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鑫 丁沈凱
今年春節,當漳州水仙再次出現在春晚嘉賓席時,立志要與漳州水仙分庭抗禮的崇明水仙卻格外“低調”,一大批本該在春節前后綻放的崇明水仙一直處于低溫冷凍狀態。而在另一邊,以鄉土化和大眾化而聞名的崇明顧伯伯民宿群也開始走“高大上”的標準化服務路線……這一切的“異動”,都源于5月即將到來的一場盛會。
生態島美麗蝶變:既尊重自然又創新設計
“第十屆花博會是一屆首次在島嶼上、首次在鄉村里、首次在森林中舉辦的國家級花事盛會;是一屆各省區市及港澳臺全部參展、室外展園建設最多、國外城市參展最踴躍的花事盛會。”5月21日,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簡稱花博會)在崇明盛大開幕,美麗的“海上花島”喜迎八方賓客。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地,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2021年恰逢黨的百年華誕,是“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節點之年,也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這特殊的地點和特別的年份,舉辦主題為“花開中國夢”的第十屆花博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花卉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正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大力發展花卉業,對綠化美化環境、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居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引導文明消費與綠色生活等都有重要作用。
花博會是我國花卉領域規格最高的綜合性國家級花事活動。自2018年4月崇明區獲得第十屆花博會舉辦權以來,上海堅持“生態、創新、勤儉、廉潔、安全”的辦博理念,著力推進花博籌備各項任務。
“我們堅持把舉辦一屆精彩難忘的花博盛會作為推動世界級生態島美麗蝶變的重大機遇,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創新,努力打造能充分展示上海魅力、崇明風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花博會、最美花博會、人民花博會。”崇明區委書記李政說,崇明堅持綠色生態環境與花博規劃建設相統一、自然田園風貌與花卉園藝展覽相融合,充分利用水林田路自然脈絡,精心規劃589公頃花博園區,積極采用國際生態環保技術,全面推行生態辦博、創新辦博。
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園區由北園和南園構成,總體規劃秉承尊重自然肌理、保持生態基底和田園風貌的設計理念,圍繞“花開中國夢”的主題,全方位突出花元素、全力營造花文化氛圍,積極運用生態環保新技術、新工藝,努力打造體現花博會特點、具有時代和區域特色的花博園,總體規劃布局為“一心、一軸、六館、六園”,展現出了“盛世花開、耀我中華”的大氣格局。
本屆花博會在豐富參展對象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創新突破,共有室外展園180個、室內展館64個,各個展園的花卉大都高達數百種,均創下歷屆花博之最。不僅引入全國各省市的地方特色花園,還引入大批世界排名前列的國際花卉企業園。此外,舉辦了長三角市民花園大賽,評選出30個家庭參展,這是首次在大型花卉展會中引入市民家庭參展,充分體現了人民城市、人民花園、人民花博的理念。
“各省(區、市)、中國花協各分支機構及各相關城市、企業積極參展,參展單位數量達189個,是歷屆花博會參展單位最多的一次。”中國花卉協會副會長趙良平說。
花卉產業提速:
既收復失地又要占領高地
如果問崇明有什么代表性花卉,那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水仙花。崇明水仙是上海唯一獲評“雙地理標志”(國家工商總局地理原產地標志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特色花卉,同時也是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但因為歷史原因,崇明水仙僅在中高端的禮品花市場可以與漳州水仙一較高下,整體的市場份額遠不及當年鼎盛時期。口碑與市場都需要時間的沉淀,更需要一次契機。“在崇明舉辦的花博會,就是展示崇明水仙花的最好機會。”上海崇明百葉水仙花合作社負責人施豪說。
在花博南園,有一片占地760平方米的水仙園,為了能夠讓水仙花在5月份前后反季節開花,今年春節前夕,4萬多頭優質種球被保存在1℃-4℃的冷庫里以延緩生長速度。多年前,施豪和父親就研究過水仙花反季節開花技術,但以失敗告終。兩年前,一家荷蘭種業公司在上海展示反季節開花的洋水仙時,施豪記下了種植要點和時間節點,并用在了崇明水仙上,反季節開花試驗終于成功。“希望借助花博會,水仙花能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愛,讓崇明水仙在全國中低端的花卉市場也有一席之地,進入到尋常百姓家。”施豪說。
有本土花卉企業“借力”花博會,更有帶著資金和技術的重磅花卉項目落戶崇明。上海崇明智慧生態花卉園是崇明成功獲得第十屆花博會舉辦權后首個入駐崇明的重點花卉產業項目,占地面積310畝。該項目應用現代化的設施、智能化的設備,首次實現國內育苗全程自動化。目前,全區已成功引進8家優質花卉龍頭企業,落地企業項目總投資近25億元。截至2020年底,全區商品花卉總種植面積2.8萬畝,花卉總產量達3245.29萬枝(盆),年銷售額突破億元。在招商引資和扶持政策的激勵下,落地企業持續增加,已建成和在建項目全部集成高度自動化生產設施設備,貫穿產加銷全鏈條。同時,崇明還在“借雞生蛋”,依托這些花卉企業帶來的先進技術和理念,積極開展花卉新品種選育及商品化栽培關鍵技術研究示范,挖掘崇明本土優質花卉種源,使崇明成為特色花卉種源研發基地、商品花卉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基地、花卉良種繁育基地。
民宿行業井噴:要鄉土化也要精品化
10年前,還在上海打工的顧洪斌顧洪宇兩兄弟利用崇明家中閑置的房屋開了一家轟趴館,在當時崇明一眾的“農家樂”中脫穎而出,吸引了大量游客。如今,顧伯伯民宿群已有37家農戶參與,形成集住宿、餐飲、采摘、農產品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鄉村民宿組團,共有192間客房、300多個床位。根據區文化旅游局最新數據顯示,崇明區已備案民宿共有525家,在全市的民宿中,崇明占9成以上。
自獲得花博會舉辦權至今,崇明民宿呈“井噴式”增長,共新增民宿335家,帶動就業近4000人。在前不久的上海市第二批星級鄉村民宿評定中,全市9家5星級民宿中,崇明占了7家。可以說,崇明民宿數量不僅多,服務水平也處于全市前列。上海鄉村民宿協會會長陳宇蕘表示,多年前,崇明原住民將自家住宅改建成農家樂,或者從崇明走出來的中青年返鄉開民宿,現在,崇明越來越多地吸引到外來資金投建民宿,這些精品民宿迅速成為鄉村民宿的標桿。
顧洪斌說:“花博會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盛會帶來了大量客流,我們的房間都訂滿了,可如果我們的服務跟不上,給客人留下了差印象,花博會結束之后我們該怎么辦?”于是,顧洪斌為顧伯伯民宿群制定了一整套不低于星級酒店的服務標準,如果達不到標準,就面臨被摘牌踢出局的危險。如今的顧伯伯民宿群周邊基礎設施完善,配備大巴車和小客車停車場、便民小賣部等,還設有迷你農場、真人CS、室外燒烤、崇明民俗體驗館等娛樂場所,滿足游客不同需求。“花博驛站”也位于顧伯伯民宿群內,引導前來參觀花博會的游客,展示花博特許商品和崇明鄉土文化。
“顧伯伯”的這些努力,既是為了迎接花博會游客,更是藏著顧家兄弟的一個理想:“希望更多崇明年輕人因為花博會關注到家鄉的發展,今后有更多人像我們一樣,一邊回鄉照顧著年邁的父母,一邊經營著一份有前途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