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為,丁春燕,周靜靜
(江西省九江市中醫院眼科,江西 九江 332000)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R)是糖尿病常見并發癥,屬于嚴重的視網膜微血管病變,具有較高的致盲率[1]。硫辛酸是一種天然強效抗氧化劑,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種可同時溶于水相和脂相中的抗氧化劑,其強大的氧化作用在糖尿病及其相關并發癥的防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得到醫學界廣泛關注[2]。中醫理論認為,氣溫則血活,氣阻則血滯,氣滯血瘀是導致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主要原因,江西中醫藥大學獨創的熱敏灸療法在改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方面取得較好療效。本研究旨在探究熱敏灸結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84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2例。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41~80歲,平均(57.65±6.48)歲;糖尿病病程4~32年,平均(13.15±4.86)年。觀察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43~80歲,平均(57.12±5.42)歲;糖尿病病程4~30年,平均(12.68±5.06)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篩查為Ⅱ型糖尿病,并符合1985年第三屆全國眼科學術會議制定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期標準》[3];經眼底熒光造影和無散瞳眼底照相確診;中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4]中氣滯血瘀證診斷標準,主癥:視物模糊,眼部干澀不適;次癥:面色晦暗,口干舌燥,五心煩熱,口唇色暗,盜汗,大便干結;舌脈:舌質淡,或舌有瘀斑瘀點,脈細或澀;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持續性高血糖者;合并有青光眼、視網膜脫離及視神經疾病者;有視網膜光凝術治療史者;伴有糖尿病腎病者;對本研究藥物不耐受或過敏者。
1.2 方法 對照組入院后均進行糖尿病控制治療,包括健康知識宣傳、飲食控制,根據患者病情選擇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癥也采用對癥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和血明目片(西安碑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73062,規格:0.31 g)治療,每次1.55 g,每天3次。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熱敏灸結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療,硫辛酸注射液[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403,20 mL∶0.6 g)600 mg+0.9%氯化鈉溶液250 mL靜脈注射,避光30 min左右滴完。熱敏灸:使用熱敏艾灸條(南陽市臥龍漢醫艾絨廠)進行熱灸,選取風池穴、太陽穴、三陰交、足三里、太沖、神闕等穴位,采用回旋灸法進行熱敏點探查,當患者自覺施灸點不熱而眼睛周圍出現酸脹或痛感,該點即為熱敏點,并施以溫和灸,以患者自覺熱灸處溫熱感在穴位周圍擴散,溫熱感消失即為治療結束,每天1次,每次約30 min。兩組均連續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4周后,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判定療效,顯效:視力提高≥4行;眼底出血量減少至少≥(+);有效:視力提高≥1行;眼底出血量減少;無效:視力及眼底出血未達到上述標準,或病情進展。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治療前、治療4周后,采用標準視力表檢測并比較兩組視力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顯效25例,有效11例,無效6例;對照組顯效13例,有效13例,無效16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5.71%,高于對照組的61.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58,P=0.013)。
2.2 兩組左右眼視力比較 治療前,兩組視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4周后,觀察組視力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左右眼視力比較(±s)

表1 兩組左右眼視力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發生機制目前尚無統一定論,部分學者認為視網膜微血管系統氧化應激反應導致的視網膜受損與DR形成密切相關[5]。有研究[6]報道,DR患者血漿ADMA和房水量均明顯增多,表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與ADMA生成有關。中醫理論認為,該病屬于“消渴目盲”或“消渴雀盲”范疇,耗氣傷陰而燥熱內生,使中焦脾胃運化無力、氣血虧虛,下焦陰虛腎虧、精不化血、肝失所養、內生虛火而迫血外行,因此,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病位在上中下三焦,治療應以補氣養血、滋陰化瘀、止血疏肝等為主。和血明目片是由蒲黃、丹參、菊花、墨旱蓮等多種中草藥組成的復方制劑,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眼底出血癥狀,但治療效果有限[7]。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周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左右眼視力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熱敏灸結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能顯著改善患者眼底出血狀況,改善視力。硫辛酸是線粒體產生的天然強有力的抗氧化劑,能作為某些酶類輔助因子參與線粒體代謝過程中,通過清除機體內氧自由基和活性氧成分,抑制氧化應激反應機制,抑制人體內脂質過氧化,進而起到改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作用[8]。另外,硫辛酸能清除機體病理或生理產生的各種自由基,緩解機體氧化應激。胡一俊[9]研究表明,使用硫辛酸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眼底病變患者能有效緩解病變程度,患者視力得到明顯改善。為提升治療效果,本研究觀察組聯合熱敏灸法進行治療,效果顯著。灸法是重要的中醫外治法之一,體表腧穴與機體臟器間密切相關,當機體發生病變,體表一些特定腧穴會發生敏化現象,這些敏化的腧穴對外界的小刺激也會發生較大反應,這種特異性敏感反應稱為“腧穴敏化”,熱敏化即為臨床常用的治療方式。本研究根據糖尿病性視視網膜病變機理出發,將腧穴熱敏化,通過艾灸熱量刺激直達病所,將藥理透入體內,刺激血管擴張,改善局部微循環,進而改善視神經組織缺血、缺氧狀態,修復受損神經,有效改善患者眼底出血及視力下降癥狀。本研究結合長期臨床實踐經驗,選取與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具有敏化作用的太陽穴、風池穴、太沖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等穴位,風池穴歸膽經,是治療五官疾病之要穴,經刺激可明目、通絡;太陽穴是位于眼旁的經外奇穴,可祛瘀通絡;三陰交是足三陰經交匯之處,適當刺激后可活血破瘀、補益肝腎、扶正固本;足三里可調暢氣血、益氣健脾;刺激太沖穴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滋養眼目。以上諸穴遠近配合,共同刺激可達到祛瘀通絡、和暢氣血之效,重新滋養眼目,達到標本兼治之效。現代醫學表明,熱敏灸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機制可能與艾條燃燒后產生的熱輻射、光輻射作用有關,將艾條燃燒產生的有效成分經輻射作用滲透至機體,產生相應的藥理作用[10]。
綜上所述,熱敏灸結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能顯著改善患者眼底出血狀況,提升視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