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杰,杜 穎,周良榮,蔡冬華,彭 玲,吳 瓊,李 玲,湛 歡
(1.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036;2.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湖南 長沙 410008)
衛生費用核算體系2011(SHA2011)作為一種優于傳統衛生費用核算方法的核算體系,測算的是經常性衛生費用(不包括固定資產形成總額)[1]。治療費用核算是經常性衛生費用核算的子賬戶,其占衛生費用比例最高。本文是基于SHA2011的2016-2018年湖南省治療費用核算結果,對湖南省治療服務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并且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本研究所使用總量數據來自2016-2018年湖南省衛生統計年鑒、衛生財務年報及湖南省衛生投入檢測系統等官方口徑,另一部分的分攤參數來自樣本機構的調查數據。
本次研究按照分層多階段抽樣的方法,抽取湖南長沙、永州、株洲、岳陽、衡陽5市和省級機構作為調查對象,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別抽取1205家、1336家、1084家不同類型樣本機構。樣本機構類型主要包括: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專科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門診部/診所、婦幼保健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本研究以SHA2011為基礎,基于樣本機構基礎數據庫得到治療服務的分攤參數,并結合湖南省治療服務現狀進行核算分析。具體核算方法可參見《基于“衛生費用核算體系2011”的中國衛生費用核算方法學研究》[2]。
2016-2018年湖南省治療費用總量及其各指標占比都呈上升趨勢,治療費用年均增長率為11.86%,而經常性衛生費用由2016年1593.93億元增長為2018年2028.49億元,年均增長率為8.37%。門診服務與住院服務費用比值趨于穩定,門診服務費用大致為住院服務費用的一半,見表1。

表1 2016-2018年湖南省治療費用情況
全球疾病負擔(GBD)將疾病和傷害分成“傳染病、孕產婦、圍產期及營養疾病”“非傳染性疾病”和“傷害”三類。但是在實際核算過程中,由于有些疾病或者癥狀無法歸類,比如中醫診斷(心悸、不寐)等,所以增加了“其他癥狀或疾病”[3]。2016-2018年湖南省傳染病、孕產婦、圍產期及營養疾病占治療費用的比重呈下降趨勢;非傳染性疾病所占比重較大,且呈逐年遞增趨勢;傷害和其他癥狀或疾病所占比重較小,且三年間變化幅度不大,見表2。

表2 2016-2018年湖南省按GBD分類的疾病治療費用構成單位:%
按照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主要章節 (ICD-10)的分類標準,治療費用分布前五位的疾病分別是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其中呼吸系統疾病和循環系統疾病所消耗的治療費用在3年里都處于前兩位,見表3。

表3 2016-2018年湖南省按ICD-10分類的疾病治療費用構成 單位:%
年齡分布按老年組(60周歲及以上)、成年組(15~59周歲)和兒童組(0~14周歲)分為3個年齡段,分別核算不同年齡階段治療費用情況。老年組治療費用占比要遠高于其人口數量占比,老年組人均治療費用最高,疾病經濟負擔更重,見表4。

表4 2016-2018年湖南省各年齡組人群的治療費用情況
2016-2018年,湖南省發生在醫院的治療費用最多,醫院治療費用總量及其占治療總費用的比重都在增加。其次發生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治療費用總量雖增加,但其占治療總費用的比重在下降。發生在門診機構和預防服務提供機構的治療費用較少,二者合計占比由2016年的10.57%減少為2018年的8.10%,可見治療服務資源未實現向基層下沉。見表5。

表5 2016-2018年湖南省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治療費用比重分布情況 單位:%
各類機構的治療費用中大部分為住院服務費用,門診服務費用占比較小。2016-2018年,住院費用占比呈上升趨勢。由各類機構的門診和住院費用占比可見,醫院以提供住院服務為主,門診機構僅提供門診服務,見表6。

表6 2016-2018年湖南省各類醫療服務機構的門診和住院費用構成 單位:%
2016-2018年,湖南省治療費用的資金來源以公共籌資方案為主,其次為家庭衛生支出,自愿醫療保險所占比例較少;各籌資方案總量均呈上升趨勢,公共籌資方案占比下降,自愿籌資和家庭衛生支出占比增加,且家庭衛生支出比例較高,見表7。

表7 2016-2018年湖南省治療費用的資金來源情況
從各年齡組的治療費用資金來源看,2016-2018年湖南省0~14歲兒童組治療費用主要來自家庭衛生支出,其次是公共籌資,僅有少量來自自愿醫療保險;老年組和成年組的治療費用來源以公共籌資為主;自愿醫療保險籌資在各年齡組治療費用中占比都較少,見表8。

表8 2016-2018年湖南省治療費用各年齡組籌資構成 單位:%
2016-2018年,湖南省治療費用由1082.72億元增長為1508.28億元,增加425.56億元。占經常性衛生費用的比重由67.93%增長為74.36%,占GDP比重由3.43%增長為4.24%。治療費用是否合理增長,既要考慮物價上漲帶來的治療費用上漲的影響,也要關注治療費用增長的水平和速度,治療費用的增長速度要低于經常性衛生費用增速[4]。三年來,湖南省治療費用增速(11.68%)高于經常性衛生費用增速(8.37%),治療費用占經常性衛生費用的比重(74.36%)也高于29個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72.22%)[4]。需要有關部門合理配置衛生資源,控制治療費用增長,進一步落實預防為主的方針,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轉變。
結果顯示,湖南省治療服務的資金以公共籌資和家庭衛生支出為主要來源。2016-2018年,公共籌資占比減少2.76%,其中政府方案和社會醫保占比均有減少。而家庭衛生支出占比不降反升,由2016年的40.12%上漲為41.78%。由此可見,治療費用的家庭經濟負擔較重。而合理的衛生籌資系統應以政府、社會醫療保險公共籌資為主,將個人衛生支出控制在較低的水平。如果衛生籌資系統過度依賴家庭衛生支出,很容易導致家庭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5]。從治療費用的各核算維度看,2018年我省0~14歲兒童組治療費用主要來自家庭衛生支出,占比55.97%;門診服務中家庭衛生支出占比62.85%;門診機構和藥店收入中家庭衛生支出占比分別為84.15%、84.21%。結果提示,應繼續加大兒童、門診服務、門診機構和藥店的政府方案投入力度,發揮社會醫保的作用,減輕個人治療費用負擔。
結果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治療費用負擔相對較重,2018年人均治療費用為3513.52元,主要因為老年人群是罹患慢性病的主要人群,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但是,相比2017年人均治療費用4095.15元,下降了581.63元。說明醫療系統全面取消藥品加成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由于當前湖南省老年人口比例將持續攀升,針對老年人疾病要以慢性病干預為主,開展針對性健康教育活動,倡導的健康生活方式。
2016-2018年湖南省治療費用中,醫院治療費用占治療總費用的比重分別為75.45%、75.75%和79.42%,占比持續增加,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機構和預防服務提供機構占比持續下降。由于區域經濟水平差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能力較弱,診療水平、救治能力、醫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工作主動性和參與性不強,致使基層醫療機構對患者吸引力不強[6,7]。因此,為落實“分級診療”政策,還需對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幫扶。如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待遇和服務水平,引進高素質、高水平人才;實行醫保差異化報銷制度,提高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報銷比例,引導患者留在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