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葛亮 劉 明 呂遠斌
(1.南寧軌道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530029, 南寧; 2.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 412001, 株洲∥第一作者, 工程師)
20世紀90年代,歐洲著手開展軌道交通領域信號、車輛系統的安全性研究,引入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維修性、安全性)管理體系,制定了安全相關系統功能安全的基礎標準——IEC 61508—2000《電氣/電子/可編程電子安全系統的功能安全》,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EN 50126—1999《鐵路應用—可靠性、可用性、可維護性和安全性》、EN 50128—2001《鐵路應用—通信、信號和處理系統—鐵路控制和防護系統軟件》和EN 50129—2003《鐵路應用—通信、信號、處理系統-信號安全相關電子系統》。隨后我國發布了對應的標準——GB/T 21562—2008《軌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維修性和安全性規范及示例》、GB/T 28808—2012《軌道交通 通信、信號和處理系統控制和防護系統軟件》和GB/T 28809—2012《軌道交通 通信、信號和處理系統 信號用安全相關電子系統》。
在進行車輛系統設計時,按照上述標準對系統進行風險評估,分析和評估系統的THR(可容忍的危害率),確保安全子系統和安全功能滿足相應的SIL(安全完整性等級)要求[1]。SIL用于確定安全功能的安全完整性要求的不連續界別,分為1級至4級。級別越大,表示系統安全功能的完整性要求越高,需要采用更復雜、更高成本的技術來實現[2]。因此,在滿足安全需求的前提下,避免資源的過度投入和成本支出,合理確定系統的SIL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從城市軌道交通列車客室側門、網絡控制、空氣制動等關鍵子系統的安全功能角度出發,通過HAZOP(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識別系統的潛在風險,在其基礎上進行SIL分析,并將SIL評估方法應用到實際的工程項目中。
HAZOP旨在對系統的用戶需求、設計開發、生產組裝過程及工藝流程等方面進行安全評估,找出在此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及其后果,并進行詳細分析,最后給出相應的預防措施。HAZOP是一種具有系統性、創造性的分析方法[3],適用于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系統的風險識別,能夠較為全面地識別危害。基于HAZOP技術,可將列車的設計、制造全過程分為以下幾個主要階段:
1) 對系統進行定義,明確系統的功能需求,選擇專業團隊,確定風險矩陣,進行初步危害分析;
2) 收集系統危害及損失的數據,編制風險識別流程計劃,進行系統危害分析;
3) 將整個系統劃分為相關的子系統,定義每個子系統的功能設計,進行子系統危害分析、接口危害分析、操作和支持危害分析;
4) 確定風險等級,提出建議措施;
5) 確定列車整體系統的設計、生產制造方案;
6) 跟蹤方案的實施,做好過程記錄,最后輸出分析報告。
在對風險進行識別后,確定其后果嚴重度,依據最低合理可行的風險接受準則可得到風險的THR。系統功能的安全完整性可通過結構、方法、工具和技術的有效組合來實現,并且與其安全功能失效的THR相關。
安全完整性的定義是“在所有規定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系統實現安全功能的可能性”[4],通常是定量因素(硬件失效)和非定量因素(技術、文件、程序等的失效)的組合。風險的產生是由于其相對應安全功能失效造成的,因此必須根據各子系統安全功能的影響程度,將系統的THR按一定的比例分配,每個安全功能均應有對應的THR值Rth。IEC 61508—2010規定了SIL與Rth的關系,如表1所示。
表1 SIL與Rth的關系
SIL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定量2類,其中:定性分析方法采用定性的描述,通過風險可能性及后果確定SIL,主要有風險圖法、風險矩陣法;定量分析方法通過計算Rth得到對應的SIL,主要有保護層分析法[5]。在實際操作中,大多采用基于風險矩陣法的半定量分析方法,根據風險矩陣為每個安全功能分配SIL,但這種方法可能會導致系統對SIL的過度要求。為了更合理地確定SIL,本文采用半定量的分析方法[6]。確定SIL的基本步驟如下:①通過HAZOP原則中的子系統危害分析確定系統/子系統的安全功能風險,分析可能的故障和安全問題;②定義后果嚴重度和相關的Rth;③明確風險減輕因子,分別為風險群體成員/乘客暴露在危險下的可能性E、減少事故的可能性P及減輕后果的可能性C;④分配SIL給系統/子系統的安全功能。
后果嚴重度等級的定義如表2所示。風險減輕因子定義及參數的取值[7]如表3所示。
表2 后果嚴重度等級定義
表3 風險減輕因子的定義及參數選取
根據后果嚴重度的定義可以得到安全功能風險可容忍率的初始值Rth-i,結合EPC風險減輕因子E、P、C的取值,計算出該安全功能最終的Rth,再根據Rth與SIL的對應關系可以確定該功能的SIL。Rth的計算式為:
Rth=Rth-i/(EPC)
(1)
此SIL分析方法考慮了系統在運營中可能產生風險的非技術條件,可更合理地確定安全功能的SIL,避免安全性的過度設計。
本文以南寧軌道交通4號線的列車安全完整性分析工作為例,從列車車門、列車網絡控制、空氣制動等關鍵系統必須實現的安全功能出發,通過HAZOP識別出系統的潛在風險,確定各子系統的Rth-i,在此基礎上進行風險減輕因子的SIL分析,最終確定該線列車關鍵系統安全功能的SIL。列車關鍵子系統主要安全功能的SIL分析如表4所示。
表4 列車關鍵子系統主要的安全功能的SIL分析表
該線列車為4動2拖編組的B型車,線路等級速度為80 km/h。列車客室側門采用雙扇電控塞拉門,車門的電控電動裝置采用微處理器控制的電動機驅動裝置,可與列車總線網絡進行通信;列車采用總線網絡及后備列車導線控制方式,總線由具有冗余結構的多功能車輛總線組成,可對關鍵區域提供部分冗余;該車型采用架控的模擬式空氣制動系統,主要實現常用制動(含快速制動、保持制動)、緊急制動、防滑以及停放制動等功能。
通過HAZOP識別出上述關鍵子系統主要的安全功能有:乘客上下車時開關門、牽引制動控制、列車限速運行、常用制動、防滑、緊急制動。這些安全功能一旦失效,可能會造成乘客的跌落、受傷或死亡,以及列車碰撞、車輪損傷。分析上述安全功能的后果嚴重度,確定各子系統的Rth-i,采用EPC分析方法得到最終的Rth,最后確定SIL。
根據目前的行業經驗及運營安全需求,各關鍵子系統目前采用的安全完整性等級如下:客室側門的安全完整性等級為SIL2,網絡控制的安全完整性等級為SIL2,制動系統中常用制動功能的安全完整性等級為SIL2,緊急制動功能的安全完整性等級為SIL4。與表4相比可得到結論,客室側門及空氣制動系統的安全功能均符合目前的行業及運營需求,而網絡控制的部分安全功能可通過設置風險減輕措施,適當降低其SIL的要求,從而避免為追求安全性而造成過度的資源浪費。
目前國內的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尚缺少一個系統、完整的安全完整性等級知識體系,許多用戶、產品設計人員、RAMS管理人員并未完全理解SIL的概念并掌握SIL的分析方法,刻意追求安全功能的SIL等級,或是將SIL作為產品競爭的要素之一,造成了資源的過度浪費,曲解了安全完整性的意義。本文闡述的SIL分析方法有助于合理地確定列車關鍵子系統的安全完整性等級,可為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