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

在眾多的人格種類中,強迫型人格無疑是最為常見的。他們以過分要求嚴格秩序、追求完美、謹小慎微、循規蹈矩的特點而被人們所熟知。今天我們就從典型的防御機制入手,去深入了解何為強迫型人格。
心理防御機制中有一個叫作“抵消與儀式”的機制,顧名思義就是以象征性的行為、活動來抵消不愉快的事,好像那些事根本沒有發生,以減輕內心的不安。有時,不愉快的事是真的發生了,比如有了外遇的丈夫會給妻子買貴重東西,這就是在減輕自己的罪惡感。但有時,令人不愉快的僅僅是念頭而已,但也同樣會有人做出一些象征性的舉動以緩解內心的焦慮。
而后者,一般就是強迫型人格的典型所為。
心理學家布萊克曼就曾經在他的著作《101種防御機制》里,談到過這樣的例子: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在晚上睡覺前總是要檢查家里的水龍頭是否滴水。問他為何如此,他的回答是害怕滴水會引發水災淹死媽媽。在這里,我們就能看到“抵消與儀式”的充分體現:表面上看,孩子害怕媽媽死去。但潛意識里,滴水是孩子想象中的報復,報復苛刻的母親和冷漠的父親。但因為這樣的念頭非常可怕,讓孩子產生強烈的內疚,于是他就會做點什么來抵消它。而檢查就是儀式,用來消除孩子的罪惡感與恐懼之心。
所以,“抵消與儀式”在強迫型人格的眼里,就類似于一根魔法棒,它們有著神奇的功能,只要動動手,所有的糟糕立刻就能抹掉。
一般來說,強迫型人格和強迫癥是有區別的。后者有強烈的內心沖突、焦慮過重,導致他們產生相應的強迫癥狀。但前者往往還是自我協調的,只是在遇到壓力或極端情境下,才會誘發癥狀。
我的來訪者小優(化名)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