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克云 南宏宇 王寧 秦霞
摘要:棉花新品種隴棉10號是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品系07-1為母本、自育品系81-10-1為父本通過雜交選育而成。在2016 — 2017年甘肅省棉花新品種(系)區域試驗中,隴棉10號2 a 10點(次)皮棉平均折合產量為2 254.5 kg/hm2,較對照品種酒棉10號增產5.10%。在2018年甘肅省棉花新品種生產試驗中,隴棉10號皮棉平均折合產量為2 505.0 kg/hm2,較對照品種酒棉10號增產5.60%。該品種株高80 cm,葉片深綠,株型緊湊。Ⅰ式果枝,筒形,第1果枝著生高度25 cm,果枝層8~13層。鈴卵圓型偏尖,單株結鈴數8.8~10個,單鈴重5.8~6.8 g,衣分含量44%,籽指10.0 g。上半部平均長度為28.7 mm,斷裂比強度為30.9 cN/tex,馬克隆值為4.1,整齊度指數86.3%。高抗枯萎病,耐黃萎病。適宜在甘肅敦煌、瓜州以及氣候條件類似的西北內陸棉區種植。
關鍵詞:棉花;新品種;隴棉10號;選育
中圖分類號:S56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21)06-0001-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1.06.001
Report on Breeding of New Cotton Cultivar Longmian 10
FENG Keyun 1, NAN Hongyu 1, WANG Ning 1, QIN Xia 2
(1. Institute of Crops,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2. Dunhu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Dunhuang Gansu 736200, China)
Abstract:Longmian 10 is a new cotton cultivar, bred by cross breeding with 07-1 as female parent and 81-10-1 as male parent. In 2016 — 2017, the average yield of lint in 2 a 10 sites(times) was 2 254.5 kg/hm2, 5.1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cultivar Jiumian 10 in Gansu Cotton Regional Test. In 2016 — 2017, the average yield of lint was 2 505.0 kg/hm2, 5.6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Jiumian 10 in Gansu Cotton Production Test. The plant height is 80 cm, the leaves are dark green, the plant type is compact,Ⅰtype fruit branch,cylinder shape, the first fruit branch growth height is 25 cm and the fruit branch layer is 8~13 layers. The boll oval shape is slightly pointed, the number of bolls per plant is 8.8 ~ 10, the weight of single boll is 5.8 ~ 6.8 g, the lint percentage is 44%, the seed index is 10.0 g.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 upper part is 28.7 mm, the fracture strength is 30.9 cN/tex, the micronaire value is 4.1, and the uniformity index is 86.3%. It is high resistance to Fusarium wilt and Verticillium wilt. It is suitable to be grown in Dunhuang, Guazhou and inland cotton areas in Northwest China with similar climatic conditions.
Key words:Cotton;New cultivar;Longmian 10;Breeding
棉花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作物[1 ],較其他作物具有較強的耐鹽堿性以及較強的抗旱節水性[2 - 3 ]。隨著我國種植結構調整和植棉效益的下降,棉花種植不斷向以新疆為主的西北內陸棉區轉移[4 ]。作為西北內陸棉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河西走廊棉區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降水量少,符合優質、高產棉花生產的氣候條件[5 ]。同時該地區土壤沙漠化、鹽堿化較為嚴重[6 ],水資源短缺[7 ],基于棉花抗旱耐鹽性較強以及早期種植效益較高等優勢,該區域具有優越的植棉條件和悠久的植棉歷史,歷來是我國優質棉生產基地之一[8 ]。近年來,隨著農業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棉花種植用工多、投入大、效益低的問題逐漸成為河西走廊棉區棉花生產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生產實踐表明,以輕簡節本為目標的輕簡化植棉技術是解決當地棉花產業的發展問題的重要途徑[9 ],而培育適宜于輕簡化栽培的優質棉花新品種是實現輕簡化植棉的物質基礎和前提。由于甘肅河西走廊棉區溫熱變化較大、無霜期短、降溫快,適于該區域的輕簡化棉花品種不僅要滿足早熟性好、株行緊湊、果枝高度適宜、后期頂尖生長勢弱、葉枝生長慢等農藝特性,同時還需具備纖維品質優良的品質性狀。針對區域輕簡化育種目標,在國家育種專項支持下,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通過多代篩選鑒定,從陸地棉雜交后代中選育出了棉花新品種隴棉10號,于2019年1月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甘審棉20190001)。
1? ?親本來源及選育經過
母本07-1是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從棉花品系9505與引進埃及棉的雜交分離后代中選育出的棉花新品系,其特點為纖維品質優良,晚熟(生育期140 d左右),株型松散,生長旺盛,鈴大(單鈴重6.7 g左右)。父本81-10-1是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自育的高衣分陸地棉新品系,衣分含量高達45%,高抗黃萎病,抗枯萎病,早熟(生育期130 d左右),株型極緊湊,纖維品質優良。隴棉10號的選育以株型改良和選育高衣分為主要目標,兼顧纖維品質和產量。2007年以大鈴、優質棉花新品系07-1為母本,早熟、高衣分、株型緊湊的新品系81-10-1為父本配置雜交組合,F1代開始南繁加代,以81-10-1為輪回親本回交,回交后代進入病圃選擇單株。從2009年開始選單株,入選材料進入病圃,并篩選性狀穩定株行,2011年選育出性狀穩定的株系。2012 — 2013年進行新品系鑒定試驗,2014 — 2015 年進行新品系比較試驗,2016 — 2017年參加甘肅省棉花新品(種)系區域試驗,2018年參加甘肅省棉花新品種生產試驗,同期進行小面積生產示范。
2? ?產量表現
2.1? 品鑒試驗
2012 — 2013年參加在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敦煌試驗站進行的品鑒試驗。隴棉10號2 a皮棉平均折合產量為2 340.7 kg/hm2,較對照品種隴棉3號增產8.87%。其中2012年皮棉平均折合產量為2 436.0 kg/hm2,較對照品種隴棉3號增產8.63%,居18個參試品種(系)的第1位;2013年皮棉平均折合產量為2 245.5 kg/hm2,較對照品種隴棉3號增產8.12%,居21個參試品種(系)的第2位。
2.2? ?品比試驗
2014 — 2015年參加在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敦煌試驗站進行的品比試驗。隴棉10號2 a皮棉平均折合產量為2 416.2 kg/hm2,較對照品種隴棉3號增產9.15%。其中2014年皮棉平均折合產量為2 462.8 kg/hm2,較對照品種隴棉3號增產9.43%,居11個參試品種(系)的第1位;2015年皮棉平均折合產量為2 369.5 kg/hm2,較對照品種隴棉3號增產8.87%,居12個參試品種(系)的第2位。
2.3? ?區域試驗
在2016 — 2017年進行的甘肅省棉花新品(種)系區域試驗中,隴棉10號2 a皮棉平均折合產量為2 254.5 kg/hm2,較對照品種酒棉10號增產5.10%,增產達顯著水平。其中2016年皮棉平均折合產量2 238.2 kg/hm2,較對照品種酒棉10號增產1.53%,居10個參試品種(系)的第3位;2017年皮棉平均折合產量2 194.5 kg/hm2,較對照品種酒棉10號增產8.90%,居10個參試品種(系)的第5位。
2.4? ?生產試驗及示范
2018年在敦煌市、金塔縣、民勤縣進行的甘肅省棉花新品種生產試驗中,各試點隴棉10號皮棉平均折合產量均表現為增產,增產幅度分別為9.40%、6.20%、8.70%。皮棉平均折合產量為2 505.0 kg/hm2,較對照品種酒棉10號增產5.60%,居5個參試品種(系)的第4位。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學特性
隴棉10號幼苗淺綠色,葉片深綠,株型緊湊,Ⅰ式果枝,筒形,株高80 cm。第1果枝著生高度25 cm,果枝層8~13層,成株葉片數10~16片。莖基淺綠色,橫莖粗1.0~1.8 cm。花藥白色微黃。鈴卵圓型偏尖,單株結鈴數8.8~10個,單鈴重5.8~6.8 g,衣分含量44%左右,籽指10.0 g。植株生長旺盛,中期生長穩健,后期葉功能強,不早衰,耐旱耐瘠薄。結鈴性強,吐絮集中而暢,易采摘。
3.2? ?品質
經農業農村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隴棉10號上半部平均長度為28.7 mm,斷裂比強度為30.9 cN/tex,馬克隆值為4.1,整齊度指數86.3%,伸長率7.9%,反射率79%,黃度7.1,紡紗均勻性指數154.4。纖維品質完全符合國家優質棉標準。
3.3? ?抗病性
2016 — 2017年在敦煌枯黃萎病自然病圃內種植隴棉10號,經酒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敦煌棉花試驗站對其進行剖稈調查發病株率和發病程度的鑒定表明,隴棉10號高抗枯萎病(病指1.3),耐黃萎病(病指28.3)。
4? ?適宜區域
隴棉10號適宜甘肅敦煌、瓜州以及氣候條件類似的西北內陸棉區種植。
5? ?栽培技術要點
5.1? ?適時播種, 合理密植
利用地膜覆蓋種植,一般在4月5—20日播種。播前造好墑,力爭一播全苗。棉籽播種時需要拌種,一般用15%福美拌種靈懸浮種衣劑15 g均勻拌種1 kg棉籽。密度以19.5萬株/hm2左右為最佳。
5.2? ?平衡施肥, 及時化控
一般應基施尿素225 kg/hm2、普通過磷酸鈣375 kg/hm2、磷酸二氫鉀375 kg/hm2。初花期追施尿素225 kg/hm2、磷酸二氫鉀375 kg/hm2,花鈴期追施尿素225 kg/hm2。從苗期植株高度30 cm左右開始化控,化控時注意應以少量多次、前輕后重為宜,而且在每次灌水前化控。
5.3? ?強化田間管理, 及時采收
及時灌水,壤土田一般灌水3次,沙壤土田需灌水4次,灌水量每次為1 500 m3/hm2。及時防治病蟲害,采用內吸性農藥如氧化樂果、高效滅蚜劑賽丹等田間噴霧殺滅蚜蟲,采用高效殺螨劑克螨靈等田間噴霧防治紅蜘蛛。手采棉田應在吐絮后達到鈴殼干燥的標準采摘為宜。機采棉田應在9月根據天氣狀況,當棉花吐絮率達到 40% 左右時,用50%噻苯隆可濕性粉劑550 g/hm2+ 40%乙烯利水劑1 100 mL/hm2兌水450 kg對棉株全株葉面均勻噴霧進行脫葉處理,待9月底至10月上旬脫葉率達到90%、吐絮率達到95%以上、纖維含水率在12%以下時,使用棉花收獲機及時進行機械采收。
參考文獻:
[1] 石有太,羅俊杰,裴懷弟, 等.? 干旱脅迫對不同色彩棉花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 甘肅農業科技, 2020(7):59-64.
[2] 葉武威,龐念廠,王俊娟.? 鹽脅迫下棉花體內Na+的積累、分配及耐鹽機制研究[J].? 棉花學報,2006,18(5):279-283.
[3] 易小平,張亞黎,姚賀盛,等.? 土壤水分虧缺下棉花葉片光破壞防御機制研究進展[J].? 植物生理學報,2017,53(3):339-351.
[4] 朱啟榮.? 中國棉花主產區生產布局分析[J].? 中國農村經濟,2009(4):31-38.
[5] 宋? 福,莊生仁,趙貴賓,等.? 加強高產集成技術應用,推動甘肅棉花產業提質增效[J].? 中國棉花,2012,39(7):7-9.
[6] 郭世乾,崔增團,傅親民.? 甘肅省鹽堿地現狀及治理思路與建議[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3,34(4):75-79.
[7] 馮克云,王? 寧,南紅宇.? 甘肅河西棉花全生育期不同灌溉量對生長發育的影響及抗旱性評價[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5,33(5):140-146.
[8] 王? ?寧,南宏宇,馮克云.? 10個棉花品種在河西走廊棉區的耐鹽性評價[J].? 甘肅農業科技,2016(3):23-26.
[9] 董合忠,楊國正,李亞兵,等.? 棉花輕簡化栽培關鍵技術及其生理生態學機制[J].? 作物學報,2017,43(5):631-639.
(本文責編:鄭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