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錦州市深入實施科技企業梯度培育工程,著力提升科技型企業規模和質量,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明晰培育路徑、健全培育體系,加速培育高成長性科技企業,為錦州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注入強大活力。
加強頂層設計和謀劃。錦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企業培育工作,先后召開錦州市校地融合發展工作大會、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座談會等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專題審議相關議題,出臺了《錦州市科技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實施方案》《錦州市“聚焦產業、校地融合”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培育工作方案》《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建設良好科技生態,支撐錦州市產業振興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文件,扶持科技企業快速成長。
明晰科技企業培育路徑。明確培育重點企業,根據行業特征、企業規模等建立動態調整的高成長性科技企業重點培育庫,整合特色優質服務資源對入庫企業實行精準、持續支持。實施分類梯度培育,以企業上年度營業收入規模劃分培育層次,即科技雛鷹企業(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下)、科技小巨人潛質企業(年營業收入0.2億~1億元)、科技小巨人企業(年營業收入1億~10億元)、科技領軍企業(年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上)等4個梯度,對各層次企業精準施策。完善工作機制,常態化、制度化做好對接服務,構建市、縣(市、區)、產業園區三級聯動培育機制,營造產業園區與科技型企業共生共贏局面。推進企業培育措施由“資金支持”向“服務支撐”轉變,對發展前景較好、有意愿、有基礎、有較好示范帶動效應的科技企業予以重點扶持。
健全科技企業培育體系。一是打造孵化體系。促進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孵化載體承載能力提升,充分利用現有國家、省、市企業技術中心以及省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資源,服務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145家(支)。二是打造平臺創新體系。組建首批51家科技企業牽頭的市級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全市布局實施186個科技創新項目。三是打造人才支撐體系。以科技創新平臺為載體,以政府引導支持、科技企業作為引進主體的形式,將專職、柔性等方式相結合,吸引21個(支)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來錦創新創業。四是建立服務體系。深入企業征集需求173條,幫助解決22個難題,確保政策紅利不折不扣落實到位。五是增強創新供給體系。充分發揮錦州高校院所資源優勢,深化完善“校地聯席工作會議”運行機制,推進校地校企人才“雙向掛職”,開展“智聯錦城”“智匯錦城”系列品牌活動,進行產學研精準對接。六是完善投入體系。爭取到國家、省級各類科技項目35項,資金合計9000余萬元,助力21家高新技術企業獲政府性融資擔保流動資金貸款4.04億元,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以銀行信貸和風險投資等金融資本為支撐,以民間投資為補充的科技投入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