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邦春 黃富萬

農技專家進田間地頭指導、舉辦蜂產業經驗交流會、荷花塘農莊獲省科普教育基地稱號……近年來,贛州市贛縣區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總目標,以提升農民科學素質為抓手,以打造科普示范基地為引領,積極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走出了一條科技興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發展新路子。
狠抓農業科技創新,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圍繞臍橙、油茶、蔬菜、甜葉菊、蜜蜂、湖羊等農業特色、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的科技需求,精準把握市場發展變化,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因地制宜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大力以科技助推產業發展。
大力推廣農業新品種。大力推廣“譜星33號”、貝貝南瓜、玉脂黃瓜、米苦瓜、螺絲辣椒、紅陽獼猴桃、金艷獼猴桃、金桃獼猴桃、黃金蜜柚等果蔬、甜葉菊新品種33個,建立蔬菜新品種示范基地18個、甜葉菊種苗繁育基地12個。
著力推廣農業新技術。在臍橙、油茶、蔬菜、甜葉菊、蜜蜂等產業,重點推廣應用了中蜂人工育王、低質低效林改造、農田土壤改良、果蔬水肥智能控制、臍橙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新技術21項,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提升了產業發展質量。
深入推廣農業新裝備。大力引進新裝備、新設備,著力提升勞動生產率,重點示范應用了智能噴滴灌設備、頂部豎式通風大棚、大棚王專用旋耕機等新裝備、新設備,極大地促進了主導產業發展。
加強科技型農企培育。組織贛隆農業、春土生態農業、天德生物、利華獸藥等5家公司申報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園區高新技術企業將超10家,組織申報科技型中小企業10家。
提升農民科學素質,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始終把創新擺在重點位置,通過科技項目實施、產學合作、科技培訓等途徑,農業產業科技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大力培育農業科普示范基地。加快農業科普示范基地建設,打造了荷花緣、長洛蜜蜂學院、貝之芬、春秋農莊、銘宸蔬菜等一批集科普教育、采摘體驗、休閑觀光為一體的農業科普示范基地和鄉村旅游點,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促進了科普觀光休閑旅游業發展。
持續抓好科技惠農項目實施。組織一粒紅塵、軒轅春秋、贛玖農業、壹稻農業、祈亮農業等5家企業以及盛榮獼猴桃、貝之芬養蜂、長連富農業等3家合作社申報獲批實施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8個,獲得項目資金300萬元。組織申報實施省級“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科技項目2項,項目資金20萬元。組織申報省級重大科技研發專項1項、市級科技項目6項。通過項目實施,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發展。其中貝之芬養蜂合作社引進抗病性強、抗逆性強、采集力強的優良蜂種60箱,發展蜂群100余箱,收割優質成熟蜜近1000千克,帶動石芫鄉65戶脫貧農戶發展養蜂產業,并開發了“臍橙汁蜜”新產品,豐富了蜂蜜產品品類,提升了市場競爭力。壹稻農業和盛榮獼猴桃專業合作社生產的富硒大米、富硒獼猴桃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親睞。全標生物公司省級重大科技研發專項“嬰幼兒營養食品制造關鍵技術研究”已通過立項公示,即將獲得省科技廳支持,對促進嬰幼兒營養食品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著力強化產學研交流合作。推動、強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與贛縣區農業企業合作,推動、支持江西一粒紅塵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華南農大、中山大學、廣東高質資源環境研究院、南昌大學等單位合作,開發了“即食茶樹菇”等新產品,有效延伸產品鏈條,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貝之芬蜂蜜合作社與江西省養蜂研究所進行了交流合作,多名專家到基地現場指導、調研。
開展系列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借助江西省科技廳特派團專家團隊力量,充分發揮江西省科協“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工程”和江西省農函大工作平臺,開展了臍橙、油茶、蔬菜、甜葉菊、湖羊、蜜蜂等產業技術培訓和現場技術指導60期,培訓了農民和產業大戶7600余人次。
作者簡介: 何邦春,贛縣區科協;黃富萬,贛縣區教科體局。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