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廣勝 山東天元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設計負責人
何順濤 山東天元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設計師
王貴亮 山東天元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經理
威特天元廣場匯集了住宅、商業、寫字樓、酒店、公寓等多種地產業態的城市綜合體。該工程的會議中心項目建成后將承擔天元集團及下屬單位重要會議、活動開展的任務,成為天元集團重要交流平臺。會議中心項目由門廳、電梯廳、會議室1、2、3、4、5、6、培訓室、接待室、包間、衛生間等組成,室內裝飾工程體量大,要求高,工期緊,任務重。
第一,工程造型多,采用常規二維圖紙出圖,將無法準確傳遞設計信息,也無法控制與校核施工過程中的施工偏差,且該工程異形數據繁多,加工安裝精度要求高。第二,工程體量大、造型復雜,龍骨、面層等材料必須提前精確下單生產。工期緊,如采用常規的“安裝、測量、提料”同時進行的方式將嚴重延誤工期。第三,施工場地狹小,場區布置困難,材料進場及堆放需按施工進度嚴格控制及合理布置。該工程存在傾斜、弧面造型,層間凈空高低錯落,對施工組織要求高。常規施工方式很難及時發現安裝過程中的重點、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組織施工。
通過傳統方式根本無法滿足設計及后期要求,因此擬通過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
提供多專業協同工作平臺,加強過程控制,提高工程整體質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利用模型模擬場地布置方案及施工方案,使施工策劃更為全面更為合理;建立全專業綜合模型碰撞檢測,提前發現問題,解決施工難點,減少返工現象,縮短施工工期;運用BIM技術虛擬施工進行項目施工管理,提前建立地面、墻面、柱面和天花模型,導出裝修排版圖和細部節點圖指導現場施工,項目交底可視化;利用云平臺實現多方協同管理,提高溝通效率,降低管理資源消耗;以BIM 技術為平臺,從粗放型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精細化管理模式轉型,提升項目管理精細化水平。

圖1 BIM 應用實施流程
BIM 人員協助施工管理人員在三維環境中對項目設計進行有效的檢查、協調和優化。BIM 人員負責在施工管理人員提供的施工圖紙的基礎上,創建高精度建筑裝飾BIM 模型,BIM 人員須對模型的準確性、科學性、合理性負責,即建筑裝飾BIM 需嚴格反映施工圖紙內容,并在實施過程中及時提交復核意見[1]。
本項目不但利用模型,還建立BIM 云平臺,各方直接在云平臺上完成各自的述求,實現由點對點到點對面的模式轉換[2],實現階段會議模式到隨時隨地溝通交流模式的轉換,使項目管理效率得到質的飛躍。
通過應用BIM 技術,實現以下目標:優化設計(墻頂地分格、美觀度等),提高設計方案可行性;精準提量,實現精細化管理;模擬施工,提高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提前下料,大幅縮短施工工期。
項目部為合理有效地落實BIM 技術應用,在開工初期結合《天元裝飾工程有限公司BIM 應用實施指南》編制了本項目的實施細則及族庫。進一步細化了應用流程及技術要求(圖2)。

圖2 BIM 應用深化指導實施流程
BIM 團隊在初期依照項目圖紙、圖例以及物料清單建立了族庫,并在建模的過程中根據需求不斷自建新族,更新變更物料的族樣,收集整理,形成了針對項目比較完善的項目族庫。
本項目房間較多、功能各異、形狀復雜、專業較多,依靠二維圖紙進行理解及糾錯等,無法保證準確性以及全面性。應用BIM 技術所創建的裝飾模型,三維空間信息能夠更加直觀、高效地進行信息傳遞,幫助施工人員準確的理解設計內容,給施工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方便了各專業的檢查、復核工作。
內裝設計師先依據建筑圖紙,進行平面布置優化,提出設計方案和空間方案。BIM 建模人員依據初步方案建立BIM 空間室內裝飾模型,并配合室內設計師進行空間優化和細部深化。保證裝飾方案可行。
2.4.1 地磚、墻磚排版優化
對BIM 模型中的地面、衛生間等墻面按照預定參數設置進行優化排布,出具瓷磚各規格尺寸,便于現場材料切割,降低瓷磚的損耗量。
2.4.2 內裝飾效果渲染
快捷的切換模型材料和構件對于裝飾工程設計階段有很大的幫助。設計師可以通過BIM 模型快速選擇不同材質與構件,及時掌控整棟建筑的構件和材質等信息,并在模型中以第一視角觀察材質在整個項目中的效果。
2.4.3 內裝飾方案比選
燈光、材質、飾面家具等細節影響著設計的最終效果。在設計的各個階段,通過對三維BIM 模型及空間進行真實渲染,便于確定材料材質、飾面顏色、燈光布置、固定設施等,保證了設計方案的質量,同時滿足業主對項目的最終效果要求。
2.4.4 多專業碰撞檢查
將建筑、結構、機電、裝飾全專業模型整合在一起,進行碰撞檢查。生成碰撞報告及碰撞問題追蹤表。通過問題追蹤表對整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反饋,每周進行更新,結合現場施工及時解決問題。避免施工過程中因碰撞而產生的返工現象,達到節約成本,縮短工期的目的。
2.4.5 生成材料明細表
在項目模型中添加詳細參數信息,更便于材料的統計,通過模型表現各位置材料構件規格、型號、材質,更有利于控制項目成本[3]。
在BIM模型中,所有的圖紙、平面視圖、三維視圖和明細表都是建立在同一個建筑信息模型的數據庫中,它可以收集到建立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所有數據,模型和明細表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性。利用BIM 模型進行準確的構件工程量統計,隨時提量,節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2.4.6 三維可視化工藝交底
施工前期,針對工程重點、難點部位,利用BIM 模型將節點進行優化,三維提供直觀可視化的視覺交底,能夠快速深入的了解施工工藝[4]。讓設計意圖也能夠表達的更清楚、更完整。使得現場作業人員更加明確技術要求,讓交底變的更加簡單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建模過程中,將吊頂的主副龍骨或吊筋等位置結合土建、管道設備提前進行了綜合排布,消除了后期施工時才能發現的問題,確保了施工的順利進行,縮短了施工工期。通過優化后的三維模型直觀展示不僅使工人掌握了施工要求,也有助于指導和檢查現場施工,保證了施工質量。
2.4.7 余廢料重組
通過Revit 軟件的算量明細應用,對其明細數據進行二次運算處理,對單管,較大較長裝修邊角料進行求余提取,并與短節長度結合,根據實際進場材料單元長度,對余廢料以及配管短節及裝修廢料進行提料重組,極大減少了現場預制加工后的余廢料數量,側面促進了項目降本增效。
借助BIM 技術,嚴格參照模型信息進行材料預加工,極大提高材料加工尺寸精度,安裝中減少了不必要返工,降低成本。與傳統施工工藝相比,運用BIM 建模生成精準數據后指導施工,展開放線作業的同時還可將模型數據發給廠家,進行基層龍骨加工、面層材料加工、腳手架搭設施工。簡化了傳統施工工藝的流程,避免了耗費大量人力財力,施工周期長進度慢,不可預見性等因素。運用BIM 技術應用指導施工,可有效縮短工期,節約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質量。
總之,BIM 技術改善了傳統信息溝通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各專業、各階段的協同操作,解決了重復勞作,資源與成本的浪費。能夠很大程度避免返工,延期交付和超出預算的情況。作為一種先進的工具和工作方式,BIM 技術在將在未來的裝飾施工中發揮極其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