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睡得早,半夜里被雨聲吵醒,聽著它們發出的聲音,覺得寂靜無邊,后來在寂靜中感覺自己似一片虛無,又在虛無中朦朧睡去。
早起,推開窗,映入眼簾的是一樹粉色如霞的梅花。屋檐下,雨滴滴答答打在石板上,就像春天的聲音。逢迎一縷微風拂過面頰,心情倍感舒爽。
窗外,有一株傲然挺立的梅樹,褐色的樹干,看不出它的年齡。前些時候,梅樹的枝條上還鼓著芽苞。每當我憂傷時,我會癡癡地看它,看它怎樣在徐徐吹來的微風里頂起小小的芽苞,看它抿著的嘴漸漸展開一點點綠意。在煙雨蒙蒙的時日,看它怎樣打開那點骨朵兒,漸漸變紅,變大。我細細觀賞它柔軟的枝條、點點的嫩芽,總是希望它能在風里,在陽光下婆娑。短短的十幾天,它竟然以驚人的速度怒放著,悄悄地散發著清香。
至中午時分,陰沉的天終于露出了好模樣,明朗,明凈。站在馬路上望向前方,發覺對面山坡上的白楊樹已經有了隱隱的綠意。起初有點不相信,再定睛看,的確是綠。
應該是綠,畢竟三月了。如果不是這場意外,我早該走進田野,看半開未開的油菜花,柔軟的柳枝,蕩漾的春水和頂著花苞的桃林。有時,我覺得自己還是在春天的樣子,但同時又感受到有什么東西在不可遏制地下沉、深陷,這些都是無法解釋的。這些都完整地存在著,就如這個春節我們所經歷的一切!
凝眸,靜思,然后自問。在廣闊的天地間,在大自然的懲戒中,我們才會懂得人類的渺小。盛衰有時,誰也不可強求。看到大家都在說等過了這場疫情后會怎樣怎樣?而我,只覺得心在一陣陣地疼。
我喜歡一個人走在鄉村的小路上看云,看花,喜歡一個人面對一池春水,偶爾撿起一粒小石子用力地擲向水中央,然后看波紋一圈圈漾開,似喜悅,又似悲傷……
昨日驚蟄。“春雷驚百蟲”,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越冬的蟄蟲。其實,在己亥臘月的深夜,我就聽到雷聲了。記得那夜幾聲炸雷把我從睡夢中驚醒,還扯閃,嚇人。小時候聽老人們說,冬月打雷刀兵動,臘月打雷黃土堆。
果然。
我常想,這些留存千百年的諺語藏著怎樣的智慧呢?
驚蟄過后,農事不等人。村莊的田邊地頭,到處可見人們戴著口罩,揮舞著鋤頭忙碌的身影,時不時還能見到為群眾測體溫、運送生活物資的村干部們,那一張張真誠而熟悉的面孔,在口罩后面散發出愛的光芒。在這場戰“疫”中,有太多值得謳歌的人們,這些普通的基層工作者,其實也是這場戰役中的英雄,也值得被贊美。“這個世界上不存在超級英雄,他們不過是閃閃發光的普通人。”是的,正是這些平凡的人支撐著生活的天地,其友善的態度,溫風細雨般的話語,才讓村民們覺得世間的溫暖與愛一直都在。在駐村扶貧工作中,我為自己能與他們在一起而自豪。
路邊的菜園里,李子樹細小潔白的花,金黃的蕊在微風中顫悠悠,羞怯怯,時隱時現。那小小的白花雖然沒有葉的庇佑,卻也開得一派天真,歡喜自在。我一邊經過新生的綠,一邊用眼睛獲取這寂靜里的遼闊春光。雖然有點小落寞,但我看見旺盛生長著的草木,正擁抱著春日的暖陽。
是春天了。過不了幾多時日,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即將呈現在眼前。我會耐心等待著與春天中的花朵相逢,等待著病毒散去后,與人世間的萬物相擁。
不會太久,就在百花盛開時節,我們一定會相約在大別山燕兒谷的梅嶺上,或去花半灣的月季園中,三三兩兩,一起看花。
肖樹雄,湖北省黃岡市作協會員,林業工作者。在冗雜的塵世,喜歡以稚拙之筆記錄生活的點滴和內心的感動,始終相信美好的文字可以治愈心傷,溫暖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