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爾·卡斯特羅被稱為“古巴鄧小平”,他是古巴“國父”菲德爾·卡斯特羅的弟弟,也是他的接班人。從“傳話人”到“取經者”,勞爾對《東方紅》的癡迷,折射出的是他對中國由來已久的深厚感情。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在古巴哈瓦那大學塔拉拉分校,一位老人用中文演唱了一首中國家喻戶曉的歌曲《東方紅》。
這是一所專門為中國留學生設立的學校,在場的幾百名中國留學生都被這段即興表演驚呆了,“我們沒想到勞爾爺爺會唱《東方紅》,更沒想到他的節奏和中文發音還那么標準”。留學生口中的這位“勞爾爺爺”,就是古巴革命領袖勞爾·卡斯特羅(“古巴國父”菲德爾·卡斯特羅的弟弟)。
7月1日晚,古巴共產黨在首都哈瓦那革命宮舉行隆重儀式,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勞爾·卡斯特羅,古巴中央第一書記、國家主席迪亞斯·卡內爾等人出席活動。當晚,古巴國家電視臺在晚間新聞聯播中對慶祝活動進行了報道。
演唱《東方紅》成了“保留節目”
勞爾同《東方紅》可謂淵源頗深。1953年,時年22歲的勞爾參加了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辦的第四屆世界青年與學生聯歡節時,接觸到新中國派出的代表團。勞爾被中國青年人演唱的《東方紅》深深吸引,在短短幾天內就學會了這首歌,并且在以后的幾十年內一直牢記心中。
1993年,古巴舉行了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活動。此時,已是古巴國務委員會兼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的勞爾,在活動現場帶領參加活動的古巴官員和中國使館人員齊聲高唱《東方紅》。此后,演唱《東方紅》成了勞爾與中國同志聚會時的“保留節目”。哈瓦那國賓館、哈瓦那老城廣場、北京人民大會堂都曾留下他洪亮激昂的歌聲。
勞爾對《東方紅》的癡迷,折射出的是他對中國由來已久的深厚感情。回望當年,正是他積極促成古巴在拉美地區率先同新中國建交。
20世紀50年代末,盡管新中國已成立近10年,但不少拉美國家仍與臺灣當局保持所謂的“外交關系”。
1959年7月,中國代表團訪問古巴,希望了解古巴對中古兩國建交的態度。在一場記者會上,中國代表團向菲德爾提問:“古巴人民對中國人民和亞非人民的希望是什么?”菲德爾回答:“中國人民和古巴人民在爭取經濟獨立中有共同的需要,古巴大部分人民支持這種需要,我希望中國人民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二天,勞爾私下會見了中國代表團,希望中方派一名負責同志到古巴,做雙方聯系工作。待條件成熟時,可以在古巴建立中國大使館。這番“傳話”令中國代表團心里有了底,中古建交正式提上議程。一年后,古巴成為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拉美國家。
到中國“取經”
1991年蘇聯解體后,古巴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勞爾提出在小范圍內進行市場經濟改革試驗。他認為,古巴需要學習中國的發展經驗,走出符合古巴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此時的中國已歷經10余年的改革開放,勞爾對改革開放的進程表現出強烈興趣,中國經歷的各種變化也讓他心馳神往。
1997年,勞爾首次訪華,他對鄧小平倡導的中國改革開放表示了由衷的敬意。他走訪了上海、廣州和深圳等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詳細了解了經濟特區建設和國有企業改革等方面的舉措,仔細參觀每一個項目,認真聽取介紹和講解,親身感受到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回國后,勞爾將“取經”心得分享給古巴政府的干部,并在古巴部分企業試點改革中推行中國經驗。此后,勞爾又兩度訪華,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改革舉措。
2006年,菲德爾因為身體不適將職權移交給勞爾。作為接任者,勞爾開始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如:土地私人承包,解禁DVD、電腦、電飯煲、微波爐、手機和汽車等一系列商品的自由交易,裁減國有企業員工,精簡官僚機構人員等。2011年4月,勞爾提出了包含300項內容的全面改革計劃,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勞爾在國際上有“古巴鄧小平”的稱謂,意指他是古巴變革的重要推動者。熱衷閱讀《鄧小平文選》的勞爾,有一個顯著的語言特征,就是將鄧小平的話用古巴的方式說一遍。比如鄧小平說“兩手都要硬”,勞爾則說“蕓豆和大炮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鄧小平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勞爾則說“社會主義不是定量供應,定量供應本使用了這么多年,不能永遠使用下去”。
被授予“友誼勛章”
在2014年與習近平主席舉行會談時,勞爾愉快地回憶了他以往訪華的情景,并再次表示中國是偉大的國家,一定能夠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功,中國發展一定能夠為促進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2019年9月29日,基于其長期對中古關系、中拉友好所作出的杰出貢獻,勞爾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勛章”。
代替勞爾領獎的古巴駐華大使拉米雷斯深情地說:“古巴人民感到非常高興……這不僅是勞爾·卡斯特羅的榮幸,還體現了中國人民對古巴人民的美好情誼。”
歷史的歌聲傳唱著中古兩國永恒不變的友誼,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歷久彌堅。
(澎湃新聞網 2021.7.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