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陽



羅素民
李可染畫院特聘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中國畫協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市美術家協會理事、深圳市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深圳市中國畫學會理事。
琴音裊裊,輕柔,婉轉而悠揚,沿述古堂四樓走廊尋聲前行,便到了羅素民藝術工作室。棕色木質大門敞開,迎門是一幅山水畫影壁。繞過影壁,濃郁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右側是大幅山水畫,左側是花鳥小品畫,三個形態各異的花瓶擺在白色桌子上,幾束干花點綴其中,室內設計簡潔清爽,盡顯簡潔素雅之風格。
里面是畫室。長方形原木畫案前,羅素民正聚精會神潑墨作畫。見我進來,很隨和地同我打招呼。他一身深藍色衣服,頭戴同色系帽子,衣著樸素,舉止儒雅,溫和可親。我注意到他身后書柜內,擺放著《陸儼少全集》繪畫卷、書法卷、綜合卷,《潘天壽全集》《八大山人書畫集上下卷》《石濤書畫全集》等書籍畫冊。冬日陽光透過古樸的木窗,暖暖照進屋里,黑色屋頂,白色墻壁,乳白色窗簾,窗前,一個大陶瓷罐內,幾枝竹子長勢喜人,一直生長到室內屋頂天花板處。
他一邊跟我說著話,一邊將剛完工的小品貼在深灰色墻壁上:“我喜歡用零散時間畫一些小品。有時也練習書法,石鼓文、漢隸、敦煌殘紙、魏碑、二王的書法都會練一練。書畫同源,對書法的研習是很好的筆墨錘煉。”
兼容南北風格
“我的故鄉在陜西安康。漢江流域,秦巴山,這本身就是一幅畫。”談到故鄉,他的眼里滿是笑意。小時候愛看連環畫,《智取威虎山》《白毛女》《三國演義》等,吸引他的,不僅是曲折動人的故事,還有畫上栩栩如生的人物。他用鉛筆一筆一畫照著圖面畫,畫得有模有樣。因為熱愛,所以專注,從此與書畫結緣。
大學畢業后,羅素民在家鄉做了幾年設計工作。1997年,他從家鄉來到深圳,在學校里擔任美術老師。深圳是個移民、多元化城市,容納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以前羅素民受長安畫派影響最大,到深圳后,與深圳的畫家切磋交流,創作思路更寬更廣,創作風格不知不覺有了變化。羅素民的畫兼容了南北風格,兩種地域文化,這是兩地生活環境帶來的影響。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畫家梁宇對他的畫給予高度評價:“素民的畫讓人感受到一股滲透著靜謐而祥和的能量,一種安靜中表現天地之美、生命不息的力量。畫中非常明顯地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中的兩種極致之美:優美與壯美。”
年少時,羅素民接受西方繪畫的教育,他說: “西方的審美和東方的審美是兩套體系。從小的教育以及各個年齡段都在受到兩種體系的影響。我覺得西方的藝術以及人文觀念對我來說就像養分,我會去過濾、選取。比如很多朋友喜歡我的用色,其實我就是借鑒了西方的一些用色理念。”工作后,羅素民專心于中國畫創作。中國畫特別講究傳承,羅素民說: “一幅作品如果沒有傳承的東西在里面,是沒有高度和深度的,是空穴來風,是站不住腳的。”他一邊抽出書架上的古代名家畫冊給我看一邊說,“傳承是要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羅素民認為,學習古人,是把古人的藝術精華變成養分,到傳統經典中去,再從傳統經典中走出來,扎根傳統,扎根生活,然后有創新,有自己的感受,這樣才能創作出好作品。羅素民筆下的牡丹沒有絢麗燦爛,淺淺的葉子,淡淡的花朵,有神有力,筆法講究,顏色端莊,淡的自然清雅,秀麗而脫俗,有一種“貴”氣,有內涵美。“中國畫講究內斂、平和。雅一定要‘淡,我不喜歡太濃烈。”
收藏家稱贊道:“羅先生筆下的牡丹花,用筆有中國畫的特點,又富有時代感。牡丹花著色清麗,貴而不魅,掩映在葉脈后的花蕾透出飽滿的勃勃生機,主花不著痕跡綻放出花蕊內在的生命力。旁邊伸展向上的枝丫清新脫俗,畫龍點睛的是青花瓷瓶光色處理,讓我恍若有了生命斑駁的出離感。”
三十年來,他一直研習創作寫意畫。這幾年,他開始帶一些學生,教授學生也是以此為主。他常對學生說:“每筆下去,要做到筆筆生發,筆筆有神,不能懈怠,不能猶豫,這樣畫出來的筆墨才有質感。”
追求詩境表達
“我們畫山水畫,不是要畫真實的山水,它是追求一種詩境的表達,我最想用山水造境來表達一種詩境。”近年來,山水畫成為羅素民創作的重要題材。他的山水畫氣勢撼人,意境深遠,構思細密,技法精微,有詩意之美。
畫作《夕陽山外山》中,群山迭嶂起伏,遠處云海相接,似在云端若隱若現。近山含翠,遠山縹緲,黑白相和,層次多變,濃與淡之間相得益彰。富有層次感的墨色,帶著流動感的虛實,自然穿梭的留白,將冷峻的山石、堅毅的蒼松在云氣掩映中顯出空靈的景象。夕陽落下,幾抹晚霞淡淡落在重重疊疊的山峰上,淡墨暈染,山頂、樹梢微透霞光,千山頓然生機,呈現清雅飄逸的韻味,營造夕陽山外山的絕美詩境。
畫作《山水有清音》中,云海茫茫,溝壑幽深,云環霧繞間,山澗輕輕瀉下一道瀑布,像一匹白練順壁掛下,林木披薄紗,山水有清音,營造出幽邃深遠的山水畫情境,給人以樸素淡雅,清雅靜穆的藝術美感。
在《云水深處》畫作前,我們止住腳步:遠山飄渺,云霧環繞,如云似水,雄偉的山體與飄動的云霧動靜互應,大面積的虛景,以虛寫實,給人想象生發的空間。山中隱露屋舍,清流穿過石橋,亭臺立于山腰。“這幅作品我最為滿意的是留白部分。”羅素民指著畫面介紹說,“中國畫講究留白。你看這塊山體,左邊留白處與山的實體對比鮮明,給人以無限想象空間。留白處是什么?是霧?是云?是水?是煙?是氣?或者,它就是白,你可以有自己的想象。”
羅素民的山水畫,得到藝術界朋友的一致好評。著名美術評論家、《中國美術》主編徐恩存說:“羅素民的山水畫,以撼人的氣勢、深遠的意境、細密的構思、稍微的技法,營造了山巒起伏、煙鎖云斷與幽邃深遠的山水畫情境。”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著名畫家潘喜良說:“素民的山水創作,敢于突破古法,更注重心靈的所得,在布局上大開大合,以突出自己的主觀意識重點和亮點,形成獨有的山水畫格式。”
描繪城市征程
對于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深圳,羅素民充滿深情。他積極參加深圳本土的一些文化藝術活動,先后創作了不少以深圳為題材的藝術作品。
2019年,羅素民參加在深圳畫院美術館舉辦的第十屆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廣東美術館舉辦的慶祝建國70周年廣東省美術作品展等活動。2020年正值深圳特區成立四十周年之際,羅素民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個中心城市為創作對象,將傳統和現代結合,創作出《灣區時代》大幅作品。同年,他參與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以宏大的氣勢、渾然一體的壯闊畫面,創作出《征程》這一鴻篇巨制,表現了深圳特區這四十年來的巨大變化。
談到創作背后的故事,羅素民說:“接到創作任務,我一直在構思,畫什么?怎么畫?我想選擇前海為創作主題,表現發展中的前海。三年前,我去了好幾次前海,尋找創作素材,但那時的前海自貿區基本還是一個工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還沒發展起來,可以表現的東西很少,畫了幾個草圖都不理想。直到有一天,我從廣州回來,車行沿江高速公路,快到南山時,我看到前海,那一刻,我的心里豁然開朗,思緒一下子跳出來。后來,我專門帶了相機,讓朋友開車走沿江高速公路,拍了好多素材。回來后仔細揣摩,反復看照片、擬草圖,好幾次請了北京、廣東的專家來看草圖,最后定稿。創作持續一年多時間。創作手法上,我從鳥瞰的角度,運用“平遠法”表現前海,將中國畫講究的‘墨分五彩,水墨至上充分運用于作品中,將中國畫講究的內在美完全呈現。色彩上只用一點淡淡的橘紅輔助,淡淡的霞光照著遠方的高樓,充滿生機的一天開始了,深圳踏上新的征程。作品完成后,我驚奇地發現,畫面像大鵬展翅飛翔,寓意深遠。作品命名《征程》,與習近平總書記‘新征程、新起點的講話精神相吻合。”
低調、勤奮、用心、執著,幾十年來,羅素民靜居鬧市一隅,簡行淡出,在繪畫藝術創作道路上腳踏實地砥礪前行。他說:“好的藝術是要慢慢滋養出來的。”中國畫早已融入他的生命。而正因為這份熱愛與堅持,他的畫才讓人在靜謐、祥和中,感受到天地之美、生命不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