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彭程
近日,三明市各級婦聯組織結合近鄰黨建工作要求,堅持黨建引領,以城鄉社區“婦女之家”為依托,立足鄰里日常生活關愛為主,積極開展“近鄰 愛心敲敲門”巾幗志愿服務。
在三明市清流縣龍津鎮的永順花園小區中,近鄰黨支部組織部分業主對小區環境進行清掃。15棟樓,580多戶居民,永順小區不算太大,但卻其樂融融,令人稱羨。
今年53歲的清流城關人周美珍,是清流縣職業高中的一名高級教師,也是永順小區的近鄰黨支部書記。2012年剛入住小區時,周美珍就展現出“閑不住”的一面,看見電梯按鍵臟,她拿抹布擦干凈;看見樓里有垃圾,就動手清理。要是業主群里有人爭吵,她還會幫忙勸解。
遇到一些老人獨自搭乘電梯,周美珍都會上前搭一把手:“有些老人身體不好,孩子們又忙于工作,平時他們都是自己一人出行。”周美珍說,“如果天氣好,我就會陪老人走一走,曬曬太陽,嘮嘮家常。”
2015年洪災過后,小區地面一片狼藉。周美珍到一樓停車區一看,都是淤泥和垃圾,無法行走,“大部分業主都在等待物業來清理,但我覺得一個人花點時間就能清理好,于是回家拿了掃把,將停車區清理干凈。”周美珍說。
在周美珍看來,她做的都是平凡的小事,而這一件件小事傳遞出的正能量,卻早已深入鄰居們的心里。2020年10月,周美珍接到龍津鎮黨委打來的電話,邀請她加入永順小區近鄰黨支部并由她擔任支部書記,周美珍喜憂參半:“喜的是我可以名正言順地‘管閑事’了,憂的是怕做不到讓大家都滿意。”
“認準一件事,就要做到極致。”周美珍走馬上任后,既當調解員又當宣傳員,管著鄰里之間的大事小情,成了居民中的“主心骨”。在配合物業整頓樓道衛生時,也會遇到業主的質疑與不理解。周美珍說,有些老人喜歡保留舊物,甚至會撿一些丟棄物堆放在樓道,久而久之侵占了公共空間和消防通道。

“老一輩人對物品有一種‘舍不得丟棄’的執念。”周美珍說,“面對這樣的老人,要先去理解他們的行為,再慢慢勸說。”
“有時候打開業主群,出現的都是樓道堆積、晾曬衣服滴水、裝修噪音過大等問題。”周美珍笑著說,“居民們信任我,遇到問題會找我協商拿主意,我也十分樂意幫助大家。”
樓層高了,住戶多了,但鄰里關系卻沒有以前那么親密。周美珍坦言:“有些住了好幾年的業主,隔壁鄰居姓什么都不知道,更不會去操心別家的事。但小區是個整體,關起門是‘自家’,出了門就是‘大家’。”
為了增進鄰居們的感情,豐富業主生活,去年12月,周美珍發動全小區籌備首屆永順小區鄰里節,業主們紛紛響應,有才藝的準備節目,有能力的準備一些紀念品和物資。“住進小區10年了,從沒有舉辦過這樣的活動。美珍既搭舞臺,又建平臺,小區的業主都非常高興,大家的關系也拉近許多。”業委會主任陳長英說。
如同接力一般,周美珍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身邊更多的人,如今,小區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互助互愛,成為一個溫暖的大家庭。“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大家高興,我也高興。”周美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