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草

李明是學計算機出身的。大學在讀期間,聽老師和同學說軟件工程師這個職業收入高,就入職了一家網絡公司。
然而進入公司后,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和業績要求,作為新人的他感覺壓力很大。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后,他發現自己并不喜歡這份工作,也不喜歡這里的工作氛圍。這里讓他壓抑,找不到一絲職場幸福感。咬牙堅持了一段時間,越堅持越郁悶,最終做了不到一年,他遞交了辭職書。
離職后,李明有些迷茫,不知道該干什么工作。他在人才市場轉了一圈后發現,與先前薪資持平的工作都對應聘人員有極高要求,而自己并不具備這些資質。尋覓到最后,考慮到改行需要從頭做起,而且還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可心的工作,他只能再次去干和之前一樣的工作。但入職沒多久,就因為相同的原因,再一次陷入到了痛苦的漩渦。最后他又辭職了。
第二次辭職后,迷茫、無助、失落、焦慮一直折磨著李明。
李明的情況不是個例。有很多的職場新人之所以找不到職場幸福感,要么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懂得規劃自己的職場生涯,按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領域去選擇職業;要么就是知道了自己不喜歡當下從事的職業,卻因為許多主觀或者客觀的原因無力改變;還有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因為現實原因和生存壓力,無法或沒有勇氣做出改變,導致自己徘徊在痛苦、迷茫中。
其實很多人在選擇工作時,都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個選擇:是選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是選賺錢多的工作?畢竟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那種既賺錢又喜歡的工作可遇不可求,大多數人只能在這兩者之中選擇一種。
但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者是選擇了賺錢多的工作后,就會感到幸福嗎?不一定。就像李明,他選了賺錢多的工作,但是同樣沒有職場幸福感。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歸根究底就是只看重了利益這一方面,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加上不懂自我調節、自我提升、自我追求,才造成最終的幸福感缺失甚至是喪失。
職場中的幸福感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上升空間 從事一份自己擅長、能夠發揮個人專業特長、能夠讓自己脫穎而出的有上升空間的工作。
團隊?遇到一個和諧向上的團隊,遇到一群能夠指點自己、可以助自己提升的同事。
工作給生活帶來的價值 這里說的不只是金錢價值,而是這份工作在支撐了我們生活的同時,為我們帶來了成就感,讓我們實現了自己的個人價值。
歸屬感 一份工作我們之所以會感覺做不下去,其實大多并不是對薪資福利不滿意,而是一些“軟福利”方面的問題。比如工作是否被肯定?是否感受到尊重和信任?一個真正具有幸福感的工作,應當是一個令你有歸屬感的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中,付出與收獲成正比,自己也能迅速得到成長。
縱觀很多職場成功人士的成長過程,我們便會發現,其實真正讓一個人愛上自己工作的原因還是一些能夠激勵人,讓人真正感到興奮和滿足的東西,比如工作認可、自我成長、責任感等。只有福利保障并不足以讓一個人愛上一份工作,獲得真正的職場幸福感。
所以,要獲得職場幸福感,需要自我理解、自我接納、不斷自我學習,讓自己能跑得更遠。因此當你無法改變周邊的環境之時,做到這四點,從改變自己開始,讓生活和工作有盼頭。
當你工作感到沒勁,因為能力問題,被領導詬病,被同事嫌棄,感覺苦悶想要另覓高枝的時候,你不妨重新審視下自己的能力,問下自己,你的專業技能、工作能力與這份工作匹配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想辦法提升自己,努力讓自己的各項素質匹配這份工作,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每天堅持學一點工作技能,當你完成了一個個小目標之后,你不但會找到自信,還會因為能力的提升,工作業績的提高,得到領導和同事的欣賞和肯定。
很多職場新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工作力不從心,完成得很慢。別人半小時能完成的工作,你需要2個小時,這個時候你就要考慮這不僅僅是能力的問題,是你工作效率的問題。接下來,去查找你效率慢的原因,想辦法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工作效率上去了,才能夠出業績,不然事事落于人后的你又何談職場幸福感呢?
興趣永遠是提升業績的最好動力。當你無法改變工作之時,可以試著改變對工作的看法,培養對工作的興趣。雖然工作很枯燥,但你可以試著去欣賞它,去了解它所屬的專業領域,繼而在工作實踐中,挖掘自己對這份工作的興趣,當興趣來了,幸福感也就自然而然來了。有了興趣,何愁業績上不去,找不到職場幸福感?
覺得上司總挑你的刺,也許是你對上司不太喜歡,不太認同。既然這樣,那不如換個角度,用欣賞的眼光去看他,試著發現他身上值得你學習的優點,并照著他的樣子去做事,這樣,你眼中的上司或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同事是工作接觸最密切的人,如果搞不好同事關系,同事變成“敵人”,你的職場幸福感必然會大打折扣。所以我們要把握好同事關系的“溫度”,多贊美你的同事,讓你的同事感覺你認同他、欣賞他,久而久之,這種“溫度”反過來會給你溫暖,會讓你的工作沒有阻滯、牽絆,會有效地使你的辦公室關系達到和諧,讓你找到團隊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