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個母親,也是一個‘童伴媽媽,工作就是關愛更多的孩子,雖然很辛苦,但是也有收獲,有做母親的獲得感。”談起擔任“童伴媽媽”,每天奔波于婺源縣城、鄉村幼兒園和童伴之家“三點一線”的婺源縣賦春鎮甲路村的張妙鳳說道。今年40多歲的張妙鳳是一名鄉村幼兒園老師,從教十幾年來,她將青春歲月全部奉獻給了幼教事業。張妙鳳丈夫在外務工,大兒子在外上大學,小兒子在縣城讀初中。為了“監督”小兒子學業,她白天在鄉村當“媽媽”,晚上回縣城當“保姆”,將時間和精力全部奉獻給了孩子,一年到頭鮮少有個人閑暇時間。
爭當“愛心媽媽”,守護兒童成長
“童伴媽媽”這個角色,可謂既普通又偉大:普通的是,將村里留守兒童的福利、安全、健康等都納入服務范疇,工作并非“高大上”;偉大的是,擔任留守兒童的守護者,就要犧牲大部分陪伴自己孩子的時間。2019年5月,張妙鳳受人推薦,并經“考評”擔任起了“童伴媽媽”。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她將自己的小兒子全托給學校老師,自己在城鄉“三點一線”間奔波勞碌,力求工作、家庭“兩不誤”。
擔任甲路村“童伴媽媽”伊始,張妙鳳心里很迷茫,不知從何入手,一頭霧水。后來,通過學習培訓和實地考察,她慢慢從“門外漢”轉身為“業務通”。2019年8月1日,甲路村“童伴之家”正式啟用,成為婺源首個開放點,并在中國扶貧基金會主辦的“童伴之家”主題裝飾和特色活動評選中榮獲第三名,為留守兒童送來了“福音”。截至今年4月,張妙鳳共收集整理甲路村18周歲以下孩子資料512人,其中留守兒童117人、精準扶貧兒童17人、離異單親兒童25人,并全部建立兒童檔案,確保“有據可查”。
工作雖然艱辛,但是張妙鳳不辱使命,不怕吃苦,她堅持“童伴之家”每周末開放16小時,寒暑假每周至少開放36小時。張妙鳳還根據地方習俗、兒童興趣等,每月按時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成立甲路村“童伴之家”腰鼓隊,還聯系大學生志愿者與留守兒童開展多元化的“結對幫扶”活動,帶領孩子們開闊視野,探求知識。截至2021年4月,甲路村“童伴之家”共開放1457小時,開展特色主題活動24次,開展日常活動165次,服務兒童5905人次,受益家長187人次。
爭當“真心媽媽”,贏得各界支持
“眾人拾柴火焰高。”為了守護孩子成長,張妙鳳“借智借力”開展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她不僅積極聯系當地志愿者和愛心人土,為留守兒童送溫暖,她還聯合婺源縣金子愛心協會開展知識競賽、手工繪畫等活動,啟迪孩子智慧,開拓孩子視野。其中,在“世界兒童日”畫作征選活動中,甲路村留守兒童張美玲榮獲了中國扶貧基金會頒發的榮譽證書。
雖然甲路村留守兒童與困境兒童人數較多,工作開展難度較大,但張妙鳳不畏困難,堅持每月定期家訪,與家長面對面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家庭環境、功課學習和心理健康等真實情況,與家長交朋友,與孩子建感情。家訪過程中,她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情況勤作記錄,跟蹤掌握,針對個案情況進行分類管理,因戶施策,讓孩子們在陽光下茁壯成長。由于張妙鳳的真心付出,甲路村委會非常重視“童伴媽媽”項目,并決定大力支持該項目,村委會把最好的場所裝修一新,用作“童伴之家”,大力宣傳“童伴媽媽”,號召社會愛心人士捐錢捐物,為“童伴之家”發展“鋪路搭橋”,讓家長放心,讓孩子開心。
2020年8月,經張妙鳳“牽線”,外地大學生志愿者來到甲路村“童伴之家”開展夏令營活動,得到了家長和孩子們的普遍歡迎。后來,張妙鳳守護孩子的感人事跡在江西電視臺播出后,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和贊譽,迎來了更多志愿者的幫助與服務。今年“五一”期間,外地志愿者再次來到甲路村“童伴之家”與留守兒童開展豐富多彩的幫扶活動。張妙鳳用真心服務和真情付出,贏得了社會廣泛贊譽。
爭當“強心媽媽”,收獲累累碩果
張妙鳳在被推薦擔任“童伴媽媽”時,對這份工作充滿熱情,滿懷期待。但在工作伊始,由于家長的懷疑與不配合,也讓她一度陷入困境,甚至有了“退堂鼓”的念頭。但一想起孩子們一張張天真的笑臉,她就有了前進的動力與勇氣。“萬事開頭難,只要堅持下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困難終會解決,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當好‘童伴媽媽。”后來,張妙鳳用堅強的意志力與過人的忍耐力,打開了工作局面。
在組建甲路村“童伴之家”腰鼓隊過程中,當腰鼓隊“童子軍”出現在村民們的面前時,瞬間響起了陣陣熱烈的掌聲。有個小女孩還跑到張妙鳳跟前,深情地對她說:“謝謝您!老師,是您讓我感覺到了家的溫暖!是您讓我有了夢想和快樂!”那一刻,張妙鳳內心非常激動,她覺得付出再大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每當看到孩子們臉上天真的笑容,她就有了“母親”的獲得感、幸福感。
在日常家訪過程中,有一個小男孩引起了張妙鳳的注意。他叫小洪,今年11歲,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母親患有精神殘疾,生活起居由父親打理。由于他父親每天要外出干農活,對小洪照顧不周,伙食搭配不當,一日三餐沒有固定時間,有一餐沒一餐的,導致小洪身體發育緩慢,個子比較矮小。因為缺少關愛,小洪的性格有些孤僻,當張妙鳳來家訪時,他只會回答“不知道”“不愿意”。當張妙鳳問他為什么整天在家看電視,不出去玩時,小洪回答說沒有小朋友和他玩。“那你可以來‘童伴之家找小朋友玩啊。”“不去,不好玩。”面對小洪,張妙鳳的心都涼了,但她不放棄,既做他父親的思想工作,也主動帶小洪到“童伴之家”玩游戲,最終讓孤僻的小洪變得活潑開朗起來。如今,小洪幾乎每天都來“童伴之家”做作業或玩游戲,有時還主動向張妙鳳請教作業,并幫忙整理“童伴之家”物資等,成了“童伴之家”的小助手,也成了一個勇敢、自信、陽光的小男孩。
小洪“變身記”,是張妙鳳爭當“強心媽媽”的一個縮影。在她的教育和感化下,甲路村的孩子們“共建快樂家園,共享藍天幸福”,祖國的花朵健康茁壯成長著……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在張妙鳳的不懈追求與積極努力下,由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公益研究院、江西省慈善總會組成的督導組,來到婺源實地督查“童伴媽媽”項目時,甲路村“童伴之家”被督導組評為“三星級童伴之家”。
作者簡介:呂富來,江西省婺源縣文聯黨組書記、主席。
責任編輯:史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