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振春

比爾·蓋茨夫婦。
5月3日,比爾·蓋茨夫婦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突然宣布離婚、結束長達27年的婚姻,讓人唏噓不已。在公眾為其二人婚姻慨嘆的同時,人們也將目光投向了1300多億美元財產分割問題,以及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簡稱“蓋茨基金會”)的未來。
美國慈善文化發軔于英國,美國現代基金會也是建立在英國慈善基金會的規則與實踐之上。從1743年富蘭克林創立北美新大陸第一家慈善基金會——“美洲博學協會”起,美國的慈善基金會發展迅速,現在的慈善基金會多如牛毛,舉不勝舉。美國是慈善基金會發展最為完善的國家,涌現出一大批像洛克菲勒和卡耐基這樣的大慈善家。卡耐基是蓋茨的崇拜對象,他的《財富的福音》以及慈善理念深深地影響著蓋茨,蓋茨也逐漸實現從軟件巨頭領袖向“世界最偉大的慈善家”這一角色的轉型。1986年,蓋茨創辦的微軟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自1987年開始,蓋茨就出現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1995年首次登頂全球首富,之后多年蟬聯這一桂冠。微軟上市伊始,蓋茨99%的財富集中于微軟股票。此后,蓋茨一邊開始減持微軟股票,一邊摸索建立個人財富管理體系。1994年,為優化財富結構,分散投資,降低風險敞口,蓋茨成立家族基金公司——瀑布投資公司,由財務顧問邁克爾·拉爾森掌舵,蓋茨是唯一合伙人。拉爾森的財富管理策略以價值投資為基礎——尋找扎實、低價股票的長線做法,專注于購買和持有實體公司,而不是高增長的科技股。瀑布投資公司專門負責蓋茨個人財富的管理。2000年,蓋茨把其創辦的兩個慈善機構(威廉·蓋茨基金會和蓋茨學習基金會)合并,成立了蓋茨基金會。2006年全球第二富豪巴菲特承諾將其高達310億美元的資產捐贈給蓋茨基金會。同年,蓋茨將基金會一分為二,分別是基金會和信托基金,基金會即信托基金的受益人,二者均為私人基金會。基金會的受托人是蓋茨夫婦和巴菲特,信托基金的受托人只有蓋茨夫婦。簡單地說,基金會和信托基金均為信托架構,其中基金會負責“花錢”(慈善事業運營、資助慈善項目),信托基金則負責“賺錢”(蓋茨夫婦與巴菲特捐贈本金的投資管理)。屆時,蓋茨財富的三大塊版圖最終拼成:家族基金負責個人財富的管理,信托基金負責公益財富的管理,基金會負責公益財富的支配。同時,蓋茨還會將個人財富捐贈給信托基金轉成為公益財富,即實現從實業資本向社會資本的華麗轉身。在美國,開展私人慈善基金會可以享受聯邦所得稅豁免,因此,蓋茨夫婦的這番操作,除了完成慈善目標之外,還能減少他們的遺產稅負擔。
蓋茨基金會現已成為全球同類私人機構中規模最大的私人慈善基金會,它關注性別平等、全球發展計劃、全球增長與機會計劃和全球健康計劃等六個領域。在基金會內部,蓋茨夫婦目前關注的領域各不相同,梅琳達花更多的時間支持婦女問題,而蓋茨一直關注清潔能源項目。截至2020年,蓋茨基金會在全球135個國家捐贈資助金額累計548億美元,基金會目前有員工1600多人,在世界很多地方設有辦事處,每年捐贈數十億美元用于資助旨在消滅傳染疾病和減少貧困的項目。
中國政府與蓋茨基金會都懷有同樣的愿景,即構建一個讓每個人都能過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生活的世界。2007年蓋茨基金會在中國設立代表處,在以下兩個方面為中國提供支持:一是支持中國應對國內健康和發展挑戰,重點是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加強基層衛生保健,改善兒童營養,促進慈善發展與合作;二是支持中國為促進全球健康與發展做出貢獻,重點是消除瘧疾,助力農業發展,推動健康產品創新和監管改善,支持公共衛生設施技術革新和商業化推廣等。
新冠疫情發生后,中方科研機構與蓋茨基金會就新冠病毒致病、防治等開展合作研究。蓋茨基金會還宣布了新的捐款,資助新冠病毒診斷工具、藥物和疫苗研發,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并反對借疫情搞污名化。習近平主席2020年2月20日在給比爾·蓋茨的回信中,對蓋茨基金會予以了高度贊許:“蓋茨基金會很早就加入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動,發揮了積極作用。我支持蓋茨基金會同中方有關機構的合作。”
蓋茨基金會的成長最好地詮釋了“慈善資本主義”這一理念,即將資本投入慈善事業,自行監管以求獲得最高的社會投資回報率。慈善資本主義精神的要素有兩個:一是認為捐贈是一種責任;二是認為自己是問題的解決者,企業家或許確實能改善世界。然而,“慈善資本主義”也備受質疑。成立慈善基金會有時被視為“不慈善的慈善”之舉。早在一個世紀以前,洛克菲勒基金會就被美國總檢察長譴責為“使巨額財富傳承下去的無限期計劃,完全不符合公眾利益”。在美國,慈善業正在成為一個強大的勢力中心,在某些領域,甚至可以影響社會的議程,慈善款項背后的私人力量足以與國家抗衡。同樣,蓋茨基金會在美國也受到一些人的批評。
到目前為止,蓋茨基金會“運作如常”,很多人對蓋茨基金會的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然而,籠罩在離婚陰影下的蓋茨基金會的未來還是不免令人擔憂。正如舊金山的離婚事務律師莫妮卡·馬賽所言,“在我所經手過的離婚案例中,很多盡管看起來是經過協商的和平分手,最終雙方可能還是會傾向于把基金會一分為二,這樣才會在各自的領域享有更多自主權,不受另一方的干涉。”由于蓋茨夫婦各自擁有一個獨立的項目——比爾的項目是蓋茨創投(Gates Ventures),梅琳達的項目是樞紐創投(Pivotal Ventures),蓋茨基金會內部已經普遍擔心基金會的發展重心會發生變化。即使這對夫婦沒有離婚,蓋茨基金會也處于變化之中,它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組織。
首先,在機構人員擴編上和布局上,蓋茨和巴菲特意見已經相左。其次,蓋茨基金會高層發生變動是一種必然。2020年9月,蓋茨的父親、曾擔任基金會聯合主席的老比爾·蓋茨去世,而第三受托人巴菲特已年滿91歲,遲早會退出現有崗位。因此,基金會董事會未來的構成也處于變動之中。最后,基金會未來的運作將取決于蓋茨夫婦二人在離婚之后最終將采取怎樣的合作方式,而這種合作方式肯定不同于現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