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雄
我在與老同志接觸的過程中發現,一些老同志步入老年以后,尤其是在離開工作崗位后,越發注意修飾自己,講究風度和氣質,即人們常說的“越老越俏”。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筆者同近百名老同志進行了交流,對“老來俏”的心理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老來俏”是老年人保持心理上青春常駐的表現形式。隨著歲月的流逝,人的生理狀態在逐漸衰老變化,但其心理活動乃至某些生理活動機能在理想、情感、意志、欲求等積極的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能保持著青年時期的狀態,從而產生了生理活動與心理活動不同步性,即心理慣性。在這種慣性作用下,老年人在智力、熱情、進取心、冒險精神以及執著等方面與年輕人并無太大差別。身心健康的老年人,在內心深處并不愿意過著蜷縮、封閉、閑適的生活,而是希望有足夠大的活動量,維持自己已經習慣的工作、學習、運動、娛樂和交際的生活狀態。
這種心理蘊藏著一種青春力量,它使老年人能保持樂觀的心境,充滿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特別是離退休的老同志,他們過去在漫長的歲月里,用自己的才華和勞動為社會、國家、人民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表現出了崇高的理想與道德情操,給年輕一代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離退休以后,他們仍希望自己的舉動與時代相吻合,在視覺上給人以瀟灑、穩健和莊重的美感,在生活節奏上既不慢于年輕人,也不快于同齡人,以一種健美、可親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所以,他們衣服常洗,頭發常理,面容常修,雖滿頭銀絲,卻形狀輪廓分明;衣料雖平平,但剪裁得體,色澤深沉卻不俗氣;走路雖不靈活卻很穩重,給人以“雄風猶在”的感覺。
同時,“老來俏”也是老年人保持良好情緒的需要。人進入老年以后,由于活動范圍相對縮小,缺乏必要的社會交往,特別是部分領導干部離退休以后,由“決策人物”變為“平民百姓”,由社會大舞臺轉向“家庭小天地”,由緊張的工作節奏變為閑散的個體生活,這種轉折難免導致失落感、孤獨感和自卑感加重,容易引發激動、憤怒、緊張、憂郁的情緒。在這種情緒壓抑之下,會導致激素分泌紊亂,破壞體內的生物化學平衡,損傷人的免疫系統,引起身心衰退。而老年人出于生存本能和抗爭意識,就會盡可能地與惡劣情緒抗衡,渴望在美的環境中生活,推遲衰老。于是,他們會刻意打扮自己,衣服鞋帽穿戴得整潔利落,面容潔凈健康,精神不減當年。
誠然,對于“老來俏”,人們還有一個逐步認識的過程,還有一些社會偏見需要克服。但是,我們相信,“老來俏”最終是會被人們所接受的。老年人需要鼓起生活的勇氣,大膽地打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