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艷
摘 要 職業技能競賽深化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推動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了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的結合。本文以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職業技能競賽組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分析如何更合理更科學的進行職業技能競賽組織管理,從而提升學校競賽成績。
關鍵詞 職業技能競賽 組織工作 成績提升
中圖分類號:G71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1.005
Exploration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Organization of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 case study of Fuzhou Polytechnic
GAO Yingyan
(Fuzhou Polytechnic, Fuzhou, Fujian 350108)
Abstract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deepen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promotes the combin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takes Fuzhou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analyzes how to carry out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more reasonably and scientifically from the exiting problem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school competition results.
Keywords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organizational work;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1 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的賽事現狀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作為“職業教育活動周”的活動之一(2015年國務院批復,將每年5月第二周設為“職業教育活動周”),從2008年開賽以來到2019年逐漸發展由教育部37家部委主辦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領域的一大盛事。據統計僅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的正式比賽賽項涵蓋26個專業大類,87個大項,91個分賽項,這些賽項于在天津主賽區和北京、山西、內蒙古、吉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貴州、云南、陜西、甘肅、寧夏、青島等21個分賽區成功舉行。共有來自全國37個地區的17450名選手參加了中、高職組87個項目的比賽。
面對創新性國家建設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之下,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通過幫助學生掌握一技之長,從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創業。職業技能競賽是對高職人才教育質量的一次檢閱,是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展示平臺,技能競賽的參賽內容對于學生而言也是其技術能力考量的指標,在職業技能競賽中獲獎對于學生個人的職業發展影響也是深遠而且又意義重大。抓好職業技能競賽組織工作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必然要求,也是大勢所趨。
2 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組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職業技能競賽蓬勃發展,賽事級別多樣,設置賽項種類繁多帶給高職院校師生更多的參賽機會。但是由于賽事主辦單位各自為政,行業協會賽事不成體系,賽事質量參差不齊,賽事缺乏系統性管理。競賽內容與專業、課程融合度不高,學生所學與參賽要求南轅北轍,只為賽而賽,大賽資源轉化率低,競賽成果利用率低。
學校對賽項缺乏系統管理,校級領導對賽事的成績重視度高,而實施層面落實無力。系部層面對競賽缺乏統籌管理,參賽項目遍地開花,資源分散。指導教師獨挑大梁,備賽經驗不足,設備集訓場地協調困難多,參賽流程運行不暢,賽項指導精力分散。賽事訓練漫長而孤獨,參賽學生集訓備賽無團隊支持,易產生疲乏厭倦情緒。技能競賽相關的激勵政策措施不足等。
3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的經驗做法
3.1 建立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特色競賽體系
3.1.1 明確賽項類別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的賽事根據競賽組織機構的性質,進行分級別分類別細分,大致將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分為以下五個類別:
(1)校級技能競賽:指以學校名義組織的全校技能競賽。
(2)省級技能競賽:指省級政府部門組織或由其組織并由企業冠名的全省或跨省區的技能競賽。
(3)國家級二類技能競賽:指由國家政府部門組織或由其組織并由企業冠名的其他全國性技能競賽。
(4)國家級一類技能競賽:指教育部發起,聯合國務院有關部門、行業和地方共同舉辦的一項年度全國性職業教育學生競賽活動。
(5)國際級技能競賽:指國家政府部門組織參加的國際性的技能競賽。
總而言之,認準政府主導賽項。因為此類賽項能夠有力貫徹國家關于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政策方針,能夠確保賽事公平性、公益性以及普惠性,以及通過政府主導賽事,能夠更有力更全面號召社會各行各業的參與,從而保持賽事的活力和延續性。
3.1.2 轉化賽事成果
技能競賽的教學資源具有實用性和創新性,將多門學科結合,提高學生對知識運用的靈活性和創新意識。從課程方面,學校通過開展“一課一技能”教學改革活動(指每門專業課程(含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有一項核心技能,課程建設以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理論為指導,以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為基礎,構建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體系),將課程教學與專業技能融合,提高競賽和教學緊密聯系,指導教師通過熟悉競賽題庫,以賽項競賽題庫和樣題為抓手,建立共享試題庫和視頻資源庫,分享指導競賽的心得、競賽操作規范、賽項理論知識等多方角度轉化競賽資源,形成競賽成果、微課視頻等多方面競賽資源,還可以將競賽指導和競賽訓練內容融合到具體的課程教案和課題項目中,從而開發相應的教材和課件。從競賽設施設備建設方面,以技能競賽為契機,基于行業協會指導平臺,探索構建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通過與競賽設備廠商的交流,了解企業培訓需求,通過校方提供場地和師資,企業提供設備等模式,促進校企合作共建專業技能實訓室,不僅滿足學校教學設備的需求,提升參賽選手的備賽條件,而且為服務區域專業技能實訓培訓提供更為專業的實訓場地。
堅持“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賽事為主,結合“一課一技能”教學改革活動,明確課程技能內容和要求,細化技能考核標準,通過技能競賽活動對學生特有的挑戰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全校范圍內掀起學技術,比技能,促教改的熱潮;通過參與技能競賽的團隊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能力和溝通水平,提高職業素養;通過技能競賽大批量競賽項目,擴大師生的參與度,創造師生互動的教學改革風景線,從而完善校級、省級、國家級三級別技能競賽賽事形成常規化的競賽體系。
3.2 完善競賽組織,健全管理制度
通過充分認識到技能競賽對學校專業建設,課程改革,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學生培養等方面的促進作用。各系(部、院)在依據學校競賽文件基礎上,制定適合本系的競賽工作實施細則,明確職業技能競賽管理組織機構及各方職責分工,集訓隊伍選手管理從而完善競賽制度體系,創新競賽運行機制,形成“賽教融合”“賽訓融合”的大賽格局。
各系(部、院)通過成立由系書記、系主任擔任組長的系技能競賽領導小組,各專業主任、教學相關人員為成員,統籌系各類技能競賽的工作,負責賽項、指導教師的遴選、聘任工作以及具體的賽項參賽設備和資金的落實。各系(部、院)黨政領導通過親自審定賽項成績目標、集訓計劃、參賽方案及安全預案等相關材料,以“法乎其上”為原則,設定競賽成績目標;以“問題導向”為出發點,親自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總結歷年經驗教訓,制定切實可行的集訓計劃和參賽方案;要下沉一級,親臨一線指導、督戰,為參賽師生鼓勁打氣;要親自抓落實,為參賽師生排憂解難,為賽事做好各項保障工作。
3.3 建立梯隊師資,組建“老帶新”團隊
組建賽項的梯隊式指導教師隊伍,建立一支具有高度責任心、較高業務水平和相對穩定的職業技能競賽指導團隊。永續指導教師隊伍活力的同時,保留賽項指導中的優秀經驗。賽項指導教師一般由教師報名,專業主任負責審核,系黨政聯席會審議,經公示無異議后方能確定。如需更換指導教師,由指導教師本人提出申請,經專業主任資質審核無誤后,報各系(部、院)黨政聯席會議審議,經公示無異議后,方可更換。為了保證指導教師團隊的優秀性對指導教師資格也進行了明確規定,例如在省級技能競賽同一賽項中獲得二等獎及以上指導教師原則上三年內不更換,賽項連續兩年在省級技能競賽中未獲得三等獎及以上獲獎等級,第三年指導教師必須更換。非本賽項相關專業的教師不得擔任賽項指導教師。力求通過認真細化教師成員的指導職責,集全院教師之力,揚全院教師之長,共同促進賽事成績。
促進賽項的可持續發展,組建參賽學生“老帶新”團隊,指導教師應及時了解本系本專業的招生信息,主動發現新生中的優秀學生苗子,吸納新成員到專業賽項工作室學習,并制定新生訓練計劃,以做好選手的梯度培養工作。通過有賽事經驗的選手與新選手共同參與訓練的模式,激活團隊技術技能活力同時,傳承優秀參賽經驗,更為每一屆的賽事輸送越來越好的選手。
本著“少講客觀、多研主觀”原則,指導教師帶領專業賽項工作室成員認真研究總結歷年參賽經驗教訓,深入分析本次大賽優、劣勢,制定較上一年高一級的參賽目標。秉承“三從一大”( 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的比賽訓練成功經驗,擬定科學可行的集訓計劃,結合細致的考勤要求,保證訓練有章可循、循序漸進,做到扎實刻苦、精益求精。
3.4 激發競賽活力,健全保障機制
3.4.1 加大政策支持
學校制訂保障和獎勵辦法,從教師職稱評審和職稱聘任方面,為了調動教師積極參與到技能競賽中,教師首席指導省級一類、國家級一類及以上級別的技能競賽的教師,可視為完成當年班主任或班導師工作量。省級、國家級獲獎項目的指導教師在學校的“評優評先”、專業技術職務聘任中,同等條件下優先評定。獲獎項目的參賽學生在獎學金評定、評優評先、士官選送、推薦入讀本科高校等方面參照政府部門與學校的相關管理辦法執行。
3.4.2 加大經費保障
設立技能競賽專項資金,學校在年度經費預算中設立專項經費用于各級各類教師及學生競賽,經費由學校教務處與財務處統一管理,實行專款專用。為了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加教育教學研究和技能競賽的積極性,激發廣大學生學技術、練技能的熱情,提高學校職業技能競賽成績,在學校統籌競賽經費中單獨設立專業競賽經費,除省級、國家級政府部門組織的技能競賽項目及國際級技能競賽項目(學校重點經費支持賽項)外,其余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經費按一定比例下撥到專業,由專業根據項目特點和專業實際自行統籌決定參賽及經費使用。
3.4.3 加大獎勵經費
學校給予在省級、國家級、國際級政府部門組織的技能競賽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團隊或個人,除了按項目等級及對應的賽事獲獎等級進行表彰與獎勵外,同時,在國家級技能競賽獲獎的賽項,學校額外進行1:0.5的配套獎勵,配套獎金主要用于指導教師(含外聘企業導師)、各系(部、院)領導、競賽保障直接相關人員的獎勵。額外為激勵各系(部、院)強化領導和組織保障,提升競賽成績特別設立進步獎,作為系黨政領導、競賽保障直接相關人員及指導教師的獎勵。
4 結語
職業技能競賽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專業、課程、實訓等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它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檢閱平臺。通過職業技能競賽能夠考驗學生的綜合素質,檢驗教師教學水平,體現學校人才培養成效。高職院校應科學開展職業技能競賽、通過嚴格篩選賽項,規范賽項組織,依法實施賽事,將職業技能競賽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匠心育人,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曹洋.我國高職院校技能競賽的調查研究與思考[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8,7(05):31-36.
[2] 黃麗萍.淺析我國高職院校技能競賽管理制度建設[J].時代金融,2020(24):142-143.
[3] 郭娟.職業技能競賽對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J].陜西職業教育與應用技術研究,2020,15(02):24-26.
[4] 董袁泉.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引領下的課程資源平臺的建設[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01):135-136.
[5] 王立菊.基于職業學校發展視角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9.
[6] 賀金茹.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利弊分析與發展建議——基于政府主導視角[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19,7(03):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