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 燕
展望未來,“上海精神”將為推動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2021年是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0周年。作為唯一一個在中國成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上合組織成員從“上海五國”起步,到“上合六國”,再到擴員后的8個成員國、4個觀察員國和6個對話伙伴國,其功能也不斷豐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內部聚合力和地區影響力不斷提升,并構建起以“上海精神”為核心的國際關系新準則和地區合作新模式,樹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典范。展望未來,“上海精神”將為推動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上合組織在成立之初就以建立公正平等的國際關系為己任,其《成立宣言》指出,上合組織的宗旨是加強各成員國間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鼓勵各成員國在多領域有效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在實踐中,各成員國對內互不干涉內政、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對外構建起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建設性伙伴關系,開展多元合作,密切同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伙伴關系,致力于全球問題的解決。

2021年4月26日,青島,在山東省膠州市方圓體育館舉行的上合博覽會上,與會嘉賓在觀看機器人表演
2015年《上海合作組織至2025年發展戰略》明確,“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是“上海精神”的原則,也是上合組織成員國關系的基礎。在“上海精神”引領下,各成員國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差異,睦鄰友好、平等互信,遵守國際法準則,相互尊重利益與關切,平等相待,反對霸權,依據自身國情,積極開展雙邊和多邊互利合作,構建起新型國家關系。
2018年6月,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我們要繼續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同舟共濟,精誠合作,齊心協力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攜手邁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淸潔美麗的世界。”近兩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遍布全球和百年大變局交織背景下,習近平主席呼吁上合組織努力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安全共同體”“發展共同體”“人文共同體”。“四個共同體”進一步豐富了“上海精神”的內涵,為疫情期間及后疫情時代上合組織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極大提振了各國信心。習近平主席還倡導以實際行動踐行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維護國際秩序,重申中國對多邊主義的鄭重承諾。目前,以多領域合作、實現共同安全、共同發展、文明互鑒的上合組織新型區域合作模式正全面展示其優越性,并為世界和平、經濟繁榮發展做出貢獻。
作為以安全為主要功能的國際組織,上合安全合作從最初以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為主的傳統安全合作,擴展到建立地區反恐機制、地區禁毒機制、水資源協調機制為代表的非傳統安全領域。各成員國間簽訂了一系列安全合作文件,建立了安全機構官員定期會晤機制,強調堅持開放、透明、不針對第三方原則,主張各國結伴而不結盟,不以對抗方式解決國家間分歧和爭端,形成以“共同安全”為表現形式的新安全觀。2004年初,上合組織地區反恐中心在塔什干正式啟動,各國攜手打擊“三股勢力”,共享情報信息,開展聯合軍演,共建特種部隊,地區反恐合作成效明顯。上合組織的反恐和安全合作務實高效,確保了本地區安全穩定大局,也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堪稱跨區域性和全球性國際組織安全合作的典范。
上合組織覆蓋全球約半數人口,該地區既有資源大國,也有制造業強國;既有能源產出大國,也有能源消費大國;既有科技強國,也有科技相對落后小國,經濟發展特色比較明顯,互補性也很強。上合組織強調各國發揮自身優勢,追求互利雙贏、多贏,推動共同發展,而不是損人利己、把自身發展建立在別國貧窮基礎上。在這種新發展觀指導下,上合組織制定了區域經濟合作的長期計劃,明確經濟合作目標,大力推動能源、科技、信息、交通等領域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以及各國發展戰略對接。20年間,上合組織對內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自由化的相關制度性安排不斷完善,對外積極尋求同全球、區域性多邊平臺開展合作,多個公路鐵路、能源運輸管網建設項目先后落地,成員國互聯互通不斷升級,并創建了青島上合示范區。上合合作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世界發展繁榮探索了新路。
隨著成員國之間交流的不斷深入,上合組織文化合作呈現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發展態勢。自2008年起,成員國每年舉辦一次“教育無國界”活動,為各國學者交流提供平臺。上合組織還推動成員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創辦了70多所上合組織大學,這些大學作為培養復合型國際化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拉近各成員國高等教育體系、探索建立成員國間統一教育空間上成效顯著。上合組織還推動各國合作開展新技術研究,舉辦學術論壇,開展智庫交流和科技交流,并積極鼓勵青年交流。2016年由中國發起并舉辦的“上海合作組織青年交流營”活動,吸引了俄、哈、吉、塔等10國青年代表,到2019年已先后邀請上千名上合組織國家師生來華交流,為拓寬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間青年交流渠道、加深年輕人相互了解和友誼做出了貢獻。
上合組織還充分發掘成員國旅游資源,推動各國旅游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民心相通。中俄最先互辦旅游年,新冠肺炎疫情前,兩國每年游客交流達到300-400余萬人次。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期間,約10萬中國游客赴俄觀賽或旅游。哈薩克斯坦利用草原文化,積極開發獨具特色的民俗游、生態游、狩獵游等旅游產品,吸引中國游客。烏茲別克斯坦則依托古“絲綢之路”文化,開發文化古跡游覽。此外,上合國家各種藝術節、“文化展示周”“文化大集”“青年夏令營”不斷推出。

2021年6月3日,首屆上海合作組織民間友好論壇在武漢開幕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2020年12月初,在上海還舉辦了以“團結抗疫,守護共同家園”為主題的上合國家兒童畫展,吸引了數萬名游客參觀,通過孩子的筆觸描繪了對健康、和平與人類美好未來的向往,展現出上合各國患難與共、共克時艱的深厚情誼和團結抗疫、守護共同家園的強大精神力量。
20年來,上合組織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問題和挑戰仍需重視。美、歐等勢力介入,加劇了上合組織地區各種關系的復雜性;吉、塔、烏之間、印巴之間、中印之間存在邊界爭端;各國因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政策法規不同,管理部門行政效率不一樣,給相互間經貿合作帶來制約和限制;由于文化多樣、語言多元、風俗習慣不一,教育合作、人文交流水平不對稱。各國在旅游、公共衛生等條件上也參差不齊。此外,上合地區宗教信仰多元,隨著世界和地區形勢的不斷變化,宗教極端勢力、民粹主義、恐怖主義也呈現新特點,給地區的整體安全穩定帶來威脅。
盡管形勢復雜,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正以不可逆轉之勢向前迅速推進。在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理念后,將上合組織打造成為一個各成員國價值共享、安危共擔、互利共贏和情感共鳴的新型地區合作組織成為上合組織的新目標。各成員國在共同價值、共同安全、共同利益和共同情感維系下,構建起上合價值共同體、安全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情感共同體,將上合組織打造成“團結互信的典范”“安危共擔的典范”“互利共贏的典范”和“包容互鑒的典范”,為新形勢下上合組織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上合組織已經開啟新篇章,放眼未來,后疫情時代世界各國或將面臨各類棘手難題。但在“上海精神”的引領下,上合組織將繼續為地區乃至全球安全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貢獻獨有的力量。在這個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上合組織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進一步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貢獻“上合智慧”。展望未來,百年變局中的“上合力量”,將不斷致力于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完善,為世界描繪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