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璞
暗示夏天到來的不止有逐日攀升的氣溫,還有“蠢蠢欲動”的頑癬。蟄伏了一個冬天的癬病,如腳癬、手癬、體癬、股癬、頭癬..總是在潮濕溫熱的夏天卷土重來,而且特別頑固、反反復復好不了。那么,患者到底該怎么辦呢?
濕熱天真菌活躍,癬病擾人
夏季里溫度高、濕度大,非常適合真菌生存、繁殖,而癬病的發生又與真菌感染密切相關。目前有記載的真菌多達10萬種以上,但絕大部分不致病,只有200多種真菌在特定條件下可致病,稱為條件致病菌。如果皮膚屏障破壞、菌群失調、機體內環境變化、免疫功能不全,各類條件致病菌就會趁虛而入,在人體溫暖潮濕的部位生長,如在足部、手部、腹股溝、臀部、軀千、四肢等多汗部位作亂,引發頭癬、足癬、手癬、體癬、股癬等。它們的表現也不盡相同——
頭癬:一般以斷發和脫屑為主要表現。白癬較常見,主要表現為頭發在距離頭皮約兩三毫米處即折斷,殘根周圍包裹“白癬鞘”,此類型以學齡期兒童多見,青春期左右自愈,不留疤痕。黃癬危害比較大,特征性表現為碟狀黃癬痂、永久性禿發伴有鼠尿味。近年來頭癬患者數量有所增加,或許與豢養寵物有關。
手足癬:發病多為單手雙腳,皮損在夏季主要表現為水皰鱗屑或浸漬糜爛,瘙癢明顯;冬季以鱗屑角化型居多,主要發生在掌跖部及足跟,易發生皸裂出血,可伴有明顯的疼痛。
體股癬:發生于面、頸、軀干、四肢的叫體癬;發生于臀部、腹股溝的叫股癬。兩者皮損特征基本相同,初起為小的丘疹或水皰,逐漸由中心向周圍擴展蔓延,形成環形或多環形,瘙癢明顯。
不積極治療,小心“養癬為患”
癬病患者往往因為瘙癢難忍而影響到正常的生活,但你可知道,這還只能算是癬病的“小試牛刀”。如果癬病沒有得到及時的控制,就會導致皮膚嚴重破損,細菌經由皮膚的傷口處進入體內,極可能引發丹毒。
急性丹毒常先有怕冷高熱、頭痛、惡心等先驅癥狀;下肢皮膚先有紅斑,繼而迅速蔓延成片,甚則出現水皰、膿皰、紫癜或壞疽;局部腫脹、發熱、疼痛,并有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慢性丹毒可反復發作,發病時可以表現為局部腫脹難消,粗糙肥厚形成“象皮腿”。所以,出現癬病要積極治療。
治療癬病要打“持久戰”
目前,針對癬病的治療還是以外用藥物為主。常用的外用抗真菌藥,如鹽酸特比萘芬、酮康唑、聯苯芐唑等,對于大部分癬病都是有效的。一般需要患者堅持涂藥,皮損消退后還應繼續搽藥至少2周。由于治療周期較長,多數患者很難堅持,這也是導致癬病反復發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外用藥無效,可以在肝功能正常的情況下酌情使用口服抗真菌藥。
另外,對于反復發作,療效欠佳的癬病,也提倡中西醫結合治療,即在使用西藥的基礎上,根據中醫辨證適當口服清熱、化濕、健脾的中藥,以改善體質,增強對真菌的抵抗力。
夏日防癬小貼士
炎炎夏日,該如何遠離致病真菌的困擾呢?建議飲食起居等各方面都要注意——
1.居住處應通風透氣,避免潮濕、高溫。
2.有癬病病史的患者要盡可能去除或避免接觸各種誘發因素,比如,盡量不穿尼龍化纖的貼身內衣,有汗水等及時清潔擦干。
3.飲食宜清淡,忌厚味辛辣之品,避免易致敏和刺激的食物,如魚蝦、牛肉、辛辣、酒類等。
4.家庭成員中有癬病者,應避免和其他成員交叉使用毛巾、拖鞋等生活用品;真菌病患者穿過的衣服、內褲、襪子等用滾開的熱水燙洗,并在陽光下暴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