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擦亮“楚怡”品牌傳承“楚怡”精神
去年4月,為傳承“楚怡”職教歷史,新化縣職業中專學校更名為新化縣楚怡工業學校。
傳承:培養區域產業需要的技能人才
5月26日,記者走進新化縣楚怡工業學校。學校利用新化是全國文印之鄉和全域旅游重點縣的地域優勢,重點打造了數碼圖文、旅游服務管理等特色專業。據初步統計,2019年新化文印人遍布全國,年產值達880多億元,屬新化千億特色產業,占據了國內文印市場70%以上的份額。
學校還將目光投向了當地的先進陶瓷產業,與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合作開辦先進陶瓷產業學院,為新化100億先進陶瓷產業培養技術人才,并將輻射到全省乃至全國。
校長羅榮說,學校將在楚怡精神的引領與激勵下,打造縣城職教改革樣板校,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產業發展的技能人才。
發揚:放眼未來所需人才之培育
“‘興工是楚怡職教精神的落腳之處,也是學校一直秉持的辦學傳統。”湖南工業職院黨委書記劉建湘介紹,學校始終以戰略發展的眼光,不斷優化專業設置,緊密對接湖南裝備制造業產業發展,放眼未來所需人才之培育。
2019年,湖南工業職院與蘇州富納艾爾科技有限公司確定校企合作,培養工業視覺系統運維的專業人才。
工業視覺相當于給機器裝上眼睛,是覆蓋機械、電氣、信息技術等學科的綜合性應用技術,也是智能制造行業的重要前沿分支,在3C、新能源汽車、工程機械行業等自動化領域廣泛應用。
課程設置、人才培養采用校企雙方合作。富納訂單班一期的11名學生在“5-學交替”中,能力得到飛速提升,一部分人已成為富納骨干技術人員,有的被其他企業高薪挖走,有的畢業不到一年即月薪過萬元。
今年,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對照教育部印發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升級了多個專業,包括“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升級為“智能制造裝備技術”,“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升級為“智能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均著眼于產業升級對技能人才的需求。
B緊貼產業發展需要 培養復合技能人才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職業教育緊跟“中部崛起”“一帶一部”“鄉村振興”等發展戰略,在推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上展現新擔當。
專業建在產業鏈上
2014年4月29日,長沙首條地鐵線路啟動運營,標志著湖南正式駛入地鐵時代。駕駛首發列車的90后女司機匡麗平,畢業于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如今,她已成為長沙地鐵的“元老司機”。
長沙地鐵運營公司副總經理彭晉明介紹,從2010年開始,公司每年都從鐵道職院訂單招聘一批畢業生。如今,在該公司機務員工中,有一半以上是湖南鐵道職院的畢業生。
自2002年開設國內首個高職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以來,鐵道職院已與全國30余家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展開校企合作,為企業培養了4000余名“能制造、會駕駛、懂維修”的復合型人才。
據統計,2020年,全省高職院校構建的專業群達到315個,專業持續向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
培養復合技能人才
“剛出校門便成老板”,是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2019屆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畢業生周旺的真實寫照。2020年4月,他創辦了一家文創公司,為第十六屆中國(長沙)國際汽車博覽會提供服務,收獲了“第一桶金”60萬元。
周旺的成功,得益于長沙商旅職院“特色立校,高質量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路徑。該校文化創意學院院長許名勇介紹,學院瞄準長沙打造國際知名會展城市的契機,深入開展校企、校行合作,共同培養能策劃、強服務的復合型會展人才,畢業生中有70%在湖南就業。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對接種子戰略產業,組建“王炸”種子專業群,服務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戰略,傾力培養復合型國際人才。該院2007級學生、現任袁氏種業高科技有限公司非洲項目部經理王鍵介紹,通過傳授中國的栽培技術,當地水稻單產從2.5~3噸/公頃,提高到了7噸/公頃,最高達10噸/公頃。
近年來,在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我省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2020屆畢業生中,與“3+3+2”先進制造業集群相關的專業當地就業比例分別達83.76%、77.74%、75.11%,遠高于全省58 32%的均值,成為“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加速邁進的重要支撐。
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瞄準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興產業,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轉型升級專業設置,引進我國著名的指揮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專家李德毅院士開設院士工作站,自主研制的無人駕駛觀光車已試運用。
“兩年來,院士工作站不僅成功搭建了科技創新平臺,更在助力企業突破技術瓶頸、培養創新人才、服務汽車產業升級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該院黨委書記鄧志革介紹,對接汽車產業發展,正成為學校加快內涵建設的強勁引擎。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緊扣“航空”辦學,正為湖南建設世界級航空動力產業集群發揮重要作用。今年3月,學院全面推進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設置復合材料智能制造技術、飛行器數字化制造技術等專業,對接湖南省民航和通航產業發展趨勢、黃花機場T3航站樓建設和信創產業發展需求。
職業教育大有可為、大有作為。湖南正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職教人扛起新時代賦予的使命,奮力打造全國職教高地,書寫職業教育發展新篇章。
C扛起職教擔當助力鄉村振興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新的歷史節點,時代發出了“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的召喚。
厚實“人才土壤”留住更多“鄉愁”
誰能想到,居然有學校為了一款網紅零食會專門“開個班”。
平江是“網紅辣條之鄉”,目前年產值200多億元,賣到了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國1000多家辣條企業中,平江人創辦的企業占90%以上,就業人數達2()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