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韻然 陳穎 劉轉轉 王學嘉 岳夢洋 段軍英 幽明卓
摘要:自2015年國務院發布了“雙一流”方案后.,“雙一流”建設在全國各高校開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圍繞“雙一流”建設,就河北省屬本科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情況進行研究。通過剖析雙一流政策內涵和高校國際化在“雙一流”建設的重要角色地位,結合河北省屬本科院校國際發展中的特點,梳理出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困境,提出對策建議,以促進河北省屬高校在“雙一流”背景下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健康發展。
關鍵詞:“雙一流”國際化 省屬院校
一、“雙一流”政策內涵解讀
2015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確定了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大戰略決策。自該《方案》發布以來,“雙一流”建設打破了20年來“211工程”、“985工程”院校掌控中國高等教育優秀資源的格局,為地方高校提供了突破性的發展機會。河北省地方高校數量在省內占絕大比例,“雙一流”建設在河北省屬高校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河北省屬院校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發展的重中之重。
《方案》提出了“雙一流”建設與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緊密結合,明確將“推進國際交流合作”作為“雙一流”五項改革任務之一,要求我國高校與世界一流高等教育機構加強實質性合作,增強高校的創新能力,建筑一流的科研氛圍以提高我國高等教育在世界的競爭力和話語權。2017年,國務院頒布《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 (暫行)》,明確了“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我國高校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遴選條件之一。地方高校要想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不僅要求高校具有堅強的辦學實力,同時在高校建設和人才培養中,必須以立足世界一流為目標,這一目標需要高校以特色學科和綜合實力的發展為指導方針,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實現。高校需要在教師隊伍建設、產學研結合發展等各個方面加強與不同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充分貼合并遵循“雙一流”有關文件精神與指導意見,實現高校雙一流背景下的國際化發展建設。
二、河北省高校“雙一流”開展情況與國際化發展現狀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公布“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共計42所,上榜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共計95所。河北省作為教育大省,在一流建設高校名單中僅有河北工業大學一名大學上榜。在一流建設學科中也僅有河北工業大學的電氣工程一個學科上榜。綜合兩個名單的排名情況來看,河北省高等教育水平整體較弱,與已上榜“雙一流”高校有很大差距。2016年,針對社會發展需要結合現狀,河北省人民政府制定了建設方案并發布了《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統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意見》。方案樹立了截止2020年“3所大學達到或接近國家一流水平,個別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行業”的目標,并強調擴大開放辦學和推進國際交流合作是兩項重點工作。為實現我省從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強省的跨越,河北省教育廳制定了《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資金分配方案》,詳細分類支持、重點建設若干所一流大學和一批一流學科。其中,河北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等4所高校成為河北省重點支持的國家一流大學建設一層次高校。河北醫科大學、華北理工大學等8所高校成為國家一流大學建設二層次高校。河北省高校共有17個學科獲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項目,37個學科獲批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項目。由此可見,河北省高度重視“雙一流”建設的機遇,提出了政策與相應的資金支持。
三、“雙一流”背景下國際化建設的問題
(一)省屬高校可用于發展國際化建設資金有限
“雙一流”建設在資金支持方面一定程度上比“211工程”“985工程”更具有開放性與多元性。資金資助明確了雙一流的分級支持、動態支持、合力支持,各高校可以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獲得資金支持,所需資金由地方政府統籌安排。河北省屬高校多數為非國家發展重點院校,可從中央政府獲得資金有限,然而國家財政撥款作為我國高校辦學經費的最主要來源,國家政策偏向部屬學校,資金投入大支持政策也相對優越。同時,地方政府在教育方面資助差異大。各省確立的雙一流建設目標后,北京市計劃投入100億,山東省、廣東省計劃投入50億,河南省10年投入31億,由此可見,河北省可用于投入地方高校的政府資金較少,支配資源有限,無法有效推動高校“雙一流”建設。同時,對外合作交流需要高校“引進來”“走出去”,來往國際交流經費耗資昂貴。因此,客觀經濟條件限制,河北省高校的國際化發展相對緩慢。
(二)國際化的教育理念和認知有待加強
雖然大部分高校都樹立了國際化教育和辦學理念,然而在實際發展中,高校對國際化認知并不準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缺乏國際化授課的理念和授課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延續著傳統的知識生產模式。老師作為知識的主要生產者、傳播者,通過自上而下的講座方式傳授學科的理論知識,很難推進國際化的課程體系和國際化的授課方法。
(三)國際化辦學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高校定位需明確
河北省高校雖然重視國際化發展,但是多數高校過度依賴國家政策,缺少對自身特色的定位和評估。因此,高校制定的政策文件、具體的發展規劃與考核評估的不明確,造成了大學自主發展國際化動力缺失。高校在發展國際化的進程中,由于高校對自身優勢沒有明確定位,難以形成與學校特色相符與實際相匹配的發展方向,進一步減緩了地方高校的國際化發展的腳步。同時,高校的國際化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高校各行政部門、各學院通力合作。在具體項目開展時,校內管理制度不完善、責權劃分不明確,導致項目開展緩慢、辦事效率低等問題。
(四)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深入
目前河北省屬高校國際交流形式單一,交流層次不深入,實際交流活動不夠豐富。目前高校開展的交流形式主要分為校級領導互訪和師生互訪等淺層的交流活動,深入的合作有待發展。雖然高校與友好院校之間簽署了國際交流合作的協議,但在實踐的活動中淺層的教師培訓、學生交流等活動無法有效推動高校學科發展和尖端科研,對高校的長足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沒有實質作用。
四、“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加強高校國際化建設措施
(一)政策與資金支持應有針對性地支持學科、學校發展
國家與地方性政策支持包括政府出臺的文件支持、中央與地方的配套財政經費的支持、國際化尖端人才的引進等多個方面的內容。2015年以來,各省對高校類型做出了相對應的分類: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的高校、地方骨干高校和應用技術型的民辦高校。河北省在制定學校發展政策和相應實施方法時需要充分考慮到省內高校發展的經濟環境,高校辦學的特色,并根據各校辦學定位、辦學特色給予針對性的資金與政策支持。集中省內有限的人力、財力和資源,擇優重點支持,分級支持,落實省內高校整體的特色發展,增進學術、科研合作交流,擴大國際影響。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升人才培養的水平。突出特色學科,培養學校整體實力,完善薪酬體系跟國際人才培養。
(二)樹立并深入國際化的教育理念、辦學理念
河北省屬高校要發展國際化,首先要強化領導班子的國際化辦學理念,制定符合學校特色發展的國際化道路與發展策略。校內各學院、各行政部門應充分認識到自己部門的職責,積極配合學校把國際化辦學理念落實到實際;完善師資隊伍建設管理機制,加強國際化師資建設,鼓勵教師出國進修,讓教師團隊有機會學習外來高端學科知識理念和教學方法;積極引進海外教師資源、充分利用海歸教師的國際化視野,促進高校教師隊伍的國際化;響應國家、地方政府政策,國際化是一流學科基本特征,高校應積極推進一流學科建設,結合校內學科發展特色,高效推進優秀學科的國際化發展,由一流學科建設帶動一流世界大學建設的發展。
(三)優化部門合作機制、構建健全的國際化管理制度
為建設推進高校的國際化發展,首先應建立起科學的管理機制。構建專門負責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事項的領導班子,由領導班子指定科學的管理流程與機制。設立專門負責高校國際化的管理部門,具體負責推進高校的交流與合作,同時明確校內各部門、各學院在國際化發展事項中的具體職能。當今的時代,是信息的時代,高校各部門應合理分工,信息互享,充分調動校內的工作人員,克服信息不對稱,避免出現優質資源無人知曉。
(四)進一步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當前中外合作辦學是高校開展國際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合作辦學的質量對高校的國際化評估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積極開辦中外合作辦學,可以幫助引進優秀的學科資源和外籍教師資源,通過引進來的方式,解決了省屬高校學生、教師“走出去”難的問題。同時,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積極舉辦國際學術前沿的學術報告、掌握學科尖端信息。
五、總結
縱觀世界一流大學其特征之一是高度國際化。“雙一流”建設與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通過不斷完善河北省屬本科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中現存的問題,利用雙一流背景下的機會充分夯實高校辦學實力,提升省內高校的國際化水平,提高高校國際競爭力,更好的推進高校國際化辦學成果和高校科研水平的發展,進而推動全社會的進步。面對全球化的挑戰,省屬高校更應以開放的模式和方法,積極提升自身。正值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攻堅期,河北省屬高等院校應當將“雙一流”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行動綱領與終極目標。
課題: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河北省屬本科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問題研究,編號:20200503119
參考文獻:
閆治國:《“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地方骨干高校發展的困境與出路—以河南省為例》《中州學刊》,2019年(3).第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