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芬,張迅雷,袁巨龍,梁貴林,何城成
(1.浙江五洲新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紹興 312500;2.臺州學院 智能制造學院,浙江 臺州 318000;3.浙江工業大學 超精密加工研究中心,杭州 310014)
圓柱滾子與滾道之間為線接觸,承載能力高,特別適用于大載荷和高速旋轉的機械裝備。為避免接觸應力在滾子端部出現邊緣效應,滾子必須加工成帶凸度的幾何輪廓[1],對數凸形滾子的接觸應力沿滾子軸線方向均勻分布,是滾子最理想的凸度形狀[2]。文獻[3]考慮了熱-力耦合作用,得到對數凸形滾子存在最優凸度值,能避免端部出現應力集中。文獻[4]設計了改進滾子滾動面為三段圓弧圓滑過渡的凸度形狀,采用數控磨床3MZ40100CNC修整砂輪,切入法磨削滾子,實現了滾子素線為三段圓弧的圓滑過渡,滾子凸度定量可控。文獻[5]對特大凸度量圓柱滾子加工工藝進行分析,采用預磨斜坡+超精加工的方案,得到凸度量不小于100 μm的圓柱滾子。
本文首先介紹大型圓柱滾子的加工要求,接著闡述電磁夾具無心磨削的加工原理,然后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
圓柱滾子按公稱直徑分為:Dw≤40 mm為中小型滾子, 40 mm

圖1 某大型對數凸形圓柱滾子加工要求

表1 大型對數凸形圓柱滾子外徑對數輪廓上各點的輪廓值
為實現大型對數凸形圓柱滾子的批量加工,采用無心磨削的加工方式,其加工原理如圖2所示,該裝置主要由金剛石筆修整系統、砂輪、噴嘴、磨削液、電磁吸盤、支承塊等組成。加工前,利用描點法,數字控制金剛石筆運動軌跡,將砂輪工作面修整成內凹的對數曲面輪廓;加工時,電磁吸盤和支承塊固定工件位置,同時電磁吸盤驅動工件旋轉,電動機驅動砂輪旋轉,砂輪對工件表面進行材料去除,同時將砂輪工作面形狀復映到滾子素線上,結合自動化的進料和出料裝置,實現滾子凸度成形批量加工。

圖2 無心磨削加工原理示意圖
為保證工件的垂直度,采用的磨削加工工藝為:粗磨外徑面→磨雙端面→研磨端面→精磨外徑面→終磨外徑面。本文主要分析滾子外徑面精磨和終磨(設備型號3MZ2110)后的情況,滾子磨削加工條件見表2。為保證終磨后滾子尺寸的批量一致性,終磨設備安裝了滾子尺寸在線監測裝置。加工后對滾子的輪廓值、表面粗糙度Ra值和圓度誤差進行抽檢。

表2 大型對數凸形圓柱滾子磨削加工條件
滾子輪廓形狀采用精度為0.1 μm的Mhar輪廓儀檢測,按滾子產品要求劃分的點數進行各點輪廓值采樣測量,得到滾子輪廓形狀;滾子表面粗糙度采用Taylor Hobson粗糙度儀(采樣長度20 mm)檢測;滾子圓度誤差采用精度為0.01 μm的Taylor Hobson圓度儀對滾子中部進行圓度誤差測量。
本次試驗在精密數控磨床上進行,滾子凸度成形批量磨削加工的關鍵是砂輪修整技術,數控系統的直線和圓弧插補功能可控制金剛石筆修整軌跡。其中,直線插補原理簡單(描點法),容易控制誤差,圓弧插補控制誤差的計算較復雜,但可形成連續的逼近曲線[7]。由于客戶滾子外徑輪廓加工要求中給定了輪廓具體位置的對應值,未給出滾子對數曲線的具體函數,且滾子中部70%的輪廓接近直線,因此,采用直線插補原理控制金剛石筆的運動軌跡,直線段劃分越短砂輪修整精度越高。砂輪修整示意圖如圖3所示,本次加工對象是φ50 mm×50 mm的滾子,砂輪寬度為50 mm,金剛石筆描點間隔最小為1 mm,因此以砂輪工作面輪廓中心為起點,向兩邊分別劃分25個點,兩點的間隔均為1 mm。修整后砂輪中心約20 mm以內工作面輪廓為直線,離砂輪中心越遠,砂輪工作面輪廓值越大,最終將砂輪工作面輪廓修整成對數曲線形狀。

圖3 砂輪修整過程
砂輪工作面輪廓曲線上各點參數值設置見表3,根據滾子輪廓加工要求(表1)。砂輪中部與滾子中部對應,在距砂輪中心20 mm之前點的劃分可與滾子的一一對應,從而得到20 mm之前劃分點的最大、最小輪廓值;20 mm之后滾子加工要求劃分是距滾子中心21.5,22.5,22.9 mm的點,產品要求僅對滾子凸度輪廓部分進行限定。而實際加工中,砂輪軸向截面輪廓線將滾子軸向截面輪廓線完全包絡,20 mm點之后砂輪按照間隔1 mm劃分,還剩21,22,23,24,25 mm,共5個點。根據已知的滾子凸度輪廓數據,利用Solidworks對砂輪工作面輪廓進行樣條曲線擬合,得到20 mm點之后的最大、最小輪廓擬合值,再計算出平均輪廓值,從平均輪廓線可知砂輪工作面輪廓值從0增加到730.5 μm。以砂輪軸向截面輪廓線的端點為基準,將砂輪軸向截面修整成內凹的對數曲面廓形,輪廓線上每點處的修整量不同,將每點處的修整量稱為砂輪修整量占比,其計算公式為
(1)
式中:P為砂輪修整量占比;Xi為砂輪工作面輪廓點所對應的平均輪廓值;i為砂輪工作面劃分的點數,i=0,1,2,…,25。
根據(1)式,砂輪工作面輪廓點所對應的修整量占比見表3:輪廓線中部凹度最大,凸度為0,相應的砂輪修整量占比也最大(100%);隨著凸度值逐漸增大,砂輪修整量占比逐漸減小;到23 mm點時為滾子輪廓范圍,24 mm點和25 mm點為滾子兩端的倒角。

表3 砂輪工作面輪廓曲線上各點參數值設置
任意選取終磨后的6個滾子進行檢測,結果見表4,由表可知,檢測技術指標均能滿足產品要求,且軸向跳動和圓度誤差小于產品要求值。

表4 試樣檢測結果
從終磨后的滾子中隨機抽取3個(1#,2#,3#),采用Mahr輪廓儀檢測,得到滾子軸線上各點(按產品要求劃分的點數)的輪廓值,將3個滾子輪廓與要求的最大輪廓值和最小輪廓值繪制于圖4中,3個滾子的輪廓值均在產品要求范圍內。

圖4 圓柱滾子實際輪廓檢測及其與產品要求比較
求取滾子輪廓平均值,終磨后實際平均輪廓值與產品要求的平均輪廓值(表1)的最大偏差是2.88 μm,且滾子兩側數值最大偏差不超過1.5 μm。利用三次樣條曲線對終磨后滾子輪廓平均值進行擬合,如圖5所示,得到光滑曲線輪廓。

圖5 終磨后圓柱滾子平均輪廓擬合圖
選取2#滾子,對其精磨和終磨后的輪廓、表面粗糙度及圓度進行比較。精磨和終磨后2#滾子凸度輪廓檢測如圖6所示,精磨后左側凸度85.3 μm,右側凸度77.8 μm;終磨后左側凸度89.8 μm,右側凸度89.0 μm。滾子兩側最大凸度偏差從精磨后的7.5 μm降到終磨后的0.8 μm,兩側凸度偏差越小,滾子兩側輪廓越接近理想對稱,錐度越小。

圖6 2#圓柱滾子凸度輪廓
精磨和終磨后2#滾子滾動面的輪廓幅度值如圖7所示,經評定精磨后滾子表面粗糙度Ra值為0.222 μm,終磨后滾子表面粗糙度Ra值為0.179 μm。精磨與終磨后的表面粗糙度差距不大,砂輪的磨料粒徑是影響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而本次試驗中精磨和終磨所采用的砂輪一樣,因此終磨后滾子表面粗糙度沒有顯著提高。

圖7 2#圓柱滾子滾動面的輪廓幅度值
精磨和終磨后2#滾子滾動面中部圓度誤差如圖8所示,精磨后圓度誤差為1.42 μm,終磨后圓度誤差為0.39 μm。終磨后圓度誤差得到明顯的改善,表明磨削加工工藝安排合理。

圖8 2#圓柱滾子滾動面中部圓度誤差
使用數控全自動磨床,根據圓柱滾子凸度輪廓的已知數據,基于直線插補原理,結合Solidworks擬合,確定砂輪修整量占比,對φ50 mm×50 mm的滾子進行對數凸度成形磨削加工,滾子凸度最大值為89.8 μm,滾子兩側凸度偏差不超過1.5 μm,滾動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約為0.18 μm,滾子滾動面中部圓度誤差為0.39 μm,滾子批直徑變動量不大于3 μm,加工結果完全滿足產品技術指標要求,且加工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