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一坐下就會不自覺地蹺起二郎腿。但這個大家習以為常的動作,卻存在潛在危害,對于一些已有相關疾病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經常蹺二郎腿,會傷害到哪里?又該怎樣減輕和避免這些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一坐下就會不自覺地蹺起二郎腿。但這個大家習以為常的動作,卻存在潛在危害。
影響兩性生殖健康
蹺二郎腿時,兩條腿交叉在一起并且肌肉處于持續收縮狀態,腿部散熱減少、產熱增多,導致局部溫度上升。
對于男性來說,蹺二郎腿導致的局部溫度上升會導致精子的活力大大降低,甚至可能導致不育癥。另外,蹺二郎腿使會陰部的壓力增加,前列腺的血運受到明顯影響,分泌功能會下降。同時,陰部、尿道口部位的溫度增高,有利于細菌繁殖,逆行性感染前列腺,從而引發前列腺炎。
專家認為,女性蹺二郎腿更容易引起或加重陰道炎等婦科病。因為蹺二郎腿易引起出汗,這樣在會陰處形成溫暖潮濕的環境,非常利于細菌的生長,結果很容易因病菌大量繁殖而導致外陰炎或者陰道炎。久蹺二郎腿會造成盆腔內氣血循環不暢,有可能引起慢性附件炎,有的還會導致病原體經生殖道上行感染并擴散,繼而影響整個盆腔。另外,有痛經史者,常蹺二郎腿還有可能加重痛經。
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
所謂“退化性關節炎”,是指關節內結構由于長期使用、磨損等原因造成的結構退化性病變。蹺二郎腿不會使你馬上得骨關節炎,但是由于增加了膝關節內部結構的壓力,使軟骨的營養受阻、磨損加重,對軟骨結構已經有不同程度退化的老年人來說,會增加患骨關節炎的風險。
可能演變成O型腿
由于蹺二郎腿會增加負重腿患骨關節炎的風險,同時,由于上位腿受力不均、向內偏斜,可能造成內側膝關節間隙壓力增加,軟骨磨損加重。所以,位于膝關節外側的“腓側副韌帶”受到持續牽拉,使其松弛,可能在已有骨關節炎的基礎上形成膝關節半脫位(膝關節兩端骨面中心的錯位>3毫米),外表看起來就形成了O型腿。
出現神經壓迫癥候群
相比上面描述的那些情形,長時間蹺二郎腿后感到小腿發麻,甚至短時間內不能站立行走更為常見。這是所謂的神經壓迫癥候群,即腿部的神經管受到壓迫,神經傳導障礙造成的感覺、運動障礙。短時間的壓迫不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但若是長時間的壓迫,可能造成外周神經功能不可逆的損傷,這就需要到康復科治療了。
增加靜脈曲張風險
靜脈曲張是指下肢的淺靜脈由于血液回流障礙形成的靜脈壁擴張、成結節團塊狀。蹺二郎腿使位于膝關節前內側的大隱靜脈和位于膝關節后側的小隱靜脈受到壓迫,造成血液回流不暢,就可能增加靜脈曲張的風險。
“龍骨”出現異常
俗話說的“龍骨”就是人體的脊柱。蹺二郎腿時,由于兩側骨盆受力不均,脊柱會發生代償性的一定程度左右側彎,以保證身體平衡。同時,由于身體前傾,脊柱會向后突出。這兩種姿勢維持長時間之后,都會使原本正常位置的椎間盤(脊柱椎體之間的纖維軟骨組織)受力不均,應力高的部位就容易產生椎間盤的退化、損傷。當纖維軟骨環斷裂之后,就會使其中的髓核突出,形成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而產生腰部、臀部、下肢疼痛。這就是常見的椎間盤突出病。
怎樣減輕或避免蹺二郎腿帶來的危害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俊琦介紹,蹺二郎腿的危害在短期內可能不太明顯,但是長期蹺二郎腿,危害就會顯現出來了。
蹺二郎腿的時候,人的盆骨是一邊高一邊低的,有時是一邊朝前,一邊朝后,通俗來說就是,骨盆出現了前傾和旋轉。如果長期不注意,這對我們的腰部、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都會產生一些影響,比如出現痛感。
我們在穿褲子的時候,會發現褲子前端的皮帶扣或褲鏈處會歪向一邊,這就表明蹺二郎腿已經導致了骨盆位置的變化。
平時坐著的時候怎樣減輕或避免蹺二郎腿帶來的危害呢?
要避免久坐。長時間坐著其實對于腰椎的傷害是很大的,很容易導致一些腰椎問題,比如腰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久坐會導致病變的幾率增加。所以,我們最好每隔40分鐘就起來走一走。
要注意坐姿。如果是像瑜伽動作一樣盤腿而坐的話,只要沒有很強烈的不適感,是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的。但如果是把一條腿疊在另一條腿上,那還是盡量避免這個動作。因為長時間保持這樣的坐姿,一定會導致骨盆的傾斜、旋轉等骨盆的位置偏移。
(澎湃新聞網 2021.7.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