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隨著最后一堂高考結束鈴響,所有參加本次高考的學子走出教室,如釋重負。
高考結束,寒窗十余載的學子們,放下書包,脫去戰袍,你最想干什么?
打游戲、買手機、考駕照還是泡影院?讓我們暫時忘記查分數、填報志愿,在這個不一樣的夏天,先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學府游吧,也許那里有你的大學。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部分學府景點,別忘了帶上“小貼士”一起出發。部分高校校園可能因疫情暫停開放,相關情況以官方公布為準,臨行前請做好預約準備。
領略水木清華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
近春園
近春園景點的核心景觀是被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及其包圍著的一座島,島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樹林掩映,島西南側有一古式長廊,此島通過一座漢白玉拱橋與岸邊相連。近春園原為清咸豐皇帝的舊居,原為康熙皇帝熙春園的中心地帶。清朝道光年間,熙春園分為東西兩園,工字廳以西部分稱近春園。近春園園志上寫著:“水木清華,為一時之繁囿勝地。”
水木清華
“水木清華”是清華園內最引人入勝的一處勝景,位于工字廳北側,常被與頤和園中的諧趣園相比,被稱為清華園的“園中之園”。水木清華的荷花池是清華園水系兩湖一河之一,荷塘南側之畔垂楊掩映著的秀雅古建筑本為工字廳的后廈,為“水木清華”正廊,正額“水木清華”四字,有記載說是康熙皇帝的御筆。
古月堂
古月堂為清華園古建庭院之一,建于清朝道光年間,與工字廳西院一巷之隔。門前兩只白色石獅,最具特色的垂花門至今保存完好。古月堂初建時是園主的專用書房,院內寧靜幽雅,梁啟超、朱自清等都曾在此居住。
清華學堂
清華大學前身“清華學堂”,帶有濃郁的德國古典風格,本是用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辦的一所留美預備學校。
早在清華校園設計之前就已經存在,后來在清華園的基礎上建立清華大學,才把留美肄業館改名為清華學堂。
二校門
二校門位于清華主干道之一清華路,是清華園內最具代表性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被認為是清華大學的象征。二校門為一座古典優雅的青磚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門楣上書刻有清末大學士那桐的手跡“清華園”三個大字。站在清華路,北望二校門,可遙看清華大禮堂、日晷和清華學堂等景觀。
欣賞南大魅力
南京大學鼓樓校區是南京大學三大校區之一,為金陵大學舊址所在地。在老圖書館前有“兩江師范學堂”和“金陵大學堂”兩塊古樸的碑石,記載著南京大學的歷史。南京大學前身是創建于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
校區的東南角上有一個并不起眼的小園,這是“南京辛德勒”約翰·拉貝的故居。1937年,日軍占領南京時,拉貝與十幾位外國傳教士、大學教授、醫生和商人共同發起建立“南京安全區”。該故居入選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漫步在綠蔭茂盛的小路上,尋覓那些藏匿于校園角落的舊建筑,具有西班牙風格的何應欽故居、西洋風格的賽珍珠故居、北大樓(原金陵大學鐘樓)和建于1917年的禮堂等,都散發著老建筑的魅力。
暢游千年書院
湖南大學辦學起源于公元976年創建的岳麓書院,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變遷,始終保持著文化教育教學的連續性。1903年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為湖南大學,1937年成為國民政府教育部16所國立大學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共“一大”代表、教育家李達任新中國第一任湖南大學校長,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校名。2000年,湖南大學與湖南財經學院合并組建成新的湖南大學。
岳麓山下,位于湖南大學校園之中的岳麓書院,為我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它自北宋創始,歷宋、元、明、清各代,興學不變。隨著清末改革學制,廢書院,辦學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學校等,直至湖南大學,干余年來都是湖南高等學府所在,反映了祖國文教事業的悠久歷史,是十分可貴的文物史跡。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岳麓書院經由湖南大學管理和修復以來,書院延續了千年的教育辦學和學術研究傳統,被外界譽為“千年學府”。
品味百年北大
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為現名。
北大校園歷史悠久,有眾多的古老建筑,未名湖、博雅塔相互輝映,周圍綠樹成蔭,環境非常優美。漫步在圖書館、百年講堂等著名建筑間,便可感受百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氛圍……一起去看一下北京大學最美的五個旅游景點。
未名湖
未名湖位于北京大學校園中北部,是北京大學校園內最大的人工湖,是北京大學的標志景觀之一。
湖南部有翻尾石魚雕塑,中央有湖心島,由橋與北岸相通,湖心島的南端有一個石舫。湖南岸上有鐘亭、臨湖軒、花神廟和埃德加·斯諾墓,東岸有博雅塔。
北京大學西門
北京大學西門位于北京市頤和園路,是1952年北京大學與燕京大學合并成為新的北京大學之前,燕京大學主校門。由燕京大學校友于1926年集資修建,又稱為校友門。古典三開朱漆彩檐的宮門風格,頗有歷史意味,牌匾上“北京大學”四個大字是毛澤東所題寫。
博雅塔
博雅塔位于北京大學校園內,未名湖東南側的小丘上,是燕園建筑精髓“一塔湖圖”之一。博雅塔原是校園供水水塔,是仿通州燃燈古塔、取遼代密檐磚塔樣式建造的,乃燕園建筑的神來之筆。巍峨的博雅塔和它周圍的松柏以及波光蕩漾的未名湖構成燕園的一大景觀。
北京大學圖書館
北大圖書館是燕園建筑精髓“一塔湖圖”之中的“圖”。該館分為緊挨著的新舊兩樓,現在分別稱為東樓、西樓。北大圖書館是中國最早的現代新型圖書館之一,館藏中古籍為世界矚目,其中5至18世紀的珍貴書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
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是一座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多功能講堂。高聳的塔型樓頂,兩翼前伸的建筑形體,柱廊連貫的內部布局,全部以花崗巖石材裝飾的典雅莊重的外墻,寬闊的廣場等,成為北京大學引以為自豪的又一標志性建筑物,全球的多位政治和經濟要人曾在此講演。
(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