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陸逸軒、謝文君
(陸逸軒)當我聽到楊老師去世的消息時,感到心里的某個角落也隨之逝去。我之所以能夠成為今天的我,實現我的夢想,做我熱愛的事情—和音樂、鋼琴相伴,在全世界演奏,都是源于楊老師為我推開了這扇窗戶,啟蒙著我、引領著我,沒有楊老師就沒有現在的我。特別是當我成年以后,有了更多的音樂經歷,遇到了很多音樂同行和朋友,才愈發感到楊老師的難能可貴,并非很多人都可以像楊老師那樣教育初學的琴童,這需要特殊的方法,以及耐心和智慧,我反思自己就無法做到。這樣難得且重要的音樂啟蒙老師比起著名音樂學府的教授更容易被人忽視,但他們卻是學琴孩子在成長路上向正確方向邁出第一步的引導者,是非常重要的那一位老師。現在無論我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演奏,楊老師的音樂都是我音樂基因中的一部分,她永遠會在那里聆聽。我會永遠記得您,親愛的楊老師。

(謝文君)楊老師從她多年教授琴童的經驗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學體系。楊老師選用的教材通常都很有針對性,她非常注重基礎技巧的訓練,一開始的課程設計往往都是一半技巧教學,一半曲目教學,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再作調整。楊老師教學時也不會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進行,如果孩子熟練掌握了同類曲目,她就會布置更加有挑戰性的作品。她的學生往往進步神速,這都歸功于楊老師對每個教學曲目的仔細推敲和研究,按照她的話就是“我要花很多時間備課”。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楊老師會因材施教,靈活掌握教材的選用。Eric(陸逸軒)因為從小喜歡音樂,自己有很多想學習的作品,楊老師會在他列出的“愿望單”中挑選適合的曲目,并沒有要求Eric一定按照楊老師規定的曲目來練習。楊老師注重音色,常常在手腕怎么用力、手臂怎么放松上花很多心思指導。她是一位溫暖慈愛的老師,同時也是一位非常嚴厲的老師。她的要求很高,往往我們覺得Eric已經練習得很到位了,但上課時還是被“挑”出了一大堆毛病。Eric在不斷地磨煉中成長,音樂之路的每一步都有楊老師的關愛和鼓勵,楊老師成為了我們的家人和朋友,每一個重要時刻,無論是歷練的痛苦還是成功的歡樂,我們都會與她分享。現在我們痛失了這位家人。我們會永遠想念你,楊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