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校外培訓治理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在重視學習且補習現象普遍的日本,其校外培訓機構被稱為“學習塾”。日本學習塾的發展走過了一段從被視而不見、放任自流到開始被規范監管、認可其價值并加以規范運用的歷程。近年來,日本著力挖掘學習塾的價值和優勢,引導、支持學習塾有序規范發展,并鼓勵學習塾與學校加強合作,共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形成了一條校外培訓綜合治理的有效路徑。
多部門以扶持促治理。在日本,學習塾的治理主要分為行政領域的監督規范和行業協會的自律規約。1988年,日本政府將學習塾定性為教育服務產業,歸通商產業省(現已更名為經濟產業省)管轄,同時受文部科學省和厚生勞動省監督。經濟產業省主要對學習塾的組織和經營行為實施監管和制約;文部科學省則將學習塾納入“社會教育”范疇,主要從學習塾所開展的活動和內容角度對其進行監督和指導;厚生勞動省則是從對學習塾教師的關注切入學習塾的管理。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的2017年特定服務產業動態統計數據,日本學習塾從業者總數約為33.6萬人,參與培訓的學習者人數約為260萬人,全年收益達到9 300億日元。不論是從業者人數、參與校外培訓的學生人數,還是整體營業額,學習塾行業的規模和效益都在逐年提升。2019年3月,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學習塾行業經營力提升指南》,圍繞學習塾的教師人才等問題,要求學習塾針對教育+新科技、STEAM教育、探究性學習、編程教育等新型學習形態,進行相應的市場開發并提供獨具特色的教育服務,通過加大力度引入前沿科技、協同學校教育等新型措施,綜合提升學習塾的經營能力,進而推動學習塾行業向好發展。
持續推動行業自律發展。1988年,日本全國學習塾協會成立,拉開了學習塾行業自律發展的序幕,其促進行業自律發展的具體職責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制定行業準則并對學習塾進行認證審查。二是確保學習塾教師質量。三是規范學習塾經營行為,包括保護學生個人信息和確保學生安全等內容。同時,全國學習塾協會通過行業標準、相關認證制度等,提升了學習塾產業的行業信譽和社會認同度,推動了學習塾行業的健康發展。2020年9月,全國學習塾協會被經濟產業省認定為“各行業領域經營力提升推進機構”,因其在普及推廣行業自律準則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成為教育產業中首個被認定的行業組織,也為學習塾行業的自律規范發展爭取到更多支持,包括享受寬松的稅制措施和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援助。
強化與學校教育之間的合作。日本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發布的《市區町村教育委員會及中學校長關于學校與外部力量合作的意識調查》結果顯示:與1994年相比,2012年對學校與學習塾協同合作持肯定態度的公立中學校長比例顯著增加,從27.3%上漲到50.2%;認為可聘用學習塾講師到公立學校任教的比例,也從1994年的19.1%上漲至2012年的46.3%。可以說,日本絕大多數的地方教委與學校校長認為,學校應和包括學習塾在內的民間機構合作,積極推進體驗型學習、勞動學習等多樣化的學習內容。
2013年起,日本文部科學省開始推行“周六教育活動”,通過修訂《學校教育法施行細則》,明確規定各地可根據實際需要,以學校協同校外人才、民間企業的形式共同推進“周六教育活動”,而包括學習塾在內的民辦教育機構,也有義務助力教育委員會與學校推進“周六教育活動”,共同豐富教育環境。根據日本全國學習塾協會發布的2019年度事業報告書,隨著各地政府與教委對學習塾行業教育資源利用需求的持續增長,協會帶頭組織并引導學習塾積極協同學校教育。僅在2019年,協會就接受了來自全國7個地區的委托,調動所屬區域內的學習塾機構開展為期一年的協同支持工作,包括向學校提供教材、試題、教師培訓及免費的升學信息咨詢服務等。
(作者單位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摘編:《中國教育報》2021年5月20日第09版
網址: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5/20/ content_594863.htm?div=-1(2021年6月10日)
(編輯 耿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