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做好團結、引領、服務工作,真誠關心人才、愛護人才、成就人才。”2020年6月,丹東市印發了《市屬公立醫院、學校、新聞媒體選用人才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緊扣人才最迫切的現實需求和人才反映強烈的矛盾問題,從崗位管理、人才招聘、人才引進、職稱評審、激勵保障5個方面實施政策突破,賦予用人主體更多的調配權、選用權、評價權和獎勵權。
在崗位管理方面,立足科學合理。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由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重新設定其內設機構以及管理、專業技術、工勤技能三類崗位數量。建立事業單位“人才編制池”,以充分保障人才引進所需編制。
在人才招聘方面,突出自主權。用人單位可根據實際需要,自主確定招聘的時間、數量、崗位條件和程序等,面向高校直招本單位急需的專業技術崗位人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時,用人單位可詳細設置招聘崗位及錄用條件。直招高校范圍由“雙一流”高校擴展到專業性更強、與丹東發展定位更匹配的普通高校。2020年,丹東市屬6家醫院和20余所中學直招應屆高校畢業生124人,極大緩解了專業技術人才短缺的困境。
在人才引進方面,加大引進力度。積極對接《關于建設具有人才發展活力邊境城市的若干政策(試行)》相關內容,對全職引進的域外高層次人才、高水平團隊及市級以上重點學科帶頭人、名醫名師、著名主持人、記者(編輯)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的核心技術骨干,可不受編制、崗位、結構比例和績效工資總量限制超崗聘用,并及時兌現人才服務保障政策。
在職稱評審方面,改革傳統模式。突出政治品德、工作能力、業績考核和實際貢獻,不唯學歷、資歷、論文和獲獎情況。對論文、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等不做限制性要求,把學科領域活躍度、研發成果原創性、成果轉化效益、服務對象滿意度等作為人才晉級評審的重要內容。
在激勵保障方面,體現按需分配。在兼顧事業長遠發展與分配激勵關系的基礎上,市屬公立醫院、學校、新聞媒體可按規定程序自主分配崗位績效工資。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市屬公立醫院和新聞媒體事業單位可自定標準,實行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特殊津貼、安家補助等激勵保障制度。
《實施辦法》的出臺,是丹東市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在落實和保障用人主體自主權方面取得的創新突破,讓用人主體在人才的“引育留用”上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和自主權,有利于調動激發人才選用活力,有利于精準有效引進各類人才,有利于提升廣大人才干事創業熱情,有利于營造寬松和諧的人才發展環境,將為丹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堅強的人才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