拆除后續施工模板,不承重、承重少的模板同樣需要優先拆除,之后逐一拆除存在較大承重的模板,拆除模板后需及時將其送離場地,避免施工作業受到影響[2]。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應用對建筑工程整體施工質量帶來的影響同樣較為深遠,以現澆框架剪力墻結構建筑為例,需結合設計確定的混凝土規格開展針對性施工。具體施工需關注材料質量控制,如保證材料均具備質量合格證書且通過進場檢查,避免材料問題出現。混凝土配合比也需要同時科學控制,材料和易性與水泥強度屬于需要關注的重點,混凝土配合比應遵循規范標準和設計要求,對于施工變動問題,需結合體積和用水量控制,保證混凝土配合比始終滿足建設需要。在框架結構建筑施工過程中,還需要規避焊條型號不適用、標準與規格不一致、焊接接頭失穩、箍筋尺寸與標準不符等問題,以此預防和處理相關不穩定性問題,更好保證結構可靠性。混凝土的攪拌運輸、澆筑和養護方式選擇也需要得到重視,如保證混凝土運送泵運行正常、科學應用分層澆筑方式、保證養護方法和時長合理。混凝土澆筑施工檢查也能夠為施工質量控制提供支持,可圍繞預制塊尺寸和外觀、坡面平整度、混凝土塊鋪筑等方面開展檢查,如每50~100m2通過量測方式開展1次坡面平整度檢驗,每50~100塊通過觀察和量測開展1次預制塊尺寸和外觀檢查。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需重點圍繞施工材料展開,以此夯實施工質量控制基礎。在準備環節,施工單位需派專業人員實地材料建筑現場,具體判斷以測量結果為依據,實現施工材料選擇和配比優化。需結合行業標準管理施工現場材料,如設計圖紙和施工材料間存在矛盾,管理人員應第一時間反饋,及時調整設計方案。在采購施工材料環節,需詳細記錄抽樣檢測、使用等環節,保證相關問題追究能夠及時開展,盡可能降低損失和影響。施工材料的參數和特性需要由管理人員實時監測,施工方案需結合相關數據變化動態調整,施工材料管理工作的價值可由此更好發揮。在采購施工材料環節,需強化與供應商之間的協商及溝通,權衡材料價格與質量,保證材料采購成本能夠在滿足國家標準和設計要求的前提下有效節約。在向施工現場運輸材料的過程中,保護措施的優選也極為關鍵,需設法預防運輸途中材料損壞問題。在材料進場時,抽樣檢測必須嚴格開展中,以此進一步強化對施工材料質量的控制。
施工成本管理同樣屬于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施工單位必須加強重視,這一管理可分別圍繞固定成本和動態成本開展,施工造價也需要同時在根本上控制。在具體管理過程中,需結合施工隊伍實際,嚴格管控各方面流動資金,規避浪費問題。對于施工材料使用,需積極回收、利用剩余用料,輔以綠色施工技術,即可同時降低環境污染和能源成本。在施工成本管理過程中,日常檢查核對工作必須嚴格開展,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也需要設法得到保證。施工方案變更在建筑工程中較為常見,管理人員需要在這種條件下對比調整前后方案差異,并通過針對性審核保證資金合理支出,進一步加強施工成本管理[3]。
施工質量管理屬于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的核心,這一管理可引入精益化理念,更好把控施工質量。基于建筑工程及施工階段差異,施工質量管理需編制多元化方案,并從多個層面開展管理工作。考慮到外界因素很容易干擾施工人員,因此施工質量管理方案編制需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通過全方位勘察和測量為方案編制提供依據。大型機械設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較為普遍,基于施工質量控制需要,需在施工前做好設備參數調整工作,并做好施工過程中設備的定期維護、檢測,降低故障率。施工單位應結合建筑工程實際建立施工現場質量管理體系,該體系需關注交通運輸條件、周邊建筑設施影響、氣候因素等內容,提前制定應對措施。如施工過程出現雨雪天氣,應及時保護施工材料,并在之后的施工中做好材料清理工作。此外,施工單位還需要基于長遠角度編制施工方案,以此順利銜接各施工階段,科學完成任務分工、職責劃分,合理布局工程整體,保證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的統一協調,精益化理念將更好用于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
智慧管理屬于近年來建筑業研究熱點,基于智慧管理的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可結合大數據技術,圍繞施工人員、施工機械針對性開展。施工人員智慧管理可引入“互聯網+”智檢APP,以此建設智慧安全管理模式,施工安全將更好得到保障。具體可通過信息技術登記施工人員信息,并通過大數據平臺全面了解施工人員調配和施工隊伍費率,加班及危險作業等數據可由此自動查出并自動報警,疲勞作業引發的施工安全問題能夠有效規避;施工機械智慧管理能夠降低故障、安全問題出現概率,通過智能控制裝置的安裝,動態監控施工機械并收集運行信息,輔以BIM技術開展三維模型建設,即可實時掌握工程機械使用狀態,零部件損壞、保養不及時等問題的智能預警將順利實現,同時引入物聯網技術,施工機械的及時制動也能夠更好得到保障。以塔吊機械監控管理為例,通過設置塔吊運行監控系統獲取實時運行參數,輔以群塔碰撞保護系統,碰撞危險報警將在相關參數大于安全標準時自動發出,交叉作業安全性將得到有效保障。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面臨多方面因素挑戰。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應用要點、開展智慧管理探索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建筑工程施工路徑。為保證建筑工程施工的順利開展,物聯網、BIM等新型技術的應用必須得到重視,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統的建設和升級也需要引起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