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淑珍
(南昌市第三醫院超聲科,江西 南昌 330000)
乳腺癌是女性疾病中發病率較高的病癥,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增長,與患者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患病后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乳腺疾病分類較多,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結節等病,范圍較大,其中乳腺癌最嚴重,有良性與惡性之分,良性的乳腺癌可通過藥物治療進行調節與治療,并通過手術切除病灶,可有效防止病情惡化,惡性乳腺癌需及時治療,可進行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選擇治療方法的前提是準確診斷患者的病情,早期發現病情可有效控制疾病,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減輕患者的痛苦,控制患者的病情發展,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常使用淺表超聲檢查與診斷乳腺腫塊,因淺表超聲能清晰展現影像,安全性較高,不會對患者造成創傷,且操作簡單,患者易接受,有助于醫生進行后續的治療[1-2]。本研究選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進行檢查與治療的乳腺癌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進行淺表超聲檢查與手術病理檢查,通過患者所呈現的鈣化超聲特征,診斷乳腺癌的良性與惡性,分析淺表超聲診斷乳腺微小鈣化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進行檢查與治療的90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1~64歲,平均年齡(45.63±4.38)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3-4]。納入標準:患者經手術病理學或穿刺活組織檢查,以明確相應的診斷;所選患者的病灶直徑均<1 cm;患者均為多年乳腺增生,有乳房脹痛、乳頭溢液的臨床癥狀;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的病灶復發或轉移;患者的意識不清醒,無法進行表述;患者精神異常,有嚴重精神疾病;合并其他嚴重性腫瘤;患者患有嚴重的傳染性、無免疫性疾病;患者不愿意配合。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粵械注準GE LOGIQ E9)進行檢查,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外展或舉起兩只手臂,充分暴露兩則乳房,將乳頭設為檢測中心,多切面掃查乳房,觀察患者腋窩及乳腺,記錄乳腺腫物病灶的位置、內部回聲、邊界、是否存在鈣化點、大小等。并檢查腫塊的血流動力學特征,記錄血流動力學指數[5]。
1.3 觀察指標 分析淺表超聲診斷乳腺微小鈣化的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淺表超聲對乳腺微小鈣化的診斷結果 使用淺表超聲診斷乳腺微小鈣化,其中,乳腺腫塊患者共90例,經檢查,乳腺微小鈣化32例(33.33%),鈣化直徑均>0.5 mm的良性病變7例,鈣化后有聲影。40例良性病變患者中,微小鈣化病灶的數量≤3個4例;50例惡性病變患者中,微小鈣化病灶數量>3個21例,多于良性病變患者,見表1。

表1 淺表超聲對乳腺微小鈣化的診斷結果[n(%)]
2.2 淺表超聲與手術病理診斷結果 在90例患者進行淺表超聲檢查后,良性患者40例,惡性患者50例,其中,乳腺微小鈣化患者32例,經病理檢查,類型為乳腺纖維瘤的良性患者4例,惡性患者28例,浸潤性導管癌14例,導管原位癌8例,微乳頭狀癌6例,經超聲診斷,50例惡性病變患者中,無鈣化現象22例,惡性腫瘤46例,良性腫瘤4例,經檢查發現,40例良性病變患者中良性腫瘤35例,惡性腫瘤5例,經超聲檢查與病理檢查,共81例患者結果相符,占比為90.00%,微小鈣化檢出率為35.56%。其中,良性病變符合率達92.00%(46例),惡性病變符合率達87.50%(35例)。
乳腺由乳腺腺體、皮膚、脂肪、纖維組織等組成,乳腺癌患者中女患者占比為>90%,男患者占比為<10%,乳腺癌(breast cancer)一般發生在乳腺的腺上皮組織,乳腺不是很重要的器官,因其不能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當乳腺癌細胞隨血液或淋巴液散布全身,從而形成癌細胞轉移,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早期的乳腺癌癥狀與體征不典型,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一般只有在乳腺癌篩查及體檢時才會被發現,多數患者均在有明顯癥狀時才去醫院診治,易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增加乳腺癌的治療難度,目前,乳腺癌已變成社會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由于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乳腺癌篩查工作的開展,乳腺癌診斷方法的進步,全球因乳腺癌死亡的人數逐漸下降,使乳腺癌成為治療效果最佳的實體腫瘤之一[6-7]。
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淺表超聲診斷乳腺微小鈣化,其中,乳腺腫塊患者共90例,經檢查,乳腺微小鈣化32例(33.33%),鈣化直徑均>0.5 mm的良性病變7例,鈣化后有聲影。40例良性病變患者中,微小鈣化病灶的數量≤3個4例;50例惡性病變患者中,微小鈣化病灶數量>3個21例,多于良性病變患者;經檢查發現,40例良性病變患者中良性腫瘤35例,惡性腫瘤5例,經超聲檢查與病理檢查,共81例患者結果相符,占比90.00%,微小鈣化檢出率為35.56%。其中,良性病變符合率達92.00%(46例),惡性病變符合率達87.50%(35例),表明,使用淺表超聲診斷乳腺微小鈣化的效果較好,分析原因為,淺表超聲技術是現代先進影像學方法的一種,具有安全性高、操作難度小等優點,對患者的機體不會造成創傷,被廣泛應用在乳腺腫塊的篩查中,當乳腺微小鈣化現象出現,表明有惡性病變發生,可通過診斷乳腺微小鈣判定乳腺腫塊性質,乳腺癌營養不良型鈣化,在超聲下為微小鈣化,呈泥沙樣、針尖樣的,在體內成簇分布,是一種機體的組織退變、壞死鈣鹽沉積等,均為形成乳腺鈣化的原因,而在部分腫瘤分泌物中,會用鈣鹽的存在,使其周邊的組織鈣化,診斷鈣化的數目、位置、形態等,可判斷病變性質,以此提高病情診斷的正確率[8]。
綜上所述,使用淺表超聲診斷,可準確發現病灶,展現相關信息,提供與病情有關的有效判斷依據,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