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靚
摘要:中共黨史學的建立與不斷完善,令相關領域形成新的學術反思。在對中共黨史學理論體系進行完善與深化的過程中,需聯系學術實踐展開全方位的學術研究與探討,并積極尋找新的取向,進一步拓展中共黨史學的理論建構。而關于中共黨史學的歷史文化取向的研究,應明確其具備的主要特征與性質,并對歷史與文化形成新的認知。由此,能將文化元素滲透到中共黨史學研究范疇中,以新的視角探索中共黨史的歷史文化取向。且通過深挖中共黨史學的思想內涵,逐漸樹立獨特的文化理念。
關鍵詞:中共黨史學 歷史文化 取向
引言
基于對歷史形成的再認知,致使人們對中共黨史學的研究范疇、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等產生新的觀點與想法。在對中共黨史學的時代性、歷史性特征形成新的理解下,能進一步揭示其蘊含的文化內涵。而在對中共黨史學的歷史文化取向進行探究的過程中,需明確歷史與文化、黨史與文化間的密切關聯性。無論是抗日戰爭序幕的拉開,還是對外開放政策的提出與全面落實,不僅是我國社會求發展、求創新的產物,還充分體現出獨具特色的民族精神與文化內涵。歷史與文化具備如此緊密的聯系,在對中共黨史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勢必應以文化視角出發,進一步揭示中國共產黨員的文化觀與思想內涵。并以個體案例為立足點,對中共黨史人物群體建立正確的認識。由此,從新的視角、新維度出發,對中共黨史學的歷史文化取向進行研究。
一、中共黨史學研究的主要特征與性質
(一)中共黨史學性質
明確研究對象的特征與屬性,是展開與有序推進研究工作的基礎和必不可少的條件。而中共黨史學的性質,更趨向于歷史屬性的學科。因中共黨史學是對我國社會發展的進程、發展規律、特征等進行研究的學科,并進行整體的與斷代的內容劃分。但無論對研究內容進行怎樣的分類,其都應被歸納到歷史研究范疇中。中共黨史學科,是對我國歷史發展的進程、發展規律等進行縱向研究的學科,更是記錄我國歷史與文化的專門文獻。而從學科性質上來看,可將中共黨史學科定性為史學的研究范疇。依托于新的定位,更利于中共黨史學的研究邁入新的高度與新格局,并逐漸走向規范化化、科學化與現代化。
(二)中共黨史學特征
從學界所達成的共識上來看,中共黨史學主要具備整體性、歷史性、主體性三個主要特征。但隨著社會、文化、政治領域的創新發展,相關學者又對其提出新的認知與理解。即部分人員認為中共黨史學有著明顯的的科學性、政治性與現實性,必須從現實背景著手,對研究內容與研究范疇進行不斷的豐富與拓展。既要將科學性與政治性進行科學融合,還需確保歷史性與時代性相統一。同時,在對中共黨史學特征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需以動態視角出發,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多元文化的形成等方面,對其研究內容與研究范疇形成新的認知。并將理論與實踐研究進行科學的結合,并注重突顯現實性、文化性、實踐性等特征。即對中共黨史學形成全方面的再認知,不局限在某個或某幾個特定的特征上對其進行深化。需不斷拓展研究范疇,從不同的維度、不同視角出發,對中共黨史學進行研究。
二、中共黨史學的歷史與文化的認知
(一)中共黨史學的內涵
對史學理論進行探究的過程中,需注重將其與具體的歷史事件與實踐發展進行科學的融合。倘若只專于研究理論而缺乏實踐,勢必會導致史學研究工作流于表面,而無法形成更具有深度的內理。而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的過程中,需對相關聯的問題進行妥善處理。而當中共黨史學中出現文化要素后,就必須對相關歷史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討。如需明確了解中共黨史學的內涵,并對相關概念與術語進行真確的解釋。確保學科研究的科學性與嚴謹性,不應過度摻雜個體思想與情感。中共黨史學,主要是以學科建設本身的價值出發,對這門社會科學進行研究。既要明確解釋相關概念與內涵,還需形成中共黨史學研究的方法與依據。從歷史認知論、文化視域等,對中國共產黨歷史進行全面的研究。
(二)中共黨員的文化觀
中共黨員文化觀的形成,與我國社會背景與歷史發展具有十分密切的關聯。而個體成員的文化理念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就必須對政黨的文化思想,以及政治家、學者、知識精英等為切入點進行研究。以具體的人物為抓手,從不同維度、不同視域實現跨文化的分析與對比。并以學術研究本身具備的獨特邏輯與思路,以文化哲學視域出發,對中共黨員的文化觀進行動態化的分析與了解。
(三)跨文化與學科的研究
對中共黨史學進行深研與探究的過程中,需不斷強化歷史文化取向認知。由此,必須拓展研究視域與研究范疇,將歷史與文化建立密切的對接,并與其他具有極大關聯性的學科進行科學的融合。既要從歷史學視角,對中共黨史學進行研究,還需以文化史角度出發,對研究對象進行重新定位,進而逐漸實現跨學科研究。同時,在對中共黨史學歷史文化取向進行分析的進程中,既要對我國社會發展形態建立正確的認識,還需全面了解國際格局。由此,真正從國際視野出發,從全局意識、責任意識出發,全方位研究中共黨史學,并逐漸與國際學術進行對接。
三、中共黨史學的歷史文化發展趨勢
(一)文化元素的滲透成為研究中共黨史學的新視角
對中共黨史學的歷史文化趨向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需對既往的歷史經驗與現代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趨勢進行深入的探究。即將新的文化要素與社會發展信息進行結合,并將其融入中共黨史學研究范疇中,并逐漸形成更具有國際視野的新視角。從學術規范的維度來講,需對所研究的內容與學科進行精準定位。這不僅體現著學術研究工作的嚴謹性與科學性,還是進一步了解其發展規律與問題的基礎。需根據歷史特色、發展進程以及研究中共黨史學的價值等,確立與界定一個明確的研究對象。而隨著社會、經濟、政治領域的不斷發展,需對中共黨史學進行動態的完善與豐富,確保其真正做到有效解決我黨內部存在的各種問題與矛盾。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與歷史條件等進行有機結合,并如實的反饋中共黨史發展的實際情況。而歷史與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需在研究中共黨史學的過程中,合理化的突顯文化的存在價值。進一步梳理中共黨史和文化的理路,并逐漸形成具有科學性的研究思路與策略。基于客觀的科研精神,對中共黨史學的研究范疇進行不斷的拓展與延伸。同時,基于文化元素的融入,為中共黨史學中增加“文化史”研究要素,并積極深化探究內容,對中共黨史學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從文化視角出發,理性、客觀、辯證的分析歷史現象,以及中共黨史學歷史文化內涵。結合特定的文化背景,對中共黨史學的建立、發展、創新思想等進行研究。并在外來文化不斷涌現的過程中,能精準把握中共黨史學的歷史文化趨向。即在對西方文化進行深入了解與積極借鑒的過程中,必須建立堅定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并始終堅持走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基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與積極影響下,促使中國共產黨黨員的思想獲得升華,并基于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黨的各種工作中。
(二)深挖中共黨史學的思想內涵且逐漸樹立獨特的文化理念
關于中共黨史學的歷史文化取向的研究,應致力于思想資料的深度、全方位的研究。注重從意識形態層面著手,逐漸形成正確、獨特的文化觀。若想真正了解與把握好中共黨史學的歷史文化取向,需探尋符合認知邏輯的客觀理路。依托明確的文化理念、堅定的思想政治立場,對中共黨史學進行全面的再認知。即不斷拓展學科研究的范疇與視角,并形成獨特的現代文化精神,能與人文社會科學建立密切的關聯。同時,相關人員想對目前的多元文化社會背景的形成、發展趨勢等進行全面了解,并對中共黨史學的思想內涵進行深挖。既要明確該學科真實的解決問題的功能與能力,還需積極的融入新思想、新觀念與新文化精神。從跨學科視角出發,對中共黨史學進行研究與創新。從知識價值維度進行研究,可看出文化與歷史可作為獨立的學科進行研究,也可將其視為一個整體進行探究。文化與歷史是互為存在的條件,并彼此助力與相互影響。文化是民族的魂,而歷史是國家的過往與寶貴的財富。從某種角度來說,文化是體,而歷史是其展現的具體的相。而只有對“體”不斷的形成新認知、新理解,才能基于具有創新性的文化,對歷史這個“相”進行不同維度的分析與研究。甚至可以說,文化缺失的國家是沒有歷史的,而沒有歷史的民族也無法體現文化的價值。因此,在研究中共黨史學的過程中,必須逐漸樹立獨特的文化觀,并以國際視角出發對其進行不斷的豐富與完善。既要體現中共黨史學的先進性與前瞻性,還需以中國文化為基石,對歷史學科進行理性的研究與分析。由此,利用我國博大精深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應對中共黨史學發展與研究的種種問題與困境。始終秉承開拓進取、開放包容、實事求是的精神與原則,對中共黨史學體系進行完善與豐富。緊緊把握歷史文化取向,以歷史主義態度與堅定的民族文化自信心,看待與審視黨史的核心立足點與發展趨勢。
四、結語
總之,新時代背景下,對中共黨史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應合理的注入文化元素。從文化史的維度著手,對中共黨史學的歷史文化取向進行分析。既要明確學科研究的對象、研究范疇與研究的價值,還需善于融入新的思想與新的理念。從而,能夠不斷豐富與完善中共黨史學的理論構建。且真正利用其解決黨史發展與我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最大程度的發揮其價值與功能。
參考文獻:
[1]胡文天.淺析中共黨史學的歷史文化取向[J].祖國,2018(16):76-77.
[2]張海榮.中共黨史學比較研究動態及反思[J].黨史研究與教學,2016(06):9-16.
[3]朱文通,把增強.學術史視域下的“新革命史”研究[J].衡水學院學報,2014,16(06):107-109.
[4]尹誦.中共黨史學的歷史文化取向[J].品牌(下半月),2014(11):102.
[5]肖冬鳴.關于中共黨史學理論的若干問題研究[J].黨史文苑,2013(2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