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芳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高反應性、可逆性的呼吸道阻塞性慢性炎癥病變[1-3]。目前BA的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呈現上升趨勢,我國BA發病率亦出現逐年上升的趨勢[4-6]。BA患者的典型癥狀是胸悶、氣喘、咳嗽等,急性發作時如未能得到及時救治有危及生命安全的風險。BA的治療以抑制呼吸道炎性反應,預防氣道重構為主要目標。在BA疾病演進過程中多項炎性細胞因子均發揮著重要作用。糖皮質激素類吸入藥物是BA的首選用藥,但對于機體白三烯的生成與釋放無法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其療效無法達到治療要求。筆者醫院以孟魯司特鈉聯合應用于BA的臨床治療當中,為了客觀全面的評估其療效,筆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孟魯司特鈉治療BA,評估其臨床療效及對患者的炎性因子、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響。現總結如下。
1.1 病例選取診斷標準:《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關于中重度支氣管哮喘的相關診斷標準[7]。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的患者;(2)知曉該次研究內容后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文件。排除標準:(1)合并肝、腎、心、腦重癥疾病患者;(2)對于該次研究所用藥物有過敏史者;(3)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患者;(4)外傷恢復期及手術術后恢復期患者;(5)妊娠期、哺乳期、備孕期患者。該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基線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中重度支氣管哮喘患者且符合上述標準的92例患者納入該次研究,按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46例。對照組:男27例,女19例;年齡18~75歲,平均(46.83±7.93)歲;病程1~17年,平均(8.56±2.81)年;病情程度:中度34例,重度12例。研究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20~76歲,平均(47.31±8.24)歲;病程1~18年,平均(8.61±2.86)年;病情程度:中度33例,重度13例。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抗感染、吸氧、鎮靜、補液、維持酸堿平衡以及常規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舒利迭(Glaxo Operations UK Limited出品,進口藥品注冊標準H20090241),50/500μg 1泡/次,2次/d,吸入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上述治療方法的同時給予孟魯司特鈉(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出品,國藥準字H20083330)10 mg/次,1次/d,口服。2組均以12周為一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治療1療程后依據相關文獻標準評估2組臨床療效[8]。以氣喘、憋悶、咳嗽基本消失,氣促顯著緩解,肺部的喘鳴音消失為顯效;以氣喘、憋悶、咳嗽有所好轉,氣促減輕,肺部的喘鳴音有所改善為有效;以未達上述標準或較治療前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為顯效與有效之和。
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呼氣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免疫功能指標T細胞亞群:CD3+細胞占比、CD4+細胞占比、CD4+/CD8+比值,血清炎性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7(IL-17)、白細胞介素-10(IL-10)的表達水平以及ACT評分的變化情況。
分別治療前及治療一療程后(治療后)采集全部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樣3 ml,以離心機按3000 r/mim速度離心10 min,吸取上層血清,使用全自動型生化分析儀按ELISA法檢測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17、IL-10表達水平。使用流式細胞計數儀檢測患者T細胞亞群計數,計算CD3+細胞占比、CD4+細胞占比、CD4+/CD8+比值。使用肺功能檢測儀測定患者肺功能各項指標。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顯效率為52.17%,總有效率為93.48%;對照組顯效率為34.78%,總有效率為73.91%。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2組肺功能指標及ACT評分比較治療前,2組肺功能指標PEF、FVC、FEV1及ACT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肺功能指標PEF、FVC、FEV1及ACT評分均較前好轉,組內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肺功能指標PEF、FVC、FEV1及ACT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2組肺功能指標對比(±s)

表2 治療前后2組肺功能指標對比(±s)
?
2.3 2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前,2組CD3+細胞占比、CD4+細胞占比、CD4+/CD8+比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CD3+細胞占比、CD4+細胞占比、CD4+/CD8+比值均較前好轉,組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CD3+細胞占比、CD4+細胞占比、CD4+/CD8+比值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2組免疫功能指標對比(±s)

表3 治療前后2組免疫功能指標對比(±s)
?
2.4 2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治療前,2組TNF-α、IL-6、IL-17、IL-10表達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TNF-α、IL-6、IL-17、IL-10表達水平均較前好轉,組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TNF-α、IL-6、IL-17、IL-10表達水平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治療前后2組血清炎性因子表達水平對比(±s)

表4 治療前后2組血清炎性因子表達水平對比(±s)
?
BA為呼吸道慢性炎性病變,以呼吸道的高反應性為主要特征,主要因免疫介導而形成,藥物保守治療為該病的主要治療方式。BA治療以緩解、解除主要及相關癥狀,使肺功能穩定維持在正常范圍內,預防不可逆性氣流阻塞的發生為主要原則[9-11]。相關研究表明,在BA的形成與演進過程中多項細胞炎性因子發揮重要作用[12]。IL-10是重要的抑炎因子,能夠抑制促炎因子的異常升高,無炎性病變時機體內IL-10與促炎因子形成相對平衡,當炎性病變發生時IL-10隨之促炎因子升高而升高,以拮抗促炎因子,當炎性反應得到控制后IL-10隨之下降恢復正常表達。IL-6、TNF-α、IL-17均為促炎因子。IL-17是Th17細胞的主要效應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細胞形成,是機體內重要的致炎因子。IL-6為重要的促炎因子,主要經由單核細胞生成,在機體發生急性反應時其為免疫應答一種促發因子。TNF-α主要經由活化的淋巴細胞以及巨噬細胞等分泌形成,生物活性廣泛,在免疫損傷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TNF-α可提升血管局部的通透性,促進支氣管內活性物質的異常釋放,使炎性分泌物增多誘發哮喘。
舒利迭為沙美特羅與替卡松的復合制劑,是BA的推薦首選治療藥物[13]。沙美特羅為β2受體的一種長效激動劑,親脂性較強,用藥后可直接作用于氣道的平滑肌細胞從而激活腺苷環化酶與β2受體,而發揮舒馳平滑肌的功效。美沙特羅能夠快速抑制呼吸道的炎性反應,而達到治療BA的療效。替卡松(丙酸氟替卡松)為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吸入后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內部,發揮抗炎功效。二者復合制劑舒利迭能夠有效抑制炎性反應,降低免疫細胞的活化,緩解呼吸道變態反應。舒利迭具有起效迅速的優勢,而長期應用后可產生不同程度的耐藥性,并且其主要作用為抑制急性炎癥反應,因此BA急性發作及疾病初期時可獲得良好效果,但對于中重度BA患者這類長期處于慢性炎性反應過程中的患者來說,其療效無法令人滿意,應聯合其他長效抗炎藥物進行治療。
白三烯是經嗜酸粒細胞及肥大細胞等炎性細胞所生成并釋放的,參與到BA的多項環節當中,是誘發本病的一項關鍵性炎性介質。白三烯及其受體具有促使支氣管的平滑肌收縮,加重呼吸道水腫、提高炎性細胞生物活性等作用。孟魯司特鈉為選擇性半胱氨酰白三烯受體的一種拮抗劑,主要應用于抗感染治療當中[14]。孟魯司特鈉能夠減少嗜酸性粒細胞的生成,阻止其遷移,降低其對于呼吸道的浸潤度,而起到抑制呼吸道炎性反應的療效。孟魯司特鈉能夠降低IL-6、IL-17等促炎因子的表達水平,降低炎性介質釋放量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舒利迭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BA,能夠起到提高臨床療效的作用[15]。
該次研究結果表明,治療12周后應用于舒利迭聯合孟魯司特鈉的研究組患者臨床顯效率為52.17%,總有效率為93.48%,而對照組臨床顯效率僅為34.78%,總有效率為73.91%;充分地證明了孟魯司特鈉具有提高中重度BA臨床療效的作用。通過觀察2組ACT評分可知,通過治療ACT得分均有改善,但研究組治療后ACT得分優于對照組;提示舒利迭能夠有效緩解BA主要癥狀,但聯合孟魯司特鈉后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更加強效的控制。通過觀察肺功能指標、免疫功能指標可知,2組治療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標與肺功能指標勻有所改善,但研究組優于對照組,提示孟魯司特鈉能夠明確改善中重度BA患者的肺功能與免疫功能,從而對預防復發以及理想預后起到基礎保障作用。治療后2組患者的IL-6、IL-17及TNF-α表達水平均有下降,IL-10的表達水平有所上升,但治療后研究組各項因子表達水平均優于對照組,提示聯合應用孟魯司特鈉后能夠有效控制中重度BA患者的炎性反應,降低促炎因子的釋放,恢復促炎因子、抑炎因子間的動態平衡機制,從而可使患者哮喘相關癥狀盡早緩解。
綜上所述,孟魯司特鈉應用于中重度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常規治療中,具有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與免疫功能,加強抗炎功效,降低炎性因子表達,恢復炎性因子平衡機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