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主任、全國美展總評委、評審委員會主任、第十屆中國文聯全委。出版有《徐里油畫選》《徐里西域之旅》《徐里海外寫生作品集》《大美無言——徐里油畫作品集》《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藝術家徐里作品集》等。2007年入選中國油畫50家、2011年入選“藝術之巔”——中國油畫2010年度10大人物。2012年被授予烏克蘭大使獎。2013年被美國國家藝術委員會授予杰出藝術成就獎。2015年被俄羅斯藝術科學院授予榮譽院士。2016年被俄羅斯美術家協會授予蘇里科夫金質獎章,2017年被授予比利時藝術騎士勛章。
作為外來藝術品種的油畫,如何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畫藝術作品,一直是中國當代藝術家思考與創作的中心問題。徐里就是這樣一位成功的探索者和踐行者。作為當代油畫藝術家,他敏銳地運用了本土的文化資源,從中建立鮮明的個人藝術特色,取得了極大的藝術成就。三十多年來,無論是“西藏”系列、“吉祥雪域”系列、“古絲綢之路”系列,還是“中國山水”系列,徐里始終在探尋中國油畫的中國元素和東方藝術神韻。在他的作品中,傳統繪畫所張揚的視覺沖擊力被融為一爐,達到了內容和形式、理性與感性的統一,其獨特鮮明的藝術語言,形成了境界高遠、色彩輝煌壯麗、畫面深沉優雅的藝術風格,讓人驚嘆不已。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書法研究室主任、學者、博士陸明君對于徐里的探索與創新深表贊賞:“他的油畫作品在中西藝術融合中,實現了頗具價值與前瞻性的探索。他的代表性油畫,既有西方油畫的光、影等深度性表現,又體現出傳統水墨寫意畫的韻味;既有油畫的肌理與筆觸,又讓人感受到中國書法點與線的質感與意趣;既承繼了西方油畫的豐富表現手法,又映射出民族文化含蓄的詩性境界。其創作體裁豐富多樣,技藝精熟、格調高雅,是融合本土文化藝術元素,建立獨特藝術風格的成功個例。”
天資聰穎 博覽古今充實理論修養
徐里出生在福建省建陽麻沙鎮的一個普通家庭,建陽是養育徐里成長的第一故鄉,也是史學家朱熹、法學家宋慈、詞人柳永的故鄉。這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徐里,讓他從小就顯露出對繪畫的愛好,成天筆不離手,在眾多的同齡人中,表現出極高的天賦。
1977年,著名畫家林以友先生到麻沙鎮寫生,見徐里天資聰穎,對美術有較高的天賦,便帶他到野外寫生。林以友先生瀟灑的現場作畫,令徐里如癡如醉。從此,在他的心里萌發了一個理想:“一定要成為一個畫家!”
在父母的鼓勵之下,徐里刻苦自學,拜師訪友,并在王良志老師的指導下開始正規入門學畫,并刻苦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
1981年,徐里考入了福建師范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長安山下濃厚的藝術氛圍,開闊了徐里最初的藝術視野,他深知繪畫需要深厚的文化素養和生活積淀。為此,他習畫絕不局限于美術范疇,而是廣泛涉獵,勤勉好學,常常手不釋卷,博覽古今美學、歷史、哲學、文學,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素養。
徐里天資聰穎,勤學好問。尤其可貴的是,他不僅刻苦,而且舍得花錢買書,并且耐得住性子沉潛其間,深究繪畫藝術的脈絡肌理之微妙。每有所得,就隨手做筆記、寫感想,日積月累,書畫技藝日益提高,人文修養愈加豐厚。他曾壯行萬里,飽游飫看,文心追尋,狀物寫生,澄懷內修。在長安山下,徐里邁開了藝術的腳步。
1985年,徐里畢業后,被分配到廈門集美大學教育學院美術系任教。傳道授業,讓他更知學海無涯、藝無止境。在教學之余,徐里虛心向前輩和同輩的美術家求教,轉益多師,充分吸取有益的養分。這些豐富的生活歷練,不僅讓他視野開闊,寬厚為人,并且深刻地影響到他的創作,使他的畫風給人一種以目入心,以手出心的天趣宛然之妙。
三探藏區 創作雪域生活系列題材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術新潮處于醞釀期與暴發期,從鄉土寫實到西方現代主義藝術流派,席卷掀起了各類觀念更新。新潮美術運動所經歷的種種藝術變革,深深觸動了徐里對油畫藝術的思考。1987到1990年期間,徐里曾三進西藏,先后奔赴川藏、滇藏、甘藏、青藏、西藏、涼山等地,自駕穿越新疆的南疆北疆、巴音布魯克和帕米爾高原。他試圖通過自己的行旅,穿越人跡罕至的大漠荒野、雪域高原、邊塞古城和當時還十分閉塞的少數民族聚居區,以體味人類興衰的歷史,追問人性本原的價值,提煉人文傳統的精髓。通過這種最原始的切身體驗與追問,探尋繪畫超越敘事性的哲學性與精神性的表達。
多次進藏,改變了徐里對西藏的印象,那種原始,展示了強大的生命力,以及厚實、真誠的品格。他們對生活美好的向往,深深觸動了他,特別是藏族人生活的高寒地帶,連動物要在那里生存下來都很困難,更不要說人。但他們不僅能夠生存下來,而且還活得非常快樂。在他們的臉上,看不到痛苦、憂傷。徐里在繪畫作品中,極力將他們善良、崇高的品格表現了出來。
數度藏區之旅、涼山之行和穿越天山南北,讓徐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畫出了多達30余幅的成名作“吉祥雪域”系列。這些畫作并不像當時流行的,描繪雪域藏民生活情景的寫實油畫,而是將藏女日常生活中的祈禱、轉經、負水、放牧等形象,提煉為畫面的主體,并通過與符號化的寺院、圣像、圖騰、瑪尼堆經文的組合,喻指那些辛勞而歡愉、肅穆而神圣的雪域生活。
在畫面形式上,徐里借用了唐卡、藏傳佛教壁畫等藝術語言,一方面將這些寫實形象進行平面化和裝飾性的拼組與堆疊,另一方面,則是以紅色和黑色為基色,適度穿插灰藍、灰白、土黃和深綠,使畫面既簡約沉著,又古拙樸實。他并不是刻板地將這些形象進行平面化的壓縮或幾何性的構成,而是始終注重色彩的疊壓錯置,筆觸的松動隨意,為畫面增添了無窮的繪畫意趣。
“吉祥雪域”系列組畫,是徐里具象寫實卻富有超現實主義色彩的一組現代性油畫,這些素描多姿多彩,為他后來的創作打下了伏筆。其中,獲得“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的《天長地久》、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的《存活》、獲“首屆中國油畫精品大賽”鼓勵獎的《拉薩風情》、入選“第二屆中國油畫展”的《冬月》等奠定徐里在新時期中國美術界影響的油畫,均來自“吉祥雪域”系列或變體。徐里從創作的艱辛中獲得了豐收的甘美,更重要的是,他在誠懇與實實在在地接近現實的本質之時,接近了藝術的本原。
直到現在,徐里每年都會深入基層,零距離接觸扎根土地的人文風情,為自己的創作獲取鮮活的素材。
回歸傳統 師油畫技法寫山水意境
如果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徐里追隨現代藝術,探尋他對青藏高原、西域絲路、涼山原鄉的精神訴求,那么,新世紀以來,隨著他對民族文化的深刻體悟,并逐步將油畫的現代性探尋轉向本土文化的借用,如何從本質上解決意象觀照對象的方法,則是徐里必須用最大氣力學習的課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徐里拜中國當代傳統書畫功力深厚的吳悅石為師,從研習傳統書法起筆,再山水、人物和花鳥次第展開,在十余年的時間里,較完整地研習了中國傳統畫學的歷程。
徐里的人物畫,既非傳統筆墨加素描造型的現代寫實水墨畫,也非長線勾勒的古裝白描,而是近取王一亭、齊白石之生辣古拙、強勁霸悍的線條,遠取梁楷、陳洪綬簡筆大寫意與怪誕奇異的造型,每一筆都以重力寫出,剛猛而蒼勁,尤其是羅漢、彌勒、達摩、鐘馗、道士等眼神的捕捉,動態的夸張,發須的意寫,既注重神情動態的刻畫,也注重筆墨意趣的激揚。而這些人物的表現,也總是把筆墨的寫意和人物祝福辟邪的象征性有機地結合于一體。
他的山水既有傳統圖式的文人筆墨,也有類似于他的《悠遠的輝煌》的水墨風景。其山水得白石老人啟悟頗多,但作為一個曾經數度青藏、西域行旅的畫家,徐里常常用筆墨寫出自己對自然山川的感受,依石濤畫語。他的“天山雪”系列、“月下雪山靜”系列和“永恒的輝煌”等畫作,通過純凈清澈的水墨,重現了月夜雪色的靜謐高遠,白雪覆蓋半裸的山峰巨石,提供了畫面各種灰度的墨色變化,畫面上寥廓的蒼穹與云影,也以淺淡的墨色畫出,使整個畫面都呈現出對于中國水墨玄幽清靜的理解與運用。
對中國傳統書畫的研習與創作,讓徐里從西畫學院教育的造型體系里解脫出來,開啟了他新世紀以來不斷將中國書畫元素植入油畫的深層變革與探索。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他的油畫寫生逐步從條件光色的再現轉向意象性表現;二是將文人山水畫的意象觀照與寫意筆墨進行油彩的異質同構轉換,探求油畫文心意寫的鮮明中國精神。
探索實踐 藝術創作重視中國精神
作為一位不斷求索,追求完美和崇高的藝術家,徐里有著藝術家的激情,哲學家的思想,深諳中國哲學、美學,并以自己執著的精神和豐富的智慧,在藝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強烈的使命感又讓他走上了民族傳承性中西交融的藝術之路。
徐里說:“從某種程度而言,油畫中國化的實踐過程,就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它不局限于表面,其最核心的要求,體現在對如何圍繞中國精神、中國境界和中國氣派進行研究、探索和創造。油畫傳入中國已經100多年,這期間我們一直面臨著一個問題:中國的油畫家是否永遠學習、模仿西方的油畫,永遠做西方油畫的徒子徒孫?中華文明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深厚的文化傳統需要我們去傳承、發展、弘揚。作為中國畫家,我們應該把油畫融入到中國文化的大氛圍中來,把‘中國精神的內涵融入到油畫創作的過程當中。因為我們的文化背景,身上流淌的血液,我們的思考模式和西方人是不一樣的,如何畫出有中國特色、民族特色、中國氣派的油畫,這是身為中國油畫家應該思考的問題,同時也是我們努力探尋的方向。”
徐里強調,文藝要隨著時代生活,以自己的藝術個性進行創新。“百年來的中西文化交融,對傳統中國畫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互補促進,豐富發展了中國畫的表現形式。但環視當今畫壇,仍然缺少真正能代表中國文化、中國審美追求和中華民族特色最核心精神要義的優秀作品。當代中國畫發展要繼承傳統,更要不斷創新。創新,應該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鮮明的標識。”
多年來,徐里以他的油畫和國畫,分別實踐著他的藝術追求。他孜孜以求,反復咀嚼體味,兼容外來民族精神文化,在純熟,精湛,深厚的技藝基礎上,充分吸收傳統的認知,使中國傳統山水畫與西方油畫相互融合,技法形式與精神培養和諧統一,更傳達出對鄉土之愛、人民之愛和社會的和諧,展示了中華兒女的品質之美,東方文化之美,世界藝術之美。
當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已進入新的時代。徐里認為,廣大美術工作者更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描繪時代、謳歌英模、表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品回饋人民。美術工作者要勇于擔當、敢于創新,將藝術融入人民、貼近生活,做到心中有人民,筆下有擔當,用更多展現時代風采、謳歌美好生活、蘊含家國情懷的精品力作,努力推進中國美術事業從高原邁向高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