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日輝
【關鍵詞】數字經濟 數字信任 網絡安全 數字身份
【中圖分類號】C912.3 【文獻標識碼】A
安全有效地證明身份,是經濟社會穩定運行的基礎。在數字空間,網絡社交、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線上金融等活動都必須建立在身份證明的基礎之上,所以,證明“我是我”不僅是維護網絡空間秩序的需要,也是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運行的基礎。由此,數字社會需要塑造新型身份——數字身份。所謂數字身份,是指政府機構或互聯網平臺將證明個人身份的數字信息濃縮為數字代碼公/私鑰,為用戶在網絡上證明其身份頒發的憑證,是相關機構可以通過數字通道進行遠程身份識別和驗證的數字化身份。數字身份不僅包含現實生活中的身份信息,還涉及個人在數字空間的行為信息。
數字身份是構建數字經濟時代信任體系的關鍵要素之一。數字信任是數字身份的衍生。互聯網時代引入了生物識別、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利用數字身份系統進行數據整合、分析及運算,發揮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高效性、可視性和生物識別的唯一性、安全性,來保證人與人之間對相互身份的認可。在以前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下,社會信任主要靠人際信任和制度信任維系,而數字經濟中的信任關系是數字信任(如表1所示)。
基于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發展的視角,數字信任是數字空間中個人、企業和政府基于數字技術建立的數字身份識別的雙向交互的新型信任關系,是人際信任和制度信任的拓展,是可信數據流通的必然要求。用戶通過數字身份與網絡設備相連,在數字空間的所有通信、社交、交易、搜索、娛樂等活動的數據完整性和隱私性,必須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管理。數字信任構建了人對機器、技術和平臺、機器與機器的信任關系,人們相信數字空間的軟硬件和平臺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平臺通過向用戶表明他們可以確保在線程序或設備的安全性、隱私性、可靠性和數據道德性來獲取用戶的信任。數字信任對信任關系的產生和維系進行了革命性改進,將人際信任、制度信任與技術信任融合為一體,是政府、個人、企業和機器對于數據和個人隱私保護能力和網絡安全保護水平的信心,支撐了數字經濟社會活動的所有要求,是信任關系更高級的形態。
現代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信任是影響國家經濟和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羅(Kenneth J. Arrow)指出,幾乎所有成功的商業交易都包含著信任的成分,尤其是持續較長時間的商務往來,信任是前提。良好的數字信任,有助于提高政府調控宏觀經濟的有效性、降低企業經營和社會運行的交易成本、加快整個社會的數字化發展,為數字經濟新的商業文明賦能。
數字信任是數字經濟發展和創新的基礎。數字經濟時代的數字信任,是個人和組織參與經濟交易的基本信任,信任的經濟功能將放大。2019年5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羅默在《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洞察》的演講中指出,在數字平臺的發展中,信任和規則的建立同樣重要。數據是數字經濟的關鍵核心要素,數字信任有助于解決數據治理和安全問題,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形成,支撐數據的市場化配置,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構建“政府—用戶—平臺—企業”之間穩定的數字信任關系,有效治理平臺壟斷、大數據殺熟、假冒偽劣商品、算法歧視、刷單炒信等數字治理難題,將推動我國數字經濟進入良性競爭和健康發展的狀態。
數字信任節省經濟運行的交易成本。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初期就面臨網絡上的信任難題。在缺乏信用保障或法律支持的情況下,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交易雙方提供了支付保障,解決了商家與消費者的信任問題,促使交易的順利完成。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類似解決買賣雙方不信任的問題越來越多。建立政府/公共部門—企業/其他組織、政府/公共部門—自然人、企業/其他組織—個體用戶、人機交互和機器交互的數字信任關系,將極大降低經濟活動中的交易成本,可以有效避免陷入所謂諾斯型低信任貧困陷阱(low trust poverty trap)——“無法讓合同有效、低成本的執行是歷史上發展停滯和當今第三世界國家不發達的最重要原因”。
數字信任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引擎。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面臨的網絡安全及數據隱私風險正在攀升,構建數字信任變得更具挑戰性。普華永道《2019年數字信任洞察之中國報告》顯示,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最為關鍵的一點是,要讓網絡安全規劃與業務發展目標相匹配,共同構建數字信任。消費者對于信息類產品以及科技企業的數字信任,已經成為他們下載應用和購買產品/服務的核心影響因素。只有建立數字信任體系,有效抵御網絡攻擊、保障系統和數據安全、保護用戶隱私,確保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正常運行,才能加快經濟數字化轉型。
數字信任是建設數字政府的支撐。數字政府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支撐,運用數字技術加強和改善治理是數字政府建設的關鍵。政府治理是從身份認證和管理開始的,建設統一數字身份認證和管理平臺,將政府部門各單位的數據信息都聚集起來,發掘數據價值,將極大地推動政務服務精確化、社會治理數智化與管理決策科學化。基于數字身份,構建政府與企業、公民、社會之間的數字信任,不僅可以提升政府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公民和企業參與社會治理的熱情,增強對政府政策的理解認同。
數字信任可以在彌合數字鴻溝方面發揮作用。數字鴻溝具體表現為“接入鴻溝”“使用鴻溝”“能力鴻溝”,個人、企業、地區、國家層面都可能產生數字鴻溝。產生數字鴻溝的原因很多,其中缺乏數字信任是重要原因。比如,信任問題是老年人“數字鴻溝”瓶頸,老年人對新技術有天然的保守心理,對數字技術不了解、智能手機使用不熟練。數字經濟發展中的數字鴻溝問題,已經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增強數字經濟可及性、消弭數字鴻溝被多次強調。培養公民的數字素養,構建數字信任關系,讓更多的人民群眾體驗到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網上交易和服務,可以彌合數字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