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成華 趙東方 湯新穎 何超
內容提要 本文以廣州日報《跟著總書記學黨史》融媒實踐為例,剖析如何通過貫通中央精神、貫通基層群眾、貫通政務資源、貫通媒介形式等豐富黨媒功能、做強主流輿論,總結創新重大主題宣傳報道的實踐經驗。
守正創新做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宣傳報道,是貫穿全年的重大主題宣傳報道內容,也是豐富黨媒功能、做強主流輿論的重要任務。廣州日報今年1月起策劃推出的《跟著總書記學黨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媒體大型報道和傳播活動,是廣州日報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不斷優化黨媒核心功能,創新主題宣傳報道的思路和手段,全面提升主流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一次有益嘗試。廣州日報的這一融媒創新實踐,不僅產生了超過1.3億閱讀量,還被納入廣州市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整體部署,通過線上線下帶動廣大黨員群眾參與黨史學習教育,掀起了一場覆蓋廣州、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紅色旋風”。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如何做好建黨百年的融媒體報道,廣州日報從去年下半年就啟動了慶祝建黨百年主題宣傳報道策劃工作。百年歷程是一場宏大敘事,如何謀篇布局才能精當妥帖?如何切入才能彰顯高站位又不落俗套?廣州日報就此展開密集“頭腦風暴”,先后研究出多個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黨的光輝歷程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總書記的深邃思想和重要論述,正是建黨百年宣傳報道最好的“紅線”。經過多次研討,廣州日報形成的報道主旨和思路,就是以“跟著總書記學黨史”為主線展開,緊緊圍繞總書記重要講話生動描摹偉大歷程,解碼偉大精神,展現偉大成就。為求內容扎實鮮活,2020年9月起,廣州日報先后派出多路全媒體記者深入蹲點嘉興南湖、井岡山、于都、西柏坡以及上海、塞罕壩等地,面對面采訪黃大發、張富清等優秀黨員,積累了豐富的一線素材。
今年1月1日起,廣州日報在全國主流媒體中較早籌劃推出《跟著總書記學黨史》全媒體大型報道,從“總書記@的共產黨員”“總書記點贊的偉大精神”“總書記走過的紅色史跡”“總書記講述的中國故事”四個維度布局謀篇,每個序列推出10篇蹲點式報道。報道由“故事鉤沉+專家新讀+廣州實踐+隨堂練習題”組成,通過回訪百年黨史中值得銘記的重要人物、事件、地方、精神,深入探尋共產黨人的精神實質,生動描摹黨的光輝歷程。
如第一序列“總書記@的共產黨員”首篇報道《修不好渠,我拿命來換》,記者深入遵義市草王壩村蹲點采訪,貼身挖掘“當代愚公”黃大發的感人故事,發布當日閱讀量超100萬;第二序列“總書記點贊的偉大精神”系列報道之《黨和人民水乳交融在這里體現》,通過深入采訪“沂蒙母親”王換于親屬,還原可歌可泣故事,探尋“沂蒙精神”內涵;第三序列“總書記走過的紅色史跡”,派出記者到遵義會議紀念館、大慶油田、深圳蓮花山等十個黨史重大事件發生地蹲點采訪,推出《我們在這里真正懂得獨立自主》《這里為共和國成長持續加油》《更多“春天的故事”在這里續寫》等融媒報道;第四序列“總書記講述的中國故事”系列報道中《他用生命寫就“可愛的中國”》,通過專訪方志敏烈士之女方梅,從還原感人故事中透視共產黨員的初心信仰。截至5月24日,四大系列已推出32篇精品報道,總閱讀量超4000萬,近20篇視頻(稿件)登上學習強國平臺。
可以說,從一開始,《跟著總書記學黨史》就通過提高政治站位、做到“兩個維護”,精準貫通中央精神,在全國率先推出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宣傳報道的融媒實踐,并最終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此后,《跟著總書記學黨史》根據黨史學習教育的安排部署,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第一時間策劃《你的美好外賣到了——“我為群眾辦實事”你下單我接單》《牢記囑托 “廣”開新局》等子系列,進一步做到貫通中央精神、卡準報道節奏。
推動主題宣傳報道真正取得成效,創新話語表達是重要一環。廣州日報就此進行了深入思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為做好黨史學習教育宣傳報道提出了明確要求。因此,在《跟著總書記學黨史》整體策劃中,尤為強調貼近群眾、貼近基層、貼近生活的敘事方式,組織開展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三深入”系列報道和傳播活動,力圖實現主題宣傳報道既接天線又接地氣。
其中,今年3月在廣州市區融媒體中心客戶端新花城上線的《跟著總書記學黨史》學習排位賽、4月下旬推出的《你的美好外賣到了》融媒系列報道,就是貫通受眾用戶、有效擴大主題宣傳報道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實例。
廣州日報在組織系列報道時發現,“隨堂練習題”板塊在用戶中形成了良好互動,從而認識到,要有效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效果,互動答題無疑是有效手段。因此,通過原生技術開發,3月23日黨的百歲生日倒計時100天起,新花城客戶端上線《跟著總書記學黨史》學習排位賽黨史知識有獎答題活動,讓市民網友在答題闖關中學習百年黨史。短短七天,吸引超20萬人參加,在羊城掀起答題學習熱潮,新花城客戶端下載量也大增。
《你的美好外賣到了》融媒系列報道和主題H5,從報道立意到話語表達,都緊緊把握住貫通群眾的報道策劃。立意上,緊扣“我為群眾辦實事”要求,從基層群眾的點滴訴求入手,講好廣州70多萬名黨員領辦群眾“微心愿”的火熱實踐;表達上,從認領的心愿入手,每個心愿選定一位基層群眾作為“下單人”,設計“我下單(群眾的心愿清單)+我接單(接單黨組織的解決方案、行動計劃、工作設想、預期效果)”兩部分內容,派出記者下沉基層社區,深入挖掘“下單接單”過程中的感人故事。《巷子里裝些減速帶吧!》《馬上辦!一天裝好8條減速帶》……報道以群眾第一人稱口吻寫起,每每引發大量受眾跟帖留言。正是在報道和活動中抓住了“人”,見到了“人”,調動了“人”,服務了“人”,黨史學習教育的效果才實現了倍增效應。
《跟著總書記學黨史》掀起線上線下學習熱潮,其中4月底在廣州率先開出的全國首輛黨史學習教育實踐大篷車就是亮點之一。一輛大篷車,融合了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5大“臺”——學習宣講大講臺、為民服務大平臺、紅色經典大看臺、專題展覽大展臺、知識普及大擂臺,開進廣州各條街道、各個社區,開展紅色巡展和為民服務。基層職能部門現場辦起移動的“政務大廳”,圍繞群眾所需所盼展開服務,預計覆蓋數百萬人次。
落地這樣的大型傳播活動,僅靠媒體力量,難度無疑是巨大的。對此,廣州日報在籌備階段就提出了發揮黨媒影響和內容優勢,積極尋求政務資源合作的組織思路。經過與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明辦積極溝通,創意思路受到廣泛認可,多方一拍即合,學習實踐大篷車應運而生,并被納入廣州市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總體部署。
在這一場與政務資源的深度“握手”中,廣州日報充分發揮黨媒擔當和內容、平臺優勢,有效聯結政府資源,依托“主流媒體+職能部門”形成強大合力,做到“1+1>2”,打通了黨史學習教育和為民實踐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助益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切實增強主題宣傳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4月27日,學習實踐大篷車首發開進廣州市海珠區鳳陽街。當日活動直播吸引逾10萬網友觀看,閱讀量逾900萬,視頻報道登上抖音同城熱榜第4位;5月1日,駛進海珠區琶洲“建設者之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5月4日,駛進越秀區英雄廣場……至今,包括部隊、學校、企事業單位、基層社區等在內的多個單位紛紛表示希望引入學習實踐大篷車。
此外,《廣東紅色“物”語》全媒體系列報道,聚焦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用好紅色資源”的重要指示,與廣東廣州各紅色史跡紀念館聯起手來,通過“以物講史”深入發掘紅色資源,讓紅色文物說話,讓輝煌黨史閃光;學習排位賽試題,是與中共廣州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合作完成;在省內率先上線的《跟著總書記學黨史》學習教育平臺,是在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指導下打造的黨史“大學習”陣地……《跟著總書記學黨史》絕非一場“獨角戲”,而是貫通多方資源的“大合奏”。
倘若沒有多元化、多介質的傳播平臺,缺乏創新的傳播手段和方法,今時今日,主題報道很難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廣州日報將《跟著總書記學黨史》作為檢驗近年來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成效的“閱兵”場,廣泛利用先進技術,探索多元呈現模式,推出了大量可視化呈現、交互式傳播的爆款產品。截至5月21日,《跟著總書記學黨史》系列產品總閱讀量超過1.3億。
四大序列報道每期均在新媒體平臺配發一條視頻、一張海報、一組測試題,豐富受眾互動體驗,切實深化學習效果;新花城客戶端《跟著總書記學黨史》學習教育平臺將黨史學習題庫“一網打盡”,為黨員提供掌上學習陣地,截至5月24日總閱讀量超過5000萬;學習排位賽每日配發“看圖猜地名”海報和賽況直擊海報,攪動全城熱度爆表;《從廣州寄一張初心明信片》H5,手繪紅色地標,用戶可參與互動打卡,制成明信片銘刻初心,閱讀量突破800萬;新花城客戶端上線的“紅色史跡”地圖,通過周邊查詢、地址搜索以及分級篩選等功能,實現廣州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紅色史跡”的方位和信息“一鍵可查”……今年以來,廣州日報推出大量融合了多種介質的傳播精品,多個產品獲網友刷屏轉發,極大增強了黨史學習教育的效果,讓正能量產生了大流量。
先進技術的加持,更是在傳播空間助力好聲音成為最強音的“法寶”。還以學習實踐大篷車為例。借助搭載的AR等創新技術,大篷車可實現“視、聽、看、說、互”體驗,市民走進車廂,即可參觀一場移動智慧廣州黨建文化體驗展。通過人機交互實現重溫入黨宣誓、答題沖關、“換裝”軍裝照、VR逛館等體驗,也可通過互動大屏《跟著總書記誦讀經典》H5,誦讀典故語錄,測評誦讀水平……先進技術豐富了學習手段,讓學習實踐大篷車真正被市民喜愛,受基層歡迎。有網民留言說:“以科技助力學習教育,既展現國家的科技實力,又讓學黨史不局限于固定場所,融入社區,值得點贊”。

□ 學習實踐大篷車開進廣州海珠琶洲“建設者之家”。
在優化豐富黨媒核心功能、守正創新開展重大主題宣傳報道上,廣州日報近年來不斷在實踐中摸索積累。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道推出《南粵回響》《支部生活》等20個欄目,把在北京設立的會場和廣東的基層黨支部連接起來;2018年推出《我們的新時代》百人系列報道,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2019年以“70年70首歌”為主線演奏一曲媒體融合創新的《生日歌》;2020年推出“手印·銘記”全媒體傳播活動致敬抗疫醫護人員……《跟著總書記學黨史》是基于近年來融媒探索成果開展的又一次創新實踐,通過提高站位圍繞核心,以人為本貼近受眾,撬動資源凝聚合力,創新手段融媒傳播,進一步提升了主題宣傳報道的質量和水平。在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進程中,廣州日報還將繼續創新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在一次次主題宣傳報道實踐中不斷強化黨媒功能擔當,提升主流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