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博識,龔 偉,周曉軒,邱春陽
中國石化勝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鉆井工藝研究院,山東 東營 257000
濱44X井位于濟陽坳陷東營凹陷利津洼陷帶的西坡,設計井深4 100 m。該井是勝利油田重點評價井,鉆探的目的是向北擴大濱438井區沙河街組含油氣范圍。濱44X井區地層巖性復雜,多口井在鉆進過程中都曾遭遇到阻卡情況,嚴重阻礙了該區塊的勘探步伐。為了保證濱44X井鉆探成功,優選了聚磺抗高溫防塌鉆井液體系,針對不同地層的巖性特點,采用相應的現場鉆井液維護處理工藝,順利鉆至目的層。濱44X井的成功鉆探,可為勝利油田在濟陽坳陷東營凹陷利津洼陷帶的西坡濱44X井區的勘探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濱44X井設計井深4 100 m,一開用φ444.5 mm鉆頭鉆至井深283 m,下入φ339.7 mm表層套管至281.45 m;二開用φ311.2 mm鉆頭鉆至井深3 002 m,換φ215.9 mm鉆頭打口袋至井深3 014 m,下入φ244.5 mm技術套管至2 940 m;三開用φ215.9 mm鉆頭鉆至井深4 084 m完鉆,鉆井周期85.83 d,完井周期113 d。
濱44X井位于濟陽坳陷東營凹陷利津洼陷帶西坡濱44X井區,該井區地層自上而下為發育平原組(0~260 m)、明化鎮組(260~1 110 m)、館陶組(1 110~1 505 m)、東營組(1 505~2 164 m)、沙一段(2 164~2 506 m)、沙二段(2 506~2 744 m)、沙三段(2 744~3 642 m)和沙四段(3 642~4 082 m)。
1)沙一段以上地層黏土礦物含量高,特別是沙一段的蒙脫石含量很高,沙二段頂部紫紅色泥巖造漿性強,施工中鉆井液濾液在鉆頭破碎巖石時滲入地層中,導致地層中的黏土礦物水化。這會造成兩個嚴重后果:一是鉆井液體系黏度和切力急劇升高,鉆井液流變性難以控制,最后導致井眼被“糊住”,造成嚴重的起下鉆阻卡;二是黏土礦物水化后膨脹,井徑變小,會導致起下鉆遭遇阻卡。
2)二開采用φ311.2 mm鉆頭開鉆,裸眼段長達3 000 m,上部地層壓實性差,施工中機械鉆速高,鉆頭產生碎屑量大,鉆井液在大尺寸井眼中環空上返的速度低,井眼凈化效率低。如果巖屑不能及時攜帶出井眼,則會造成鉆頭重復破碎,輕則導致施工進度降低,重則會造成泥包鉆頭。
3)沙河街組地層層理性極強,地層孔隙及微細裂縫發育快。施工中鉆井液濾液在壓差作用下侵入到地層層理、孔隙及裂縫中后,導致地層巖石膠結強度降低,井壁會剝蝕掉塊,最終在施工中會出現起下鉆阻卡的現象。相鄰的井——利57井、利67井等多口井在鉆至沙河街組后出現不同程度的坍塌掉塊,井壁失穩現象頻繁。
4)三開裸眼段井身軌跡差,3 806~3 885 m為糾斜井段,井斜從9.88°降至1.50°,存在一定的“狗腿度”,導致起下鉆遭遇阻卡,鉆井液體系的潤滑防卡技術難度大。
為確保濱44X井鉆井施工順利,使用的鉆井液體系必須具備如下特點:①鉆井液體系抑制性好,能夠抑制上部地層黏土礦物的水化膨脹,防止地層造漿;②鉆井液體系封堵性能好,能夠對沙河街組地層層理、孔隙及微細裂縫進行有效封堵,防止井壁失穩;③鉆井液體系濾失量低,并且濾失量容易控制,能夠降低易水化泥巖的水化趨勢;④鉆井液體系流變性好,能夠滿足工程提速提效的要求;⑤鉆井液體系具有一定的潤滑性,能夠防止起下鉆阻卡事故發生。
通過調研國內深井及超深井鉆井液技術[1-6],結合鄰井鉆井液體系使用情況,針對濱44X井地層巖性和施工中的技術難點,依據鉆井液體系優選思路,優選了聚磺抗高溫防塌鉆井液體系,體系基本配方如下:30~50 g/L膨潤土+2~4 g/L聚丙烯酰胺PAM+3~5 g/L燒堿NaOH+20~30 g/L抗高溫抗鹽防塌降濾失劑KFT+20~30 g/L磺化酚醛樹脂SMP-1+20~40 g/L弱熒光磺化瀝青ZX-8+20~30 g/L弱熒光井壁穩定劑HQ-1+20~40 g/L聚合醇潤滑防塌劑+5~10 g/L硅氟稀釋劑+1~5 g/L表面活性劑。
1)鉆進時不斷加入質量濃度為1~3 g/LPAM膠液,用來絮凝出口鉆井液中的黏土類固相。井深1 570 m處減少PAM的加量,加快地層的造漿速度。在漏斗黏度較為合適后,用水解聚丙烯腈銨鹽(NH4HPAN)調整鉆井液流變性。
2) 按全井加量逐步加入10 g/L無熒光防塌劑PA-1、10 g/L抗溫抗鹽防塌降濾失劑KFT和10 g/L羧甲基磺化酚醛樹脂SD-101,將中壓失水控制在12 mL左右。
3)鉆至東營組底部,繼續按全井加量逐步加入10 g/L羧甲基磺化酚醛樹脂SD-101、10 g/L抗溫抗鹽防塌降濾失劑 KFT、10 g/L弱熒光井壁穩定劑HQ-1,將中壓失水控制在6 mL以內。
4)進入沙河街組后,提高聚合物PAM膠液加量,同時加入5 g/L胺基聚醇,提高鉆井液抑制性,控制紅泥巖的造漿,維護鉆井液性能的穩定。同時開啟除砂器、離心機,盡量清除劣質固相,保持鉆井液的黏土含量在合理的范圍,同時配合適當短起下鉆措施,保證井眼的暢通。
5)進入沙三段后,按全井加量逐步加入10 g/L無水聚合醇、20 g/L抗溫抗鹽防塌降濾失劑KFT、20 g/L羧甲基磺化酚醛樹脂SD-101和 20 g/L多元醇防塌劑,增強鉆井液體系的封堵防塌能力,防止硬脆性地層掉塊、垮塌。
6)中完后,充分循環,用0.5 t弱熒光井壁穩定劑 HQ-1、0.3 t 抗鹽降濾失劑WFL-1配制封井液封住裸眼段下部2 000 m,保證電測和下套管作業順利。二開鉆井液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二開鉆井液性能
4.2.1 鉆井液預處理
1)三開井段設計鉆井液密度為1.25~1.80 g/cm3,高密度鉆井液流變性能較難控制。合理的膨潤土含量是保證高密度鉆井液流變性的前提。現場通過離心機清除和加入PAM稀膠液的方法將膨潤土含量控制在40~45 g/L。
2)加入5 t磺化酚醛樹脂SMP-1、2 t弱熒光井壁穩定劑HQ-1、2.5 t抗鹽降濾失劑NFN-1、2.5 t抑制劑NFJ-1、2 t抗溫抗鹽防塌降濾失劑KFT,保證防塌劑和降濾失劑的含量充足,將體系轉化為聚磺抗高溫防塌鉆井液體系;按循環周加重至1.28 g/cm3,充分循環,待鉆井液性能達到設計要求后開鉆。
4.2.2 井壁穩定技術
1)保持合適的鉆井液密度,提供必要的力學支撐,使其和井壁壓力實現近平衡。進入三開井段后,根據地層壓力設計并充分結合鉆進實際情況,適時調節鉆井液密度,保持地層具有適當的正壓差,以防井壁坍塌掉塊;但密度也不能太大,以防黏附卡鉆和壓漏地層。
2)保持良好的流變性能。在三開易塌井段,通過流型調節措施,將鉆井液的動塑比控制在0.4~0.45 Pa/(mPa·s),減弱鉆井液液流對井壁的沖蝕作用;同時在保證攜巖和井眼清潔能力的情況下,盡量保持鉆井液的低黏度和切力,減弱壓力激動對井壁穩定的影響。
3)提高鉆井液濾液的抑制性,抑制泥頁巖水化分散。及時補充質量濃度為3~5 g/L PAM膠液,保證其在鉆井液中含量充足,提高鉆井液的抑制性,抑制泥頁巖水化膨脹。
4)強化物理封堵,主要通過加入20~30 g/L聚合醇潤滑防塌劑和30 g/L磺化瀝青改善泥餅質量,使得鉆井液體系能夠在井壁上形成低滲透、強韌性的泥餅,真正封堵地層層理、孔隙和微細裂縫。
5)降低高溫高壓濾失量。鉆至沙三段中和沙三段下地層,補充10~20 g/L弱熒光磺化瀝青ZX-8、10~20 g/L抗溫抗鹽防塌降濾失劑KFT、10~20 g/L磺化酚醛樹脂SMP-1 、10~20 g/L聚合醇潤滑防塌劑等處理劑,將高溫高壓濾失量控制在8~10 mL,減弱泥頁巖的水化。
6)工程上保持合適的環空返速,下鉆到底后小排量開泵頂通循環,慢慢提高至正常排量,防止激動壓力過大造成井壁憋塌、憋漏。
4.2.3 潤滑防卡技術
1)固相控制。為有效控制固相,保證鉆井液中聚合物PAM含量充足,抑制鉆屑水化分散,同時利用固控設備及時清除無用固相,三開振動篩的篩布孔徑0.125 mm,保證除砂器和離心機的使用率,盡量清除劣質固相。
2)補充足量的潤滑劑,改善泥餅質量。在固相控制的基礎上,形成薄而致密的泥餅是提高鉆井液潤滑性的關鍵。隨著鉆進的進行,加入足量的降濾失劑、防塌劑等,降低鉆井液濾失量,有效地減少泥餅厚度和滲透性,同時提高無水聚合醇潤滑劑和瀝青類材料的加量,改善泥餅的潤滑性,起到降低摩阻的作用。
3)工程上勤搞短起下鉆,刮掉吸附在井壁上的虛厚泥餅,暢通井眼,以破壞可能形成的鍵槽,防止卡鉆。
4.2.4 完井作業技術
1)通井循環,配制硅氟稀釋劑堿液,配方為m(硅氟稀釋劑GX-1)∶m(NaOH)∶m(水)=2∶1∶10,下鉆到底按循環周均勻加入,在后效段適當增加稀釋劑的量,具體加量視鉆井液性能而定,保持鉆井液具有合適的流變性。
利用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差異化,實現產業梯度轉移。中西部省市應利用老齡化程度相對較低,土地等生產要素成本較低等特點,大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當地勞動力在當地就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及時將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外商直接投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同時,東部地區應努力致力于產業結構的升級,利用前期的資金和人才積累,充分發揮當地購買力較強市場巨大的優勢,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于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
2)同時補充3~5 g/L聚合物膠液,保證鉆井液中聚合物的含量,提高鉆井液抗污染穩定性。
3)工程上,下鉆時分段開泵循環鉆井液,在套管鞋內開泵循環1次,裸眼段分2次開泵循環鉆井液,防止下鉆到底開泵困難;循環過程中,在保證井下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提高排量,充分凈化井眼。
4)循環干凈后,起鉆之前,配制封井液封裸眼井段,封井液配方:50 m3井漿+0.5 t 磺化酚醛樹脂SMP-1+0.5 t 抗溫抗鹽防塌降濾失劑KFT+3 t固體潤滑劑+1 t 抗鹽降濾失劑WJH-1。三開鉆井液性能見表2。
4.3.1 復雜情況簡介
濱44X井鉆至井深3 884 m,鉆井液流變性變差,稍微靜止后,鉆井液迅速稠化。對鉆井液濾液分析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鉆井液濾液中的 HCO3-和CO32-含量過高,說明體系被嚴重污染。
4.3.2 原因分析
本井為重點評價井,鑒于發現油氣顯示的需要,施工中鉆井液密度一直控制在設計下限。在鉆井液靜止及起鉆過程中,鉆井液液柱壓力低于地層流體壓力,造成地層流體侵入鉆井液中。從地質錄井氣測顯示看,后效段CO2的含量維持在2%~5%,正常鉆井時也達到0.3%~0.5%,導致地層流體污染鉆井液。

表2 三開鉆井液性能

表3 HCO3-和CO32-含量
4.3.3 處理措施
現場通過小型試驗確定處理措施:
1)用稀釋劑配制膠液兩罐,共20 m3,配方為10 m3清水+0.1 t聚丙烯酰胺PAM+0.3 t燒堿NaOH+0.5 t硅氟稀釋劑SF-1,按循環周加入鉆井液中,降低鉆井液體系的黏度和切力。
2)按循環周加入CaO,使之和CO32-和HCO3-反應生成CaCO3沉淀,以化學方法除去HCO3-和CO32-。
按上述措施處理后,由于污染嚴重,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鉆井液流變性沒有得到好轉,故重新制定改進措施如下:
1)配制稀釋劑堿液,配方為m(硅氟稀釋劑GX-1)∶m(NaOH)∶m(水)=2∶1∶10,共10 m3,降低鉆井液黏度和切力,為減少處理量,處理前回收受污染鉆井液60 m3。
2)鉆井液黏度和切力降低之后,混入新配制的鉆井液40 m3,補充鉆井液總量。
3)以濃膠液的形式補充聚丙烯酰胺PAM,并保持含量在3 g/L以上,增強鉆井液的膠體穩定性。
4)在鉆井液中加入0.6 t表面活性劑Span 80,增強鉆井液體系的抗溫能力。
5)保持鉆井液pH在11以上,使HCO3-盡量轉化為CO32-。
6)補充CaO乳液,保持鉆井液中Ca2+的含量,足以除去HCO3-和CO32-。
7)及時補充弱熒光磺化瀝青ZX-8、抗溫抗鹽防塌降濾失劑KFT、磺化酚醛樹脂SMP-1和聚合醇潤滑防塌劑,增強鉆井液體系的封堵防塌能力。
4.3.4 處理效果
經過上述處理,鉆井液流變性恢復,處理前后鉆井液性能如表4所示。

表4 處理前后鉆井液性能
1)聚磺抗高溫防塌鉆井液體系抑制性好,懸浮攜帶能力強,解決了二開大井眼易造漿地層的攜巖問題,二開施工中井壁穩定,起下鉆暢通無阻。
2)聚磺抗高溫防塌鉆井液體系封堵性好,抗溫性強,通過合理密度支撐及薄韌泥餅封堵措施,解決了沙河街組的井壁失穩難題,施工中偶見剝蝕掉片外,無井塌現象,井壁穩定。
3)聚磺抗高溫防塌鉆井液體系潤滑性能好,雖然三開由于工程糾斜出現“狗腿度”,但是起下鉆暢通無阻,電測順利,無遇阻顯示。
4)沙河街組地層存在層理、裂縫和微小孔隙,局部井段發育油泥巖和紅泥巖,易水化縮徑,必須保證封堵防塌劑的含量,同時采取合理的鉆井液密度,這樣才能保證井壁穩定。
5)該井鉆井液遭遇CO32-及HCO3-污染,建議今后鉆探中適當提高鉆井液密度,保證在靜止時鉆井液液柱壓力與地層孔隙壓力相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