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蘭
(湖南航天醫院新生兒科,湖南 長沙 410000)
新生兒黃疸作為小兒常見臨床疾病,因膽紅素的毒性,部分患兒會發生較嚴重的高膽紅素血癥,若患兒的膽紅素水平>342.0μmol/L,將會增加患兒出現膽紅素腦病的危險性,而膽紅素腦病會導致患兒出現極高的致殘率,危及患兒生命安全[1]。臨床治療新生兒黃疸最有效的措施是換血療法,但有研究[2]表明,換血療法在治療黃疸時,因換血后患兒機體血液內的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而致患兒發生多種不良反應,如低血鈣、高血糖癥、代謝性酸中毒及血小板減少癥等。因此,開展換血療法前需嚴謹確認患兒的換血指征,且換血后需檢測患兒的血常規及血液生物化學指標,確保處于正常范圍內[3]。本研究旨在探討換血療法對新生兒黃疸血常規及血液生物化學指標的影響,以期為臨床采取換血療法治療黃疸患兒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進行換血治療的新生兒黃疸者作為研究對象,男58例,女42例;胎齡35~42周,平均胎齡(39.24±1.54)周;體質量2 350~4 800 g,平均體質量(3 305.26±324.25)g;早產兒2例,足月兒98例。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患兒均符合相關黃疸換血指征;患兒血清總膽紅素均>342μmol/L,存在膽紅素腦病早期癥狀。排除標準:先天性心臟疾病患兒;畸形患兒。
1.2 方法 ①血常規及血液生物化學指標的檢測:換血治療前后,分別抽取患兒的靜脈血,檢測患兒血液中的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總膽紅素與白蛋白比值(B/A)、血紅蛋白(HGB)、紅細胞計數(RBC)、紅細胞比容(HCT)、白細胞計數(WBC)、血小板計數(PLT)、網織紅細胞比值(RET)等指標。②評定不良反應:換血治療后1周,患兒出現的任意合并癥即為不良反應,包括低血鈣、高血糖癥、代謝性酸中毒、血小板減少癥。
1.3 觀察指標 比較換血前后的各項血生物化學指標變化情況;比較換血前后血常規變化情況;分析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換血前后的各項血生物化學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100例黃疸患兒中通過換血治療后,其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總膽紅素與白蛋白比值(B/A)指標改善情況均優于換血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換血前后各項血生物化學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表1 換血前后各項血生物化學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
2.2 換血前后血常規變化情況比較 100例黃疸患兒中通過換血治療后,其HGB、RBC、HCT、WBC、PLT、RET指標改善情況均優于換血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換血前后血常規變化情況比較(±s)

表2 換血前后血常規變化情況比較(±s)
注:RBC,紅細胞計數;HGB,血紅蛋白;HCT,紅細胞比容;WBC,白細胞計數;PLT,血小板計數;RET,網織紅細胞比值
?
2.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患兒換血后,共有90例(90.0%)出現不良反應,其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有低血鈣(60例)、高血糖癥(62例)、代謝性酸中毒(20例)、血小板減少癥(26例)等。
新生兒黃疸是極常見的兒科疾病,大多數新生兒患有的黃疸疾病均為能自行消退的輕微疾病,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的新生兒黃疸的病情較嚴重,可進一步發展為病理性黃疸,引發膽紅素腦病,嚴重影響患兒的智力、聽力,引發腦癱,危及患兒生命安全[4]。目前臨床實踐證明,換血療法是治療新生兒黃疸疾病療效最顯著的方式,換血療法能有效降低人體的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規避患兒的并發膽紅素腦病的風險,顯著提高高膽紅素血癥的治療效果[5]。
本研究結果顯示,換血治療后,100例患兒的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與白蛋白比值等生物化學指標均顯著改善,下降幅度良好,與換血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王曉嬌等[6]研究結果顯示,經換血治療后,85例患兒的總膽紅素換出率為48.0%,間接膽紅素換出率為47.8%,換血后患兒的血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直接膽紅素、B/A均低于換血前(P<0.05)。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換血療法能很好的換出血液中的膽紅素,改善患兒的黃疸癥狀[7]。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換血療法后,患兒RBC、HGB、HCT均顯著提升(P<0.05),表明換血療法能很好糾正黃疸患兒的貧血情況,且換血后患兒的RET顯著降低,提示換血療法能很好換出患兒機體內的致敏紅細胞與游離抗體,緩解患兒溶血癥的繼續發展[8]。本研究結果顯示,100例患兒中,出現不良反應90例,其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有低血鈣(60例)、高血糖癥(62例)、代謝性酸中毒(20例)、血小板減少癥(26例)等,說明換血療法會導致患兒發生多種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換血療法治療新生兒黃疸疾病療效顯著,能換出患兒大量的血膽紅素,降低膽紅素腦病發生率。不足之處是換血療法會嚴重影響患兒血液的內環境,導致多種不良反應的發生。因此,臨床需全面把控患兒的換血指征,嚴謹檢測患兒的血常規及血液生物化學等指標,確保疾病的治愈,保障患兒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