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易琳 王東林
近年來,隨著癌癥發病率的逐年升高,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癌癥越來越受到關注。癌癥是否會傳染?會不會遺傳?“家庭癌”是怎么回事?應該如何預防癌癥?……關于癌癥,人們總有很多亟待解決的疑問。
癌癥本身不會傳染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組織細胞是受基因控制的,細胞的生物學行為如生長、增殖等是有序的,不會發生混亂。但當人體長期接觸致癌因素如化學致癌物、放射線、某些細菌和病毒后,會引起基因發生“突變”,從而導致細胞生長失控,這些失控了的細胞也就是癌細胞在體內“瘋長”,形成腫塊(或腫瘤)。也就是說,癌癥的發生是在外部環境、生活習慣、飲食和運動等多種外在因素共同作用下,細胞基因發生變化而產生的結果。而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通常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
理論上,癌癥發生傳染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患者的癌細胞能夠進入健康人的體內以及癌細胞能夠在健康人體內存活和生長。首先,癌細胞體積很大,很難通過日常傳播途徑比如呼吸、飲食和接觸等途徑進入健康人體內;其次,人體有強大的免疫系統,能夠有效識別和消滅外來的“侵入者”,即使癌細胞通過偶然的機會進入了健康人體內,也會被免疫系統清除掉。
總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例癌癥傳染的臨床報道。實際生活中,長期與癌癥患者接觸的腫瘤醫院里的醫生和護士,癌癥發病率也并不比一般人高。因此,可以確定癌癥不會通過親吻、接觸(擁抱握手)、性生活、共用餐具等日常的生活方式來傳染。
導致癌癥發生的病毒和細菌會傳染
癌癥沒有傳染性,但不代表導致癌癥發生的病毒和細菌不會傳染。有些癌癥的發生與一些微生物感染有關,比如肝癌的發生與乙肝病毒感染有關,雖然肝癌不會傳染,但乙肝是傳染病,要注意防范和治療。胃癌的發生與胃內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幽門螺桿菌會通過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觸經消化道傳染,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也要及時治療。
我們還時常見到,夫妻、子女間會得同一種癌癥,我們將其稱為“家庭癌”。不過,它并不是傳染的結果,而是共同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和環境形成的結果。
一家人長期居住在一起,暴露在相同的家庭環境之下,生活、飲食和居住環境基本相同,日積月累,大家可能會被同一致癌因素或誘因影響。比如,家庭中有人喜歡吃熏臘制品、腌菜等食物,往往會形成家庭共同的飲食結構和習慣,這些食物長期食用會導致某些消化道癌癥的發生。飯桌上某種食物發生了變質或霉變,結果大家都在食用,霉變食物中的致癌物質會增大罹患肝癌、胃癌的風險。
家庭成員都生活在一個相對狹小封閉環境中,如果室內空氣存在某些致癌物,比如廚房油煙污染,或家庭成員中有人吸煙,加上通風不良,大家都呼吸著相同的空氣,空氣中的致癌物就會形成家庭的共同的致癌因素。
此外,研究認為,人的情緒對免疫功能有影響。家庭的生活氛圍往往影響著家庭中的每一個人。一個和諧、充滿幽默感和歡聲笑語的家庭,會使人心情愉悅;而生活在壓抑之中,會導致免疫功能降低。
綜上所述,“家庭癌”是有科學依據的。因此我們在家庭生活中一定要維護好大家共同的居住環境,養成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共同防癌、抗癌。
部分癌癥有概率會遺傳
腫瘤是一種多基因遺傳易感性疾病,往往存在家族聚集的現象。簡單的說,就是遺傳因素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遺傳學角度,可以把腫瘤劃分為遺傳性腫瘤、有腫瘤遺傳易感傾向的腫瘤以及散發性腫瘤。
目前常見的、研究得比較清楚的實體腫瘤主要有遺傳性乳腺癌、遺傳性卵巢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林奇綜合征)等。這類惡性腫瘤的發生往往與基因突變密切相關,如果導致腫瘤發生的致病突變發生在生殖細胞層面,那么家族中獲得該突變的后代發生腫瘤的風險會遠遠高于正常人群。
比如,在遺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中,BRCA1/BRCA2基因突變致病的幾率較大,約有40%~50%的遺傳性乳腺癌是由BRCA1/BRCA2基因突變引起的,有文獻報道攜帶有BRCA1基因突變者,一生中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分別是50%~85%和15%~45%;攜帶有BRCA2基因突變者,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分別是50%~85%和10%~20%。
這里要明確一點,我們在進行遺傳學分析時所指的“親戚”,是互相之間有血緣關系的“血親”,比如你和你父母、姨媽、表哥等是血親,但和你姨夫、表嫂則不是。
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高生存率
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癥完全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所以,做到“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能最大程度預防癌癥,提高癌癥生存率。
除此之外,生活中要積極規避癌癥的危險因素。目前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吸煙、喝酒、肥胖、壓力、缺乏運動等都是癌癥的高危因素。因此,預防癌癥,生活中應注意:
1.戒煙限酒。抽煙者比不抽煙者患癌風險高7~11倍。長期大量、過頻的飲酒也會大大增加肝臟、食道、胃等多臟器的損害,必然增加肝癌、食道癌、胃癌的發病率。
2.飲食衛生。長期吃過熱、過冷、過咸、過辣、過酸的食品可以直接造成消化器官的損傷;長期吃過期、變質、煎炸燒烤等富含致癌物的食物可誘發癌變;長期吃霉變的食品容易增加罹患癌癥的風險。
3.勞逸結合。長期精神壓力大或失眠,必然導致體虛,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各種身心疾病接踵而來,最終導致惡性腫瘤發生。
4.提高抵抗力。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體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
5.空氣污染防護。空氣污染物中存在致癌物質,環境保護和治理及個人防護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