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
【摘要】 ? ?本文主要探究有線通信網絡安全的發展及未來前景。研究過程中,以有限通信概述為切入點,分析其具有受干擾少、保密性強、可靠性強、建設費用高的特點,以此為研究基礎,結合有線通信網絡安全威脅,提出業務提供安全、自身安全、控制有害信息與安全傳遞信息措施,研究有限通信網絡技術未來發展前景,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 ? ?有線通信 ? ?網絡安全 ? ?未來前景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wir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curity. Overview of research process, with limited communica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alyzes its are less interference, strong confidentiality, reliability, high cost of construc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s the research basis, in combination with cab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curity threats, put forward the business to provide a safe, its own security, control harmful information and security information,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research limit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so as to provide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relevant workers.
Key ? words:wired communication;network security;future prospects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信息化逐漸成為各國增強綜合實力的重要發展戰略,特別是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下,信息化建設對于信息與網絡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網絡安全對于維護社會穩定與國家安全意義重大,成為了影響國家長遠利益的關鍵問題,其主要分為有線網絡與無線網絡信息安全,盡管無線通信占比逐漸增加,但以現有社會而言,有線通信仍占據較大比例,應加強對有線通信網絡安全的研究,以此分析其未來發展趨勢。
一、有線通信概述
有線通信屬于一種通信方式,現代有線通信狹義上是指有限電信,利用金屬導線光纖等媒質進行信息傳送,電或光信號可代表文字圖像、聲音等。有線通信調制方式為基帶傳輸與調制傳輸,內容以有線傳真、有線電報、有線電話、有線視頻為主,具有模擬通信與數字通信的特征,根據線路應用種類不同,可將其劃分為波導通信、電纜通信、光纜通信與明線通信等[1]。有線通信主要具備以下特點:
1.1受干擾少
野外有線通信中,通常將被復線用于信息傳播媒介,采取差分信號收發技術傳輸數據與語音。被復線由于為平行雙絞線結構,當外界出現電磁干擾后,可完全耦合至兩條線上,接收端僅為兩個信號差值,可抑制外界共模噪聲。
1.2保密性強
通過電纜進行數據傳輸能夠在數據失誤的情況下進行仔細監測,或是利用統計數字對故障產生幾率加以預測,進而保證工程師具備充足時間搶修受損電路或轉變傳輸數據路徑,避免造成數據丟失。
1.3可靠性強
有線通信網絡具有較強可靠性,以光纖通信為例,能夠在極細的玻璃絲光纜中傳播光信號,光纜深埋地下、海底、江河或敷設于管道中,難以被發掘破壞[2]。特別是玻璃絲不會向外界輻射電磁波,避免信息被偵聽或截獲,即便被發現也不能“旁路”竊聽。
1.4建設費用大
有線通信網絡傳輸距離有限,鋪設線路費用高,導致建設有線通信費用高,周期較長。
二、有線通信網絡安全發展分析
有線通信網絡應用中,面臨著一定的安全威脅:一是設備與電磁安全。計算機偵聽技術與處理能力發展迅速,電磁輻射將會帶來一定安全隱患;設備容量不斷增加,技術復雜性逐漸提高,極易引發網絡安全問題;二是信令網安全。對于傳統電話網絡而言,信令網具有封閉性,安全性較高,但在軟交換等技術發展下,增加了信令網的開放程度,將會帶來網絡安全問題;三是流量沖擊問題。一定的流量沖擊通信網絡后,可能會引發雪崩效應,影響網絡性能,造成服務停止,此種沖擊通常是由于惡意攻擊或一系列突發事件引發;四是自然災害與戰爭。發生自然災害與戰爭后,可能會為有線通信網絡節點造成毀滅性打擊,中斷通訊鏈路[3];五是網絡業務沖擊。多業務網絡而言,很少基于線路或物理端口區分用戶,如發生業務竊取后易造成諸多糾紛,流失網絡資源。多業務網絡中,無論是用戶惡意或無意濫用,均會影響正常網絡運行。為此,有線通信網絡安全可分層次研究,結合通信系統特點,研究中將其分為:安全提供業務、自身安全、控制有害信息與安全傳遞信息這幾方面。
2.1安全提供業務
網絡服務安全中包含服務可控性與服務可用性,前者主要是根據服務接入安全、服務防攻擊與服務防否認來保障,后者只是與業務承載網絡維護能力、可靠性相關。而網絡服務包含網絡提供ATM專線、DDN專線、Internet業務、VPN業務及話音業務等。在安全提供業務中,應當做好管理層與控制層的保障,管理層保障需在管理信息驗證、管理訪問控制、管理信息保密性、管理信息不可抵賴、管理信息完整性及通信安全這幾方面做好控制工作,控制層面則做好控制信息驗證、控制信息訪問控制、控制信息保密性、控制信息不可抵賴、控制信息完整性及通信安全等。
2.2自身安全
有線通信網絡自身安全包含生存性與可靠性,兩者依靠物理安全、環境安全、拓撲安全、鏈路安全及系統安全獲得保障。此業務網與承載是擁有自身拓撲、鏈路、節點與控制的網絡,如互聯網、傳輸網、支撐網、移動通信網、ATM網、電話網、x.25網、幀中繼網及DDN網[4]。在保障網絡自身安全中,應當從數據層、管理層及控制層這三方面出發。其中,數據層需保證資源可用性;管理層需做好管理信息驗證、管理訪問控制、管理信息保密性、管理信息不可抵賴、管理信息完整性;控制層需做好控制信息驗證、控制信息訪問控制、控制信息保密性、控制信息不可抵賴、控制信息完整性等。
2.3控制有害信息
控制有害信息主要是指:信息傳遞中不能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57條規定內容,不可利用電信網復制、制作、傳播、發布含有危害國家安全、違反國家憲法、顛覆國家政權、泄露國家機密、損害國家利益榮譽、破壞國家煽動民族仇恨、破壞民族團結及民族歧視等內容。同時,有害信息還包含垃圾短信、病毒、垃圾郵件等,需采取一定管理與技術手段避免網絡上擴散與泛濫有害信息。
2.4安全傳遞信息
信息傳遞中為保證其安全性,需保證信息不可否認性、機密性與完整性。其中,信息不可否認性能夠利用數字簽名技術;信息機密性可利用密匙分發與加密機制保障;信息完整性可通過哈希算法等報文鑒別機制保障。
三、有線通信技術未來應用及發展前景
3.1機對機通信
以機對機通信方式而言,盡管通信優勢較強,但在通信壓力與通信需求逐漸增加下,傳統通信控制手段存在滯后性,需結合現有技術情況加以分析,制定優化措施。如,可通過緊密耦合反饋優化電路,保證機對機通信精準性與時效性,以免出現網絡波動延遲情況,還能借此將信號抖動幅度降低[5];通過以太網優化實時通信,改變人們遺忘對延遲傳輸網絡信號的印象,解決延遲問題,以避免由于傳輸信號延遲引發出線傳操縱駕駛盤交通安全事故。
3.2智能化靈活化通信
隨著通信技術不斷發展,靈活化與智能化已經成為未來社會發展主要趨勢之一,將通信技術價值最大化,建立智能化網絡體系,以電纜作為智能通信接口,從傳統計算處理器中向外轉移,通過電纜處理信息,寬帶線路中完成計算[6]。并且,有線通信技術在社會通信需求逐漸加大下,還應當對其全面升級,如大部分網絡內部均會安裝修復模塊,可對網絡運行情況進行實時分析與自主調節,以該功能為基礎,在發展中優化技術與設備等,提升產品質量,構建安全高效通信網絡,實現高質量傳輸數據,減少通信故障,以免發生線路搶修、數據遺失等問題。
3.3實現技術兼容
目前通信技術主要可分為無線與有線兩種,能夠優勢互補,在多方面實現技術配合。所以,未來發展中,必定會進行技術升級,促進兩者兼容發展,不僅可將建設通信成本降低,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通信服務,還能將無線便捷性與有線穩定性充分發揮出來,使通信技術體系完善更加。
3.4應用有線接口
當前,為了適應電子產品對寬帶需求,有線通信網絡逐漸應用HDMI、Firewire等4Mb/s高速串行有線接口,以往主要將其用于特定的環境,且造價高,隨著未來發展成本隨之降低,普通電子產品也會廣泛應用該接口技術,提升有線通信傳輸數據速率。
3.5安全技術發展
1.終端智能化。技術發展下網絡承載業務逐漸增多,不適合每個業務構建新網模式,為了一張網絡上可進行多種業務開展,需將部分網絡智能向終端轉移,預期會產生諸多電信基礎設施安全問題。但是,終端智能化已經成為未來趨勢,需合理分配網絡與終端,以此保障設施安全性。
2.業務多樣化。公共電信設施現有業務較為單一,除了點對點傳輸外,以電話業務為主。在市場與社會逐漸發展下,運營中增值業務逐漸增加,不可避免將會為公眾提供更多業務,滿足個性化需求。
3.網絡規模擴張。在技術發展下電信網絡規模隨之擴大,社會的進步使得通信需求也隨之增長,網絡規模也逐漸加大,在網絡空間中將會產生諸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復雜的網絡體系增加了安全風險,需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下,通信技術也隨之發展,多樣靈活的通信方式某種程度上沖擊了傳統有線通信,尤其是安全方面面臨諸多威脅。為此,則應當通過業務提供安全、自身安全、控制有害信息與安全傳遞信息的方式保障網絡安全性,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在于機對機通信、智能化靈活化通信、實現技術兼容、應用有線接口與安全技術發展,以此強化有線通信安全性。
參 ?考 ?文 ?獻
[1]王展飛.有線通信的光纖接入網技術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21,22(01):181-182.
[2]鄭志超,南金瑞,南江峰.車載網絡CAN FD總線的應用前景和技術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21,44(01):5-9.
[3]張珂.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測評中的網絡及通信安全測評[J].微型電腦應用,2020,36(01):130-133.
[4]史媛,張瑩瑩,王玉瑩.有線通信技術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01):136+138.
[5]李澤林.淺析有線傳輸的技術特征和發展趨勢[J].數字通信世界,2019(05):162.
[6]常亮.有線通信網絡安全的發展及未來前景[J].數字通信世界,2017(04):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