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峰 張志朋 韓東 袁冰濱 林凱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目的就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一脈傳承的精髓就是“工匠精神”。本文以近幾年全國高職院校技能大賽裝備制造類賽項為研究,探索職業技能大賽對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關鍵詞:高職;技能大賽;工匠精神;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1.025
近幾年,在一輪又一輪的高職院校建設過程中,一個核心的重要內容就是高等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率,成為每個高職院校檢驗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的內容。2019年,全國高職院校技能比賽中有八個裝備制造類賽項,裝備制造承擔著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工作母機、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重任,可以說它是工業的心臟和國民經濟的生命線,是支撐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基石。而裝備制造水平高低的決定性因素就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他們具有一脈相承的“工匠精神”,檢驗“工匠精神”的關鍵就是全國高職院校技能大賽,通過賽事檢驗學生技術技能、檢驗學生吃苦耐勞、檢驗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020年11月2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強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1 “工匠精神”在高職技能大賽中的涵義
從工匠精神的理念來說,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
近年來,高職技能大賽賽項內容、比賽形式、比賽時間、比賽設備等均發生變化,不斷和企業一線真實生產相結合,從以前的單一能力的考核,到現在綜合能力的考核;從以前的知識點的考核,到現在的創新點的考核,考核內容越來越貼近于“工匠精神”。賽題考核形式更加的多樣,更多的是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精益求精和更加專注創新精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工匠精神”。
學生如果想在高職技能大賽比賽中獲得獎項,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大尚,而是腳踏實地、精益求精、專注創新,這樣的比賽比出來的不單單是成績,而是未來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方向。只有培養出高技能人才,才能將制造出的產品位于世界的尖端,所以將“工匠精神”體現在高職技能比賽,實際上就是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甚至是大國工匠,這樣才能使我們國家更快速的實現中國夢!
2 八個裝備制造類高職賽項的意義
2019年,全國高職院校技能大賽裝備制造類賽項為八個,即:工業產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數控機床裝調與數控改造、模具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工藝、制造單元智能化改造與集成技術、現代電氣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智能電梯裝調與維護、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汽車檢測與維修。他們涉及裝備制造的各個領域,體現未來的發展方向即中國制造2025,所以八個裝備制造類高職賽項代表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方向。
3 對高職裝備制造類賽項的認識——以工業產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賽項為例
高職工業產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賽項至2019年已經連續舉辦了六屆,2020年因疫情原因暫停一年。本賽項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兩個部分,其中上班場為3小時30分鐘,主要考查學生以下技能:(1)三維掃描儀的使用,這里主要考核學生使用掃描儀掃描工業產品零件,首先對工業產品零件進行噴粉,這是一項技能,噴粉好壞直接影響零件掃描質量和后面處理的精度,需要學生具備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點云處理軟件和正逆向軟件的使用,這塊是訓練學生使用4種軟件完成產品的創新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創新設計是十分重要內容,這就要求學生具備創新精神,也就是“工匠精神”。下半場是2個小時,使用數控銑床對零件進行加工,培養學生使用數控銑床、刀具選用與安裝、量具的使用、機床的維護與保養等內容,這部分是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稍微有不足就會影響到加工零件的質量,這就要求操作的學生專注、精益,這樣才能加工出符合圖紙要求的創新工業產品。
4 “工匠精神”在職業技能大賽訓練中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大賽是檢驗高職院校教學水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將“工匠精神”溶于學生在平時訓練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在訓練中一點一滴養成工匠精神。
4.1 “工匠精神”培養是一種過程,需要長時間打磨
在培養學生具有“工匠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需要在職業技能大賽訓練過程中逐漸地養成,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技能大師的示范操作、學生動手操作的自身感悟等使其逐漸地養成“工匠精神”,這個過程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甚至一直伴隨著學生一生。
4.2 訓練過程處處體現“工匠精神”
在訓練過程中,應將工匠精神處處體現,從一個點滴之處都能體現工匠精神,比如對設備的打掃、螺絲的安裝、設備的保養,零件加工時的創新設計與加工等,老師應引導學生注意細節地方,使其在技能上逐漸貼近“工匠精神”。
4.3 建設工匠精神訓練營地
依托智能教學工場開展高端技術技能工匠人才培養工作。在校內建設智能化工匠人才培育實訓室和智慧教室,校外與500強企業校企合作共建500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工匠人才技能培訓基地和“廠中校”,校企雙元共同制訂專業工匠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工匠人才培養實訓項目、開展工匠人才培養教學和實訓活動,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成立“師帶生”課題項目研究組,以“師帶生”科研課題、項目研發為抓手,提高學生創新、專注、敬業意識和能力;實施“師帶生”專業技能志愿者服務工程,增強學生無私奉獻的社會責任感。圍繞工匠人才培養相關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大學生素質養成教育、培育“工匠精神”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開展課題研究和發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