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磊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13地質隊,安徽 六安237000)
目前,西曲礦主要開采8號煤層,工作面直接頂為厚度較大的堅硬石灰巖。生產中工作面經常出現懸頂面積大、漏風嚴等情況,存在危險隱患。鑒于下組8號煤層埋藏較深,回采期間上隅角瓦斯濃度較大,綜合考慮各種強制放頂方法的特點,最后確定將水力預裂控制技術應用于8號煤層工作面的初采初放及回采期間,以達到控制石灰巖頂板垮落距離,減少采空區巷道漏風,降低上隅角處瓦斯濃度的目的。
18402工作面地表位于原南坪村西部,永樹曲村東部,新建村北部。工作面井下位于南四盤區南部,西鄰永樹曲村,東部為南983運輸大巷,南部已回采的18401工作面,北部為已回采的18403工作面。工作面上覆4號煤14401、14402采空區,層間距為52~60 m;2.3號煤12402、12403采空區,層間距為42~70 m。
根據掘進資料、上組煤開采資料及相鄰工作面開采資料綜合分析,預計回采時會揭露5條落差為0.8~2.2 m的正斷層及陷落柱E1422(52 m×27 m)、陷落柱E1451(14 m×11 m)的影響,對回采有影響。受斷層、陷落柱影響,構造附近頂板節理、裂隙發育。另外,根據周邊工作面開采資料分析,預計該工作面不會受到火成巖侵入以及沖刷帶、煤層分叉等對煤層開采有影響的因素。
工作面所開采煤層為石炭系上統太原組8號煤,煤層厚度為3.80~4.38 m,一般厚度4.15 m,煤層整體傾向西南,傾角2°~7°,平均4°。8號煤層工業牌號為焦煤,發熱量28.18 MJ/kg。原煤灰分26.62%,揮發分19.53%,硫分2.31%。
根據《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股份有限公司西曲礦7、8、9號煤層瓦斯基本參數測定報告》,8號煤層回采期間相對瓦斯涌出量為1.66 m3/t,其中開采層為1.16 m3/t,鄰近層為0.5 m3/t。18402工作面按日產4 000 t,預計絕對瓦斯涌出量為4.61 m3/min。
18402工作面傾斜長為218 m,可采走向長度為583 m。采用U型通風系統,其中副巷擔負工作面運料、進風、行人、生產電纜敷設等任務,正巷擔負工作面運煤、回風、行人、生產電纜敷設等任務,及運行切眼裝備運輸機、采煤機、液壓支架等設備。
18402工作面煤層頂底板情況見表1。

表1 18402工作面頂底板情況表
18402工作面直接頂厚度為1.50~3.50 m的石灰巖,其抗壓強度為102.74 MPa,軟化系數為1.42,普氏硬度系數為10.56,抗拉強度為13.52 MPa。根據以往南四盤區8號煤層工作面回采情況,初采初放期間工作面回采50 m時,石灰巖頂板仍不能及時垮落。此外,根據工作面瓦斯情況,預計回采期間上隅角瓦斯濃度較大。如若采用深孔爆破等方法對石灰巖頂板進行強制放頂,會對現場工作面回采帶來潛在隱患。綜上分析,在初采初放期間應用水力預裂的技術,控制石灰巖頂板垮落距離,減少工作面采空區巷道漏風,降低上隅角處瓦斯濃度,并在回采過程中對正、副巷兩端頭進行頂板水力預裂,減小端頭懸頂距離。
在18402整個切眼及兩巷30 m范圍內進行水力壓裂。受陷落柱的影響,切眼內從距離副巷50 m處開始施工水力壓裂孔,每15 m施工1組鉆孔,50~155 m范圍內每組鉆孔施工2個(孔A和孔B),共施工7組(14)鉆孔;155~213 m范圍每組鉆孔施工3個(孔A、孔C、孔D),共施工5組(14)鉆孔;副巷布置4個鉆孔。累計布置32個鉆孔。
預計水力壓裂后,石灰巖頂板的初垮步距為30 m左右。在切眼內每隔15 m布置1組鉆孔(10臺支架的寬度),共布置14組鉆孔,每組包括3個,分別為孔A、孔B、孔C,呈三花布置。因為對于工作面初采初放,對于頂板的斷裂點的控制重點考慮3個位置:①開切眼的位置,如鉆孔A(距離切眼后方煤壁0.5 m);②預計的初放的斷裂點的中點位置,如鉆孔B(距離切眼后方煤壁15 m);③預計的初放的斷裂點的前端位置,如鉆孔C(距離切眼后方煤壁30 m)。
從距離副巷50 m點位置開始,在切眼布置鉆孔A平行于切眼、由副巷朝向正巷施工,鉆孔間距15 m,鉆孔仰角為45°,長度為25.5 m。
在切眼布置鉆孔B垂直于煤壁向前施工,鉆孔仰角為50°,長度為23 m。
在切眼布置鉆孔C與切眼呈25°方位角施工,鉆孔仰角為45°,長度為25.5 m。
在切眼布置鉆孔D垂直于煤壁向前施工,鉆孔仰角為45°,長度為25.5 m。
在副巷布置2組(4個)鉆孔,呈三花布置:孔E貼副幫0.5 m施工,開孔位置均在工作面煤壁前方5 m,平行于巷道朝向采空區施工,鉆孔仰角為45°,鉆孔長度為25.5 m;孔F貼正幫0.5 m施工,開孔位置均在工作面煤壁前方12.5 m,與巷道方向方位角為10°,鉆孔仰角為45°,鉆孔長度為25.5 m。
鉆孔A、B、C、D、E、F直徑均為60 mm,每個孔壓裂5~8段,每段的壓裂時間控制在30 min。18402工作面初次放頂水力預裂鉆孔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工作面初次放頂水力預裂鉆孔布置示意圖
副巷端頭懸頂水力預裂控制技術方案如圖所示,在18402副巷施工鉆孔并壓裂。每隔10 m布置1組鉆孔,分別為孔A、孔B,鉆孔呈三花布置。鉆孔A貼煤柱幫平行巷道向采空區方向施工,開孔位置距離巷幫300 mm,仰角為45°,鉆孔長度12.5 m;鉆孔B貼工作面幫平行巷道向采空區方向施工,開孔位置距離巷幫300 mm,仰角為45°,鉆孔長度11.5 m。鉆孔A、B直徑均為60 mm,每個鉆孔壓裂3~4段,2段之間的間距平均為3~4 m,具體見圖1,每段的壓裂時間控制在25~30 min。18402副巷端頭懸頂水力預裂鉆孔布置如圖1所示。

圖2 副巷端頭懸頂水力預裂鉆孔布置示意圖
正巷端頭懸頂水力預裂控制技術方案如圖3所示,在18402正巷施工鉆孔并壓裂。每隔8 m布置1組鉆孔,分別為孔A、孔B,鉆孔呈三花布置。鉆孔A貼煤柱幫豎直向上施工,開孔位置距離巷幫300 mm,鉆孔長度為8 m;鉆孔B貼工作面幫施工,開孔位置距離巷幫300 mm,鉆孔長度為9 m。鉆孔A、B直徑均為32 mm或42 mm(優先選用42 mm孔徑),每個鉆孔壓裂3~4段,2段之間的間距平均為3~4 m,每段的壓裂時間控制在25~30 min。18402正巷端頭懸頂水力預裂鉆孔布置如圖1所示。

圖3 正巷端頭懸頂水力預裂鉆孔布置示意圖
為了增加水力預裂過程中裂縫的數量,需采用大排量壓裂泵,泵的排量確定為120 L/min。由于灰巖頂板的強度較高,現場采用額定壓力63 MPa的高壓泵。
為檢驗水力預裂現場應用效果,采用鉆孔窺視的方式對水力預裂后的鉆孔進行窺視,其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水力預裂鉆孔窺視圖

對圖4進行分析可以得出,采用水力預裂之后,受到高壓水壓影響,壓裂鉆孔在孔深3~4 m和7~8 m的范圍內均可以出現顯著的豎向導通裂隙,其平均寬度約4 mm,水壓預裂控制技術取得顯著應用效果,可以切斷堅硬石灰巖頂板,從而達到使其及時垮落,減小端頭懸頂距離,減少工作面采空區巷道漏風,降低上隅角處瓦斯濃度的目的。
綜合分析西曲礦18402工作面堅硬頂板實際情況之后,將水力預裂控制技術應用于工作面初采初放及回采期間,通過鉆孔窺視的方式檢驗水力預裂現場應用效果,窺視結果顯示水力預裂使得鉆孔內出現顯著的豎向導通裂隙,取得良好的經濟技術效果。工作面在初采初放期間回采到約30 m時,石灰巖頂板及時斷裂垮落,并且工作面在整個回采期間也未出現瓦斯超限警報的情況,有力地保證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可以將水力預裂控制技術推廣到礦井其他類似條件的8號煤層工作面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