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描述:國畫大師張大千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藝術大家,徐悲鴻先生曾贊稱:“五百年來第一人”。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佳作。仕女圖是張大千一個重要的創作題材,所取得的成就也為宋元以來所少見。藝術特點和成功之處在于能夠用簡單的線條刻畫出人物復雜多變的面部表情和內心世界。他筆下的仕女既有古代仕女畫的遺風,又有著時代氣息,姿態風韻,頗有個性。有論者言:比起張大千的山水和花鳥畫,他的仕女畫顯得更加生動真實。
三十年代以前,張大千的仕女畫風格主要繼承了清末任伯年、費丹旭等人物畫的傳統,人物造型纖柔細弱,形象過于清秀。自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張大千到敦煌石窟,用了近三年時間精心臨摹了大量的壁畫,這些臨摹作品吸取了六朝至隋唐人物畫的藝術技法,自此以后張大千創作的仕女畫,風格完全不同于早期的作品。謝稚柳先生曾這樣評論道:“大千的人物畫本來就畫得很好,但到敦煌后,目睹了從來簡籍所不備的丹青千壁,北魏的冷以野,山林之氣勝,隋人的溫以樸,寧靜以致遠;唐人的還煥其文,濃褥敦厚,清新俊逸,并擅其妙,蹼為‘先跡之奧府,繪事之神皋。尤其是唐代的作品,那種輝煌而燦爛,豪邁而雍容的氣度,他認為是最高的藝術境界。所以,當他臨摹了大量壁畫之后,他自己的人物畫風格也完全舍去了原有的格調,變得更加光彩照人。他后期的人物畫格,正是從此而來的”。
張大千(1899-1983)執扇仕女圖 紙本立軸 109×35cm
款識:
舊夢曾尋碧玉家,東風何處問年華。
小紅橋畔春如許,吹滿一池楊柳花。
蜀人張大千
注:此詩系晚清畫家費丹旭題款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