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敏麗,嚴志元,楊紅,蔡諾鴻
(1.樂平市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000;2.樂平大連醫(yī)院麻醉科,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000)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屬于微創(chuàng)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疼痛輕、術后康復快等特點。手術應激可能發(fā)生于手術全程,由于患者心情緊張、手術創(chuàng)傷及血容量改變而引發(fā)一系列應激反應,對手術的開展和患者預后造成不利影響[1]。麻醉時對其產生的應激反應較強烈,特別是對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影響十分明顯[2]。本研究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到本院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七氟醚、丙泊酚分別與瑞芬太尼復合麻醉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初產婦18例,經產婦12例;年齡22~42歲,平均年齡(27.36±3.15)歲。觀察組初產婦17例,經產婦13例;年齡23~41歲,平均年齡(28.04±2.78)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診斷為子宮肌瘤,并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無凝血功能障礙;不存在呼吸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相關疾病。排除標準:存在嚴重高血壓、糖尿病者;其他重要臟器嚴重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室后密切監(jiān)測無創(chuàng)血壓、心率、血壓、平均動脈壓、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心電圖及血氧飽和度等,搭建上肢靜脈通道,滴注乳酸林格氏液10 mL/(kg·h),麻醉誘導使用面罩吸入純氧,5 min后靜滴0.05~0.1 mg/kg咪達唑侖,羅庫溴銨0.1~0.3 mg/kg,瑞芬太尼2μg/(kg·h),誘導成功后行氣管插管,控制通氣量,潮氣量8~10 mL/kg,氣腹壓保持在1.60~1.86 kPa,RR為8~10次/min。術中維持麻醉時,對照組使用丙泊酚4~8 mg/(kg·h)與瑞芬太尼4~8 mg/(kg·h)復合靜脈輸注麻醉。觀察組使用七氟醚1%~3%復合吸入聯(lián)合瑞芬太尼4~8 mg/(kg·h)麻醉。術中兩組患者均采用維庫溴銨維持肌松,BIS值控制在40~60,手術完成前5 min停止使用麻醉藥物,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意識清醒后及早拔管。
1.3 觀察指標
1.3.1 應激反應水平 比較兩組患者不同時段HR、NE、NA、SpO2指標水平;詳細記錄患者麻醉前(T0)、氣腹后10 min(T1)、術后10 min(T2)心率(HR)、血氧飽和度(SpO2)、腎上腺素(NE)、去甲腎上腺素(NA)水平。
1.3.2 手術相關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睜眼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及拔管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水平比較 麻醉后,兩組患者各時段SpO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兩組患者HR、NE、NA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T2時,觀察組HR、NE、NA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段應激反應水平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tress response levels in different period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不同時段應激反應水平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tress response levels in different period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HR,心率;SpO2,血氧飽和度;NE,腎上腺素;NA,去甲腎上腺素
?
2.2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睜眼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及拔管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relate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in)

表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relate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in)
?
麻醉、手術帶來的創(chuàng)傷性均會引起機體發(fā)生應激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交感神經興奮和垂體-腎上腺皮質分泌量加大為主的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導致患者NE、NA水平上升及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等[3]。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在麻醉時易引起機體應激反應,手術應激反應影響手術效果。因此,術中應選擇合適麻醉藥物,可有效降低應激反應,減少各類并發(fā)癥發(fā)生。瑞芬太尼屬于超短效阿片受體激動藥劑,具有起效快、代謝快的特點,不易在體內造成蓄積,可減少皮質醇分泌[4]。七氟醚具有起效快,對呼吸道功能影響小,不良反應少的特點。丙泊酚是短效靜脈麻醉藥物,半衰期較短,不良反應少,易控制。七氟醚能減少應激反應,降低氣腹對循環(huán)、呼吸系統(tǒng)的不良影響,有利于術后蘇醒[5]。
相關研究[6]指出,七氟醚與瑞芬太尼聯(lián)合麻醉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較小,且可降低氣腹對循環(huán)的影響,有利于麻醉后蘇醒,同時,能抑制麻醉時發(fā)生的應激反應,手術麻醉維持效果良好。也有文獻[7]指出,七氟醚與瑞芬太尼聯(lián)合麻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丙泊酚與瑞芬太尼聯(lián)合麻醉。本研究結果表明,T1時,對照組患者HR、NE、NA水平均明顯高于麻醉前(P<0.05);而觀察組HR、NE、NA水平與麻醉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HR、NE、NA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T2時,對照組患者HR、NA、NE水平均明顯高于麻醉前(P<0.05);觀察組上述指標與麻醉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睜眼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以及拔管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觀察組可有效抑制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而導致的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指標升高,使心率、血壓保持穩(wěn)定水平,主要與七氟醚對副交感神經起到良好抑制效果強于交感神經密切相關,分析也可能是與七氟醚屬于吸入麻醉,具有良好鎮(zhèn)痛效果,同時,可增強瑞芬太尼鎮(zhèn)痛效果相關[8-10]。
綜上所述,七氟醚與瑞芬太尼復合運用于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麻醉維持過程中可有效抑制麻醉時所產生的應激反應,有利于維持麻醉平穩(wěn),改善臨床手術相關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