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絢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重要文章和著作,一個鮮明的特色就是善于用典,并展示出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在建設文化強國,提高文化自信的今天,將習近平用典融入高校思政理論課,對擦亮思政課的理論底色,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本文從習近平用典在高校思政理論課應用價值、應用原則和應用方式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習近平用典;高校思政理論課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1.048
黨的十八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廣為傳播,與這一思想體系極富語言特色有關。作為這一思想體系的主要創立者習近平總書記非常善于用典,他善于結合當今時代的特點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學理闡釋,對外國經典也是旁征博引。目前《習近平用典》已經編輯出版了4冊,這套叢書為我們高校思政課教師如何將深奧的理論知識做到學生愿意聽、樂意聽、聽得懂、弄明白,實現教材話語體系向教學話語體系的轉化,增強課堂教學效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范。筆者嘗試著將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引入高校思政理論課的教學中,在教學中獲得學生的喜愛和認可,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也積累了些許經驗和體會,現做出總結。
1 習近平用典在高校思政理論課應用的價值
1.1 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需要
我們說要樹立四個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不是憑空產生的,是基于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國古代文學、歷史作品浩如煙海,在這些作品典章中,凝結的是中國古人的智慧,那如何才能在將中國古人的智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呢?就必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對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經常引用古代的詩詞歌賦、歷史典故,通過創造性用典建構起具有強烈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話語體系,并結合當代語境,賦予典故以時代意義和時代價值,在不斷強化的過程中激發出典故的當代活力,這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實踐。正是這種實踐為我們大學的思政課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大學課堂作為文化傳播一個主要陣地,承擔著傳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我們思政理論課教師也需要對這些經典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學生愛聽、樂學這些經典,從而在課堂中有效地建立起學生的文化自信。
1.2 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深入淺出學理性解釋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內容體系十分豐富,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完全理解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并且馬克思主義在表達方式上采取的西方思維和語言表達。在高校思政理論課堂要傳授馬克思主義經典篇目,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闡釋和說明,就需要用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來表達,便于我們的大學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在文中引用古典名句、還引用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篇目和故事,用我們中國人所熟悉的表達方式和思維方式來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習近平用典》在高校思政理論課的應用,能夠很好地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不懂、難學懂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問題,并且能夠在學理性方面有助于思政理論課教師做出更具說服力的深入淺出的解讀。
1.3 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深入人心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一系列重要場合的講話中,以用典形式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觀點、原則立場。自2015年以來,人民日版評論部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文章、講話中涉及的經典編輯出版了四輯《習近平用典》。第一、二輯都是從傳統文化的角度按照所表達分別被納入天下、為政、立德等十三個短小精悍的篇章中。第三輯和第四輯所納入的也都是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著作和外國經典表述。我們可以很好利用《習近平用典》系列叢書,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其思想方法、豐富內涵、實踐要求,推動我們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的深入人心。
2 習近平用典在高校思政理論課應用的原則
2.1 恰如其分的原則
任何知識的學習,知識的運用都必須要結合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在用典過程中,必須要遵循恰如其分的原則。所謂恰如其分,就是要根據課程的教學內容,選取具有說服力的經典,并且將這種經典靈活恰當地運用到課程教學之中,使之在課堂教學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不是生搬硬套,為用典而用典。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不是每次課程非得用拿來主義,全盤照抄經典,這樣是起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反而讓人感覺到非常的突兀。
2.2 貼近教學內容的原則
高校思政理論必修課程涉及面廣泛,而習近平用典所涉及的內容也十分廣泛,要使得教學具有效果,引用的經典必須貼近教學內容,典故的運用應圍繞教學內容而展開,并且服務于教學內容,做到有的放矢。比如本科院校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門課程,可以更好地引用《習近平用典》第三輯的內容。當然,其他課程中也可以用到第三輯的內容,比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同樣也可以運用哲學卷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到馬克思在高中畢業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那段經典的話語。總之,只有當所使用的經典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才可以運用于課堂教學中。
2.3 詳略得當的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博覽群書,善于用典。比如,他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各種經典做到了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而且還能結合當今時代特征賦予這些經典鮮活的當代價值,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思政理論課把習近平總書記所用典故及方法融入課堂之中,使高校的教學內容豐富起來、思想深刻起來、語言鮮活起來。但是我們要切記一點就是用典的過程務必要把握好度。這個度的目的在于說理,在于使學生更好地深刻理解對所教課程的理論,切記只注重分析這個典故產生的歷史背景、發生的前因后果,變成了一門傳統文化課,而忽視用典的本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