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澤虎 吳際友 程勇 魏志恒 張珉 陳明皋 李華軍 黃小飛 呂勇 吳其軍



摘 要: 對1 a生烏桕苗木開展了GGR6促根處理及苗木培育密度試驗。結果表明:GGR6處理能顯著增加1 a生苗木Ⅰ級側根的數量,形成烏桕富根苗;隨著單位面積苗木株數的增加,苗木的苗高生長增加但地徑生長減小。根據試驗結果并結合生產實踐,烏桕合適的育苗密度為40株·m-2;因此,適宜的GGR6處理濃度和適當的育苗密度是培育優質烏桕苗的關鍵。
關鍵詞: 烏桕;富根苗;育苗密度
中圖分類號:S6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020(2021)01-0010-04
The Study on the Rich Root Seedling and Seedling
Density of Sapium sebiferum
Ma Zehu(1) Wu Jiyou(2) Cheng Yong(2) Wei Zhiheng(2)
Zhang Ming(2)
Chen Minggao(2) Li Huajun(2) Huang Xiaofei(2) Lv Yong(3) Wu Qijun(4)
(1.Dingcheng County Forestry Bureau in Hunan Dingcheng 4151000;
2.Hunan Academy of Forestry Changsha 410004;
3.Huangfengqiao State-owned forest farm in Youxian Youxian 412307;
4.Guanda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echnology Co., Ltd. in Hunan Changsha 410004)
Abstract: The GGR6 root-promoting treatment and seedling cultivation density experiment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1-year-old tree seedlings of Sapium sebiferu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GR6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grade I lateral roots of 1-year-old seedlings, forming T. tallow root-rich seedling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seedlings per unit area, the seedling height growth of the seedlings increases but the ground diameter growth decreases and the seedling quality decreases. In combination with production practice, the suitable seedling density of Tallow tree is 40 plants·m-2; therefore, the appropriate GGR6 treatment concentration and the appropriate number of seedlings per unit area are the key to cultivating strong seedlings of Tallow tree with rich roots.
Key words: Sapium sebiferum ; rich root seedling; Nursery density
烏桕Sapium sebiferum為大戟科烏桕屬落葉喬木,分布于黃河以南各省區,北達陜西、甘肅[1-2]。生長于海拔50~800 m的山谷或山坡混交林種。對土壤要求不嚴,喜光,耐寒能力較強,并且對二氧化硫抗性很強,是優良的秋色植物和生態林樹種,是“四旁”和園林綠化的優良觀葉景觀樹種[3],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國內外對烏桕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生理特性等方面[4-8]。營造烏桕景觀林、生態林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選擇壯苗造林,在生產實踐中由于沒有掌握烏桕育苗關鍵技術而造成大量次苗、劣苗,以致造林失敗[9]。實踐表明,只有在密度適宜且用GGR6促根的情況下才能培育出苗干粗壯、根系發達、造林成活率高的優質苗木[10]。因此,GGR6促根和適當的育苗密度是烏桕育苗的關鍵技術[11-13]。
本試驗旨在研究GGR6處理濃度和育苗密度對烏桕苗生長的影響,提出適宜的GGR6濃度和最佳育苗密度,為高質量培育烏桕苗木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時間與地點
試驗播種時間為2019年3月20日,試驗地設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周家店基地。該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其年平均氣溫為16.5℃,年平均相對濕度80%,年均降雨量1 220 mm,無霜期288 d。試驗地海拔80 m,土壤為第四紀紅壤,質地較粘,土壤肥力中等,土壤pH值5.0~6.5,試驗地內土壤條件基本一致。
1.2 試驗材料
選擇樹齡在20年以上,立地條件良好、生長旺盛、樹干通直、無病蟲害、結實量大、采光較好的優良母株作為采種母樹,于2018年11月采種,種子采收后,進行篩選,去除雜質及劣質種子,將好種子攤于干燥的室內陰干。于2019年1月進行種子浸種催芽,將種子放在40~50℃的溫水中浸泡12 h,用清水沖洗干凈后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溶液消毒10分鐘,再用濕沙層積與農膜覆蓋加溫催芽,當種子破胸時即可播種,試驗地苗床高20 cm,床面寬度為90 cm,床間距25 cm。播種方法采用條播,條間距25 cm,播種后覆黃心土1~2 cm,苗木出齊后,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病,用速滅殺丁800倍液防治食葉害蟲。在苗木生長期間,各項管理措施與一般常規圃地管理相同。
1.3 試驗設計與數據測定
(1)烏桕苗木GGR6富根壯苗試驗。
經過催芽露白的烏桕種子大田播種育苗采用條播,條間距25 cm、種子間距為10 cm。試驗設計:包括對照在內共設計4個GGR6濃度處理,即①0 mg·L-1(對照);②30 mg·L-1;③60 mg·L-1;④100 mg·L-1。本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每試驗處理噴施烏桕苗木30株,重復3次。于7月份開始每10天對烏桕苗木葉面噴施1次,連噴3次。生產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灌水和清除雜草。于2019年12月22日對試驗進行生長觀測調查,調查根長大于5 cmⅠ級側根數量以及苗木高生長和苗木地徑生長。用測樹圈尺和游標卡尺進行測量,苗高精確到1 cm,地徑精確到0.01 cm。
(2)烏桕苗木育苗密度試驗。
用經過催芽露白的烏桕種子,烏桕育苗密度試驗大田播種育苗采用條播,條間距25 cm、種子間距為8 cm。苗木高生長達10 cm后采用間苗的方式達到試驗密度要求。試驗密度(單位面積烏桕苗木株數)設計為6種,即①25株· m-2;②30株· m-2;③35株· m-2;④40株· m-2;⑤45株· m-2;⑥50株· m-2。隨機區組設計,4次重復。2019年12月22日對烏桕育苗密度試驗進行苗木生長調查。用測樹圈尺和游標卡尺測量苗高和地徑,苗高精確到1 cm,地徑精確到0.01 cm。
測定數據按小區平均數統計,采用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烏桕苗木 GGR6富根壯苗試驗
烏桕GGR6富根壯苗試驗對烏桕苗木根系生長、苗木高生長、地徑生長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見表1。
從表1可看出,烏桕苗木噴施GGR6溶液后苗木高生長、地徑生長以及Ⅰ級側根數明顯增加。采用60 mg/L或100 mg/L GGR6進行苗木葉面噴施,相比對照,苗高增加15 %以上,地徑增加14%以上,Ⅰ級側根數量提高75 %以上,從成本因素考慮,以采用60 mg/L的GGR6效果最佳。
2.2 烏桕苗木育苗密度試驗
烏桕育苗密度試驗,1 a生苗木地徑生長和苗高生長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單位面積烏桕苗木數量的增加,烏桕苗高生長相應增高,而苗木地徑的生長量下降明顯,烏桕是闊葉樹種,在烏桕苗木生產中,單位面積育苗密度過大,苗木受光不足,苗木地徑生長弱、質量差,造林成活率低。
烏桕單位面積育苗密度試驗苗高生長和地徑生長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
從表3可知,烏桕單位面積育苗密度試驗處理間的苗高生長、地徑生長存在顯著差異。
為了選擇出合適的育苗密度,我們對烏桕苗木密度試驗的苗高生長、地徑生長進行了多重比較分析(Duncan法),結果見表4、表5。
由表4可知:烏桕單位面積育苗密度①的苗高生長量與其它育苗密度的苗高生長量之間差異顯著;除單位面積育苗密度①外,其它單位面積育苗密度兩兩之間苗高生長差異不顯著。由表5可知:單位面積育苗密度①的地徑生長量與單位面積育苗密度②的地徑生長量差異不顯著;但單位面積育苗密度①和單位面積育苗密度②與其它單位面積育苗密度的地徑生長量差異顯著。
適宜的單位面積育苗密度應根據單位面積合格苗的數量來確定。據上述分析及烏桕苗木生產實踐,烏桕單位面積育苗密度以40株·m-2為宜。
3 結論
(1)GGR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一類無公害、非激素型的植物生理活性物質,具有提高根系活力、促進根系發育等作用,不同濃度GGR6溶液對烏桕苗木進行葉面噴施處理后,苗木根長大于5 cmⅠ級側根數、苗高生長與地徑生長在各處理間存在顯著差異,采用60 mg·L-1 GGR6溶液噴施烏桕苗木葉面,相比對照,苗木Ⅰ級側根數量增加75%以上,苗高增加15 %以上,地徑增加14 %以上。這表明GGR6能顯著促進苗木生長,即培育成富根壯苗,應用前景廣闊。
(2)1 a生烏桕苗木高生長、地徑生長與單位面積育苗密度關系顯著,隨著單位面積苗木株數增加,其苗高生長相應增加而苗木地徑生長顯著減小,苗木的質量顯著下降。因此,確定合理的烏桕苗木培育密度是提高烏桕苗木質量和單位面積合格苗數量的關鍵。
(3)根據試驗結果并結合生產實踐,烏桕合適的育苗密度為40株·m-2。
(4)本文通過分析1年生烏桕苗木不同GGR6濃度處理、單位面積不同育苗密度等對苗木生長的影響,提出了烏桕育苗的適宜GGR6濃度、單位面積適宜育苗密度。但在育苗生產中,不同的圃地、水肥、管護等措施乃至天氣條件也會影響苗木質量。因此,要想取得較好的育苗效果,除上述二項技術外,還要輔以良好圃地、水肥、管護等技術。
參考文獻
[1]中國烏桕[M]. 中國林業出版社 , 張克迪, 1994
[2] 金代鈞,黃惠坤.烏桕的地理分布和環境的關系[J].廣西植物,1984(01):71-80.
[3] 李冬林,黃棟,王瑾,金雅琴.烏桕研究綜述[J].江蘇林業科技,2009,36(04):43-47.
[4] 李淑嫻,劉菁菁,田樹霞,尹佟明.烏桕種子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研究[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5(05):1-4.
[5]曹福亮,蔡金峰,汪貴斌,張往祥.淹水脅迫對烏桕生長及光合作用的影響[J].林業科學,2010,46(10):57-61.
[6]Xiaojiang Li, Ying Wang, Feng Liu et al..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Glycine soja and G. max seedlings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GsGSTU24 and GsGSTU42 genes under submergence stress[J].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2020, 171.
[7]陳敏旗. 澇漬脅迫對山烏桕、烏桕生理生化特性影響的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7.
[8]Hong-Bing Liu,Hua Zhang,Jin-Hai Yu,Jian-Min Yue. New diterpenoids from Sapium discolor[J].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2015,17(12).
[9] 植物生理學實驗[M].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蔡慶生, 2013
[10] 植物生理學實驗教程[M]. 中國林業出版社, 路文靜, 2012
[11]張玉臣,周再知,梁坤南,馬華明,黃桂華,林明平.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對白木香扦插生根的影響[J]. 林業科學研究,2010,23(02):278-282.
[12]王慧,樓爐煥,朱小樓.不同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對西南衛矛和衛矛扦插生根的影響[J].浙江林學院?? 學報,2010,27(01):155-158.
[13]王藝,賈忠奎,馬履一,鄧世鑫,朱仲龍,桑子陽.4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對紅花玉蘭嫩枝扦插生根的影響[J].林業科學,2019,55(07):35-45.
(責任編輯:唐 嵐)
收稿日期:2020-09-18
基金項目:湖南省重點研發計劃“綠色宜居鄉村生態景觀營造技術研究與示范”(2018NK2051)。
作者簡介:麻澤虎(1977~),男,工程師,湖南常德人,主要從事森林培育工作。
陳明皋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