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
西安中車永電接通電氣有限公司 陜西西安 710016
近幾年來,眾多因產品質量引發的質量安全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無論是政府還是制造企業均已深刻認識到產品質量的重要性。高質量產品對企業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均有著較高的要求,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產品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1]。供應商質量管理直接影響整個供應鏈運營和績效,加強對供應商質量管理的重視已經成為企業供應鏈質量管理中的關鍵組成部分。我國在供應鏈質量管理方面相對薄弱,無法實現對重要供應商生產管理及工藝技術的深入把控,不能滿足新階段質量管理提出的較高要求,這無疑也是我國質量安全事件頻發的關鍵原因之一。
質量管理主要指的是在組織中用于提升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或提高組織績效的相關措施和計劃的整合。傳統質量管理主要包括質量檢測和控制,之后質量管理主要經過了全面質量管理、ISO9000質量認證體系、6signa等多個階段[2]。而供應商質量管理主要指的是供應商用以提升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或提高自身績效以及供應鏈績效等相關措施和計劃的整合。供應商質量管理作為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方式,主要方法是對企業綜合能力的評價:其中包括供應商產能、工廠規模、硬件設備、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生產現場流程的執行情況。供應商質量管理對整個供應鏈的運營和績效產生直接影響,有必要加強供應商質量管理水平。
質量績效最初來源于企業內部,其是指通過較低的成本來獲取較高質量的企業效益。企業質量績效主要指的是企業依照先進的質量標準進行自我評價、提升,最終實現卓越績效。將質量績效詳細到供應鏈研究范圍之內,供應鏈中包含的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等各個成員依照先進的質量標準進行自我評價、提升,最終實現整體層面上的卓越績效[3]。供應鏈質量績效并非是單個企業的卓越績效,而是要實現整個供應鏈中全部成員的卓越績效。
本文提出基于質量激勵的供應商質量管理與企業質量績效間關系的研究模型,如圖1所示。在模型中自變量為供應商質量管理活動,因變量為供應鏈質量管理績效,調節變量為供應鏈質量激勵。

圖1 研究模型
基于現有研究資料和相關理論基礎,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1)供應商質量管理對供應鏈質量績效的影響。
H1:核心活動對供應鏈質量績效有積極作用。
H2:基礎活動對供應鏈質量績效有積極作用。
(2)供應鏈質量激勵的調節作用。
H3:供應鏈質量激勵在供應商質量管理核心活動和供應鏈質量績效的關系間具有正向調節作用。
H4:供應鏈質量激勵在供應商質量管理基礎活動和供應鏈質量績效的關系間具有正向調節作用。
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基于供應鏈質量激勵的供應商質量管理和供應鏈質量績效間的關系展開研究。問卷設計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供應商的基本情況調查,二是供應商自身的質量管理情況和所受到質量激勵以及對供應鏈質量績效的評價。兩部分均選用選擇的方式,第二部分采用Liken五點量表法(李克特五點式量表法),設置五個認可程度,由受訪者對每個題目進行打分。采用SPSS22.0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分析。通過網絡和直接發放兩種方式共發放問卷400份,有效問卷265份,有效率66%。
對于變量選取而言,供應商質量管理變量選取包括高層領導支持、員工參與、產品或服務設計、流程管理和統計控制與反饋。質量激勵變量選取主要包括懲罰機制、獎勵機制、合同激勵機制、聲譽激勵機制、質量獎、ISO9000認證和信息共享。供應鏈質量績效變量選取如下指標:問題預防、避免供應中斷、問題和投訴的解決、產品替代性、產品召回的量表進行測量。
通過本文的研究,得出在供應商質量管理中無論是核心活動還是基礎活動均對供應鏈質量績效產生積極影響。無論在企業內部還是在供應鏈內部,質量管理和質量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通過對供應商質量管理中核心活動和基礎活動的加強可改善整個供應鏈產品質量,從而有效降低產品缺陷率和返工率,提升產品質量。而質量激勵與供應商質量管理中的核心活動和基礎活動間均有著正向調節作用,可顯著提高供應鏈中最終產品質量,利用質量激勵在源頭上減少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概率。
綜上所述,企業需對傳統的質量管理模式進行轉變,強化供應商質量管理工作,以此通過供應鏈質量管理提升企業績效。同時,企業還應將內部質量管理和供應商質量管理結合在一起,避免在內部質量管理上花費大量精力,但企業績效并未得到有效提升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