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晗,張永章,肖建斌
(青島科技大學 橡塑材料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東 青島 266042)
碳納米管(CNTs)是一種結構特殊、導電和導熱能力強、力學性能優異的新型材料,廣泛應用于電學領域[1-2],也越來越多地用于海水淡化和環保材料制備等[3-4]。但是CNTs與橡膠基體相容性差,不易分散,因此CNTs不能直接作為填料加入橡膠中。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CNTs表面活性基團較少,無法與橡膠基體產生強的相互作用;二是CNTs的表面能極高,易發生團聚,CNTs聚集體尺寸大,CNTs/橡膠復合材料在受力過程中容易產生應力集中點,交聯網絡遭到破壞,使復合材料出現缺陷,力學性能下降[5]。這也是CNTs應用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兩個問題。
本工作分別采用丙烯酸法和偶聯劑法對CNTs進行表面改性,并將改性CNTs加入丁腈橡膠(NBR)中,研究不同方法改性CNTs對NBR膠料性能的影響,以選擇更好的CNTs改性方法。
NBR,牌號1846,朗盛(南通)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產品;CNTs,牌號GTR-300,長徑比為800~1 000,青島泰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炭黑N550,上??ú┨鼗び邢薰井a品;白炭黑,牌號1165MP,索爾維(青島)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產品;α-甲基丙烯酸,西安天茂化工有限公司產品;偶聯劑Si69,市售工業品。
SHR-5A型高速混合攪拌機,張家港市萬凱機械有限公司產品;XSM-500型轉矩流變儀,上海科創橡塑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產品;X(S)K-160型開煉機,上海雙翼橡塑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產品;GT-M2000-A型無轉子硫化儀、AI-7000-M型電子拉力試驗機和GT-7012-D型DIN磨耗試驗機,中國臺灣高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HS100TFTMO-90型硫化機,佳鑫電子設備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產品;XY-1型橡膠硬度計,上?;C械四廠產品;DTC-300型導熱儀,美國TA儀器公司產品;JSM-7500F型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日本電子株式會社產品。
1.3.1 CNTs改性
1.3.1.1 偶聯劑法改性
先將CNTs加入濃硝酸中,經過超聲分散后,在110 ℃下回流6 h,再經過洗滌、過濾、烘干之后制得酸化CNTs。酸化處理打開了CNTs中的碳-碳鍵,生成羧基,有助于提高CNTs的分散性。然后采用兩種方式分別對CNTs進行偶聯劑法改性。
(1)未經工藝處理偶聯劑法改性。將酸化CNTs與偶聯劑Si69加入甲苯溶劑中,經過超聲分散后,在100 ℃下回流6 h,經過洗滌、過濾、烘干后制得未經工藝處理偶聯劑法改性CNTs。
(2)經工藝處理偶聯劑法改性。CNTs/白炭黑/偶聯劑Si69用量比為2/1/0.2。先將酸化CNTs與偶聯劑Si69在攪拌機中混合,然后升溫并在低速(500 r·min-1)下攪拌,在這個過程中酸化CNTs表面的羧基、羥基等活性基團與偶聯劑Si69發生反應,再加入少量白炭黑,在高速(1 500 r·min-1)下攪拌5 min,制得經工藝處理偶聯劑法改性CNTs。其中白炭黑用作保護劑,以防止CNTs在高溫攪拌時摩擦生熱過高[6]。
1.3.1.2 丙烯酸法改性
(1)未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改性。先將CNTs酸化處理,然后將酸化CNTs和甲基丙烯酸加入甲苯溶劑中,經過超聲分散后,在60 ℃下回流6 h,經過洗滌、過濾、烘干后制得未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改性CNTs。
(2)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改性。CNTs/白炭黑/甲基丙烯酸/氧化鋅用量比為1/0.5/1.5/0.5。先將CNTs與部分甲基丙烯酸在攪拌機中混合,升溫并在高速(1 500 r·min-1)下攪拌5 min,再加入氧化鋅和白炭黑,繼續進行高速攪拌,攪拌過程中緩慢加入剩余的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與氧化鋅進行原位反應生成甲基丙烯酸鋅[7]的同時將CNTs包覆,最終制得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改性CNTs。在制備過程中,甲基丙烯酸應過量加入以期對CNTs產生一部分的刻蝕作用。
1.3.2 膠料混煉及硫化
配方:NBR 100,炭黑N550 50,氧化鋅5,硬脂酸 1,防老劑RD 2,防老劑MB 1,微晶蠟 1,增塑劑TP95 10,硫黃 0.3,硫化劑DCP1.5 ,促進劑TMTD 1,促進劑DM 1.2,CNTs變量(見表1)。

表1 不同CNTs在NBR膠料中的用量 份
混煉工藝:加入NBR,1 min后加入小料,混煉1 min后加入CNTs、炭黑和增塑劑TP95,流變儀轉矩平穩后排出膠料,在開煉機上加入硫黃、硫化劑DCP和促進劑,薄通8次,下片。膠料停放10 h后,測試硫化特性(165 ℃)。
膠料采用平板硫化機在165 ℃×(t90+3 min)條件下進行硫化。硫化膠停放12 h后進行性能測試。
硬度按照GB/T 531.1—2008進行測試;拉伸強度按照GB/T 528—2009進行測試;撕裂強度按照GB/T 529—2008進行測試;高溫拉伸性能按照HG/T 3868—2008進行測試,測試溫度為100 ℃;DIN磨耗量按照GB/T 9867—2008進行測試;導熱系數按照ASTM E 1530—2016進行測試;SEM分析先將試樣在液氮中進行脆斷,斷面表面經過噴金處理后,用SEM觀察斷面形貌。
經工藝處理改性CNTs對NBR膠料物理性能的影響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加入未改性CNTs后,膠料的綜合性能并沒有得到提升,甚至拉伸強度有所下降,這說明單純通過機械共混很難將未改性CNTs均勻分散在橡膠基體中,未改性CNTs與橡膠基體之間的結合力很弱,無法對NBR起到有效的補強作用;加入未經工藝處理改性CNTs后,NBR膠料的硬度明顯增大,拉斷伸長率下降,撕裂強度有一定幅度提高;未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改性CNTs對NBR膠料有一定的補強作用[8],而添加未經工藝處理偶聯劑法改性CNTs的NBR膠料拉伸強度甚至低于空白組膠料,這說明未經工藝處理改性CNTs對NBR的補強效果并不理想。

表2 經工藝處理改性CNTs對NBR膠料物理性能的影響
從表2還可以看出,在CNTs用量及改性方法相同的情況下,經工藝處理改性CNTs對NBR有很好的補強作用,明顯優于未經工藝處理改性CNTs。
為選出補強效果最好的改性CNTs應用方案,著重對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或偶聯劑法改性CNTs的NBR膠料的拉伸強度和撕裂強度進行對比,結果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改性CNTs的補強效果遠遠優于經工藝處理偶聯劑法改性CNTs。其原因可能是CNTs的化學惰性導致偶聯劑法改性即使先對CNTs進行了酸化處理,CNTs表面也難以接枝基團,偶聯劑與CNTs之間難以形成化學作用,而偶聯劑又與后期加入的白炭黑表面基團發生反應[9],導致CNTs改性效果未達到預期。

圖1 不同方法改性CNTs對NBR的補強效果對比
綜上所述,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改性CNTs對NBR膠料物理性能的提升效果更好,在橡膠復合材料中的應用價值更高。
通常情況下,橡膠的導熱性能并不好,再加上填料生熱的影響,導致橡膠制品在磨損或疲勞工作時的溫度遠遠高于室溫[10]。
橡膠制品磨損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橡膠制品發生撕裂,導致制品表面有橡膠微粒掉落而出現磨損;二是摩擦過程中橡膠制品表面生熱,在空氣中氧氣的作用下發生化學降解,產生粘性的油狀磨耗層[11]。
圖2和3分別對比了1#,2#,3#,8#,9#配方硫化膠的導熱系數和DIN磨耗量。
由圖2可以看出:由于CNTs具有高導熱特性,添加CNTs的NBR膠料的導熱系數明顯大于未添加CNTs的NBR膠料,且CNTs用量越大,膠料的導熱系數越大;在相同用量下,添加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改性CNTs的NBR膠料的導熱系數也大于添加未改性CNTs的NBR膠料,說明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改性CNTs在橡膠基體中的分散能力和與橡膠基體的結合力提高。膠料導熱系數增大有利于提高橡膠制品的耐熱性能。

圖2 NBR硫化膠的導熱系數
從圖3可以看出:添加CNTs的NBR膠料的DIN磨耗量明顯小于未添加CNTs的NBR膠料,且CNTs用量越大,DIN磨耗量越小,耐磨性能越好;在相同用量下,添加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改性CNTs的NBR膠料的DIN磨耗量小于添加未改性CNTs的NBR膠料,這說明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改性CNTs對NBR膠料耐磨性能的提升效果比未改性CNTs更好。

圖3 NBR硫化膠的DIN磨耗量
1#,2#,4#和8#配方硫化膠的SEM照片見圖4。
從圖4(b)可以看出,未改性CNTs在橡膠基體中的分散效果不佳,說明未改性CNTs與NBR基體間的結合情況較差,受外力作用時兩者易分離,因此未改性CNTs不能為NBR提供理想的補強作用。
從圖4(c)可以看出,與未改性CNTs相比,未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改性CNTs與NBR基體的結合情況有較大提升,但依然不如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改性CNTs。

圖4 添加不同CNTs的硫化膠的SEM照片
從圖4(d)可以看出,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改性CNTs在橡膠基體中的分散性更好,這是因為CNTs被甲基丙烯酸鋅包裹,有效地改善了CNTs與NBR基體的結合情況。
(1)未經工藝處理改性CNTs對NBR有一定的補強效果,但對于NBR膠料綜合性能的提升效果不佳。
(2)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和偶聯劑法改性CNTs均對NBR膠料的綜合性能有提升作用,其中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改性CNTs在NBR基體中的分散能力和結合情況較好,對NBR的補強效果更佳。
(3)與未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改性CNTs相比,經工藝處理丙烯酸法改性CNTs對NBR膠料物理性能、導熱系數及耐磨性能的提升作用都更加出色。因此利用高速攪拌處理和丙烯酸法改性CNTs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