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鳳,尹海華,彭寶利,華 玉
(唐山學院 辦公室,河北 唐山 063000)
唐山建材工業學校創辦于1979年,始稱國家建筑材料工業總局唐山建筑材料機械技工學校,1995年起在技工學校的基礎上開辦唐山建材工業學校,2002年6月并入唐山學院。并入高校,即標志著它完成了職業教育的歷史使命。而對其23年的辦學歷史進行記述和總結,弘揚其辦學精神,傳承其文化底蘊,以滋養職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梳理了唐山建材工業學校的辦學歷程和發展成果,對其在發展進程中形成的校史文化進行了提煉,以挖掘其豐富而寶貴的教育理念,這對于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1978年,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急需大量具備專業技能的建設者。在這樣的大背景下,1978年9月8日,國家建筑材料工業總局(以下簡稱國家建材局)發布(78)建材計字[664]號文件《關于征求建立建材工業技工學校校址的意見》,指出“做好技工培訓工作是加速建材工業發展和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措施”(1)唐山建材工業學校檔案(1978年)。。12月20日,國家建材局確定了六所技工學校:上饒建材礦山地質技工學校、唐山建材機械技工學校、秦皇島玻璃工業技工學校、四川非金屬礦技工學校、江油水泥工業技工學校、大連水泥工業技工學校(2)同上。。1979年2月,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同意建立國家建筑材料工業總局唐山建筑材料機械技工學校(簡稱唐山建材機械技工學校)。
唐山建材機械技工學校以唐山水泥機械制造廠為依托,以廠辦技工學校為基礎(3)唐山建材工業學校檔案(1979年)。。在1979年首次開設了鑄造工藝、焊工工藝、鉚工工藝3個專業,面向唐山地區招收了64名學生,暫時在廠辦技工學校原校址上課。由于受建校初期校舍及師資條件的局限,1980年、1981年兩年學校未招生。首屆64名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和實踐,于1981年7月10日畢業。1979年起,學校開始在唐山水泥機械廠東南側籌建新校區,于1982年9月在唐山市河北路副13號落成,辦學條件大大改善,為學校持續發展奠定了較好基礎。
1981年到1982年,北京鋼鐵學院、西安交通大學、山東建材學院等高校的40余名本專科畢業生被分配到學校任教,1983年以后又陸續有大中專畢業生來校,大大加強了教師隊伍的力量。
1982年開始,國家建材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對從業人員專業技能的要求不斷提升,因此,學校當時的主要任務是承接全國建材行業在職職工的技能培訓,以及企業定向招生的入職培養等。1982年10月,首批進入學校進行培訓的是江蘇省淮海水泥廠新入職的89名青年工人,分鉗工和鉚工兩個專業,學期一年。1983年,學校招收的學員不僅包括河北省建材局送培的各市縣水泥廠在職崗位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而且擴展至山東、河南、貴州、陜西、湖北、江蘇、安徽、浙江、遼寧、上海等地的建材企業在職和新入職員工,主要開設水泥工藝、玻璃工藝、鉗工工藝、自動化儀表等專業。此后學校招收學員的地區范圍繼續擴大,專業隨著全國各地需求的增加又加設了壓力容器無損探傷、自動化儀表、機械等短線工種。1984年為培訓人數最多的一年,招收各地學員607人,涵蓋9個專業(見表1)。至1987年,培養范圍覆蓋2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涉及全國340多家水泥廠、建材廠、玻璃廠。畢業生成為我國建材行業一支強有力的專業技術骨干隊伍,他們當中的相當一部分人成為了工程師、車間主任、廠長,有的還成為了公司總經理、局長、地委書記等,為我國建材行業的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表1 1984年唐山建材機械技工學校行業技工培訓一覽表
1984年9月,學校在校生人數增加到901人,達到了預計900人的招生規模,開設專業12個,包括水泥工藝、玻璃工藝、建材機械、鍋爐無損探傷等。1986年10月,國家建材局決定,學校劃歸于中國建筑材料及設備進出口公司管理(4)唐山建材工業學校檔案(1986年)。。1987年,學校與唐山市勞動局聯合成立了“唐山市聯辦勞動技工學校”(5)唐山建材工業學校檔案(1987年)。。學校在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人才的同時,繼續在國家建材局的領導下,接收新疆、青海、陜西、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在職、新入職和定向培訓學員。學校以高質量標準為全國培養技工的工作獲得了行業贊譽。
1986年11月,勞動人事部和國家教委發布了《技工學校工作條例》,對技工學校辦學方向、辦學規模、專業設置等作出進一步規范,并針對一些地方政府將技工學校改為中等專業學校的做法,提出已經批準開辦的技工學校不準改為中等專業學校或其他性質的學校的要求,以確保技工學校持續健康發展[1]。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入,我國建材企業進入穩定發展時期,各企業在職及新入職學員培訓任務開始減少,學校的招生對象逐漸轉向唐山地區的應屆畢業生。1988年以后,學校面向唐山的五區十縣招生,同時也為唐山發電總廠、唐山鋼鐵公司、冀東水泥廠等大型國有企業定向培養技能型人才。根據地方經濟發展和新興產業興起的需求,學校在保留傳統技工專業的基礎上,逐步增設了計算機應用、市場營銷、旅游和導游、制藥等新型技能專業,學制三年。
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發布,提出要力爭職業技術教育有一個大的發展,并強調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要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密切結合起來,著重職業技能的訓練。1986年發布的新的《技工學校工作條例》中也特別強調了技工學校的教學必須著重操作技能的訓練。為使技能人才培養更好地適應時代需求,唐山建材技工學校加快了教學改革的步伐。學校教學從實際出發,在加強學生學習文化課和專業理論課的同時,更注重提高他們的實踐技能,目的是培養動手能力強、有創新精神的合格學生。學校率先在機電類專業實行“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即由專業課教師同時擔任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的教學任務,將專業設備和教學設備同置一室,并將專業理論課與生產實習、實踐性教學環節重新分解、整合形成新的專業核心課,安排在專業教室或實習車間進行實踐教學。這種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為一體的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的理論和實踐相分離的教學模式,以技能訓練為主線,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從1990年開始,學校連年有多名在校生在河北省及唐山市技工技能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獲河北省技術能手、唐山市青工比武狀元等稱號;多名教師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1名指導教師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學校教學改革的成果顯著,畢業生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并深受歡迎。1992年6月,國家建材局副局長黃書謀來校視察;1993年6月,國家建材局在唐山建材技工學校召開局直屬院校校產結合工作研討會,學校教學改革的成果和校產結合的經驗得到了與會者的高度肯定。由于辦學成績顯著,河北省勞動人事廳連續三年授予學校一九九〇年度、一九九一年度和一九九二年度技工學校先進單位稱號;1993年,學校被河北省勞動廳命名為“河北省重點技工學校”;1994年,學校被勞動部批準為“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到1994年,學校辦學規模已達1 200人,開設專業15個(6)《唐山建材工業學校簡志(1979-2002)》。。
1994年3月,國家教委印發《關于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招生與就業制度改革的意見》,指出中等專業教育是需要大力提倡和發展的重要教育領域。此后,各地一些條件較好的技工學校開始兼辦中專教育。1995年6月經河北省政府批準,學校在技校教育基礎上開辦了唐山建材工業學校中專教育,并于當年開始面向地方招收中專學生。同年,經勞動部批準,學校設立了職業技能鑒定所(7)唐山建材工業學校檔案(1995年)。。
學校堅持中專職業教育和技工教育協調發展,一方面在中專職業教育中加強相關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專業管理知識的教學;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多年技工教育的實踐教學優勢,繼續強化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不斷創新教學模式。
1.探索項目驅動和場景模擬教學法
為培養技術型人才,學校在同類學校中率先探索項目驅動教學法,即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個項目小組,獨立制定工作計劃,并在教師指導下完成項目任務,最終接受評價。并在水泥工藝、旅游服務類各專業實踐教學中采用場景模擬教學法,把現代企業的生產環境搬到實訓室,在模擬場景空間和模擬項目背景下讓學生獲得具有真實感的綜合訓練,使其盡快適應現代企業環境。1997年4月,經河北省勞動廳技工教學質量評估驗收,學校被評為“教學管理質量優秀單位”。
2.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采取多種途徑,培養既能從事專業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技術訓練,既有教師資格證書又有相應技師、會計師、工程師等中級及以上技術職稱證書的“雙師型”教師。一是以老帶新;二是充分利用校內實驗室和實習車間提高教師的技能水平;三是讓教師深入企業實踐鍛煉,與唐山地區及周邊多家工礦企業建立密切聯系;四是不斷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的政策支撐。
1999年,國家加快了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步伐。這一年,學校在省市政府支持下,在機電、計算機應用兩個專業開展了與高校聯辦“3+2”模式的中職高職聯合培養試點。1999年12月,國家機構改革深入推進,學校劃轉至河北省勞動廳管理。2002年1月,學校劃歸唐山市勞動局管理。2002年6月,經河北省政府和唐山市政府批準,唐山建材工業學校實質性并入唐山學院,由中專教育提升為高職高專教育。
唐山建材工業學校從1979年創辦到2002年并入唐山學院,其間走過了23年的歷程,由建校初期3個專業、64人的辦學規模,發展到2002年在校生人數超過1 000人。23年間,唐山建材工業學校為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400多家企業培養培訓了初中級建材專業人才總計9 400余人,成為涵蓋硅酸鹽工藝類、機械加工制造類、電工電子類、計算機信息類、商貿服務類等15個專業類別的優質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
唐山建材工業學校的前身——國家建材局唐山建材機械技工學校曾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對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材、冶金等行業2 700余名員工進行了在職培訓或職前培訓,其中在1979年至1987年間學校基本以為全國培訓為主,共培訓近2 000人;1988年至1994年前后又為全國各地培養培訓700余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技術工人短缺的狀況,造就了強有力的技術工人和技術骨干隊伍,為我國改革開放后建材工業發展和各行各業建設作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
國家建材局唐山建材機械技工學校曾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以服務水泥行業為主的部屬建材技校,具有很強的師資力量和較好的辦學條件;在開辦中專之后,唐山建材工業學校則成為了集技校、中專為一體,具有職業需求預測、職業培訓、技能鑒定和就業服務等多種功能的綜合性中等職業學校。辦學23年間,學校始終與唐山市的建材及相關企業保持著緊密聯系,在服務全國的同時,為唐山市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3年間學校共為唐山及周邊地區輸送技工、中專合格畢業生6 700余人。他們以熟練的操作技能和扎實的理論知識,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贏得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唐山建材工業學校誕生于企業,在生產實踐環境中成長,因此,學校自建校之日起就牢固樹立了實踐育人的技工教育理念,在人才培養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強化技能訓練,并且錘煉了一支過硬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在同類學校中較早地使用了項目驅動和場景模擬教學法,形成了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學校在辦學歷程中努力踐行嚴謹求實、勤奮創新的辦學精神,以鮮明的育人特色和出色的辦學業績創建了國家級和省級的優質技校品牌。職業教育不同于一般意義的高等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掌握就業時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職業道德,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唐山建材工業學校緊緊跟隨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唐山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與時俱進,不斷提升,為唐山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其一,行業職業學校要與行業密切結合。行業職業學校具有非常鮮明的行業優勢,特別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業學校具有與行業共生共存的歷史,專業學科根據企業需求設置,校企合作緊密。市場經濟體制下,這種合作關系日漸疏遠,職業學校須探尋影響校企合作的因素,調研企業對人才和技術發展的需求、行業發展戰略及地方經濟發展規劃等,面向市場不斷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向,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2]。
其二,職業教育要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職業教育應主動承擔起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社會責任,積極應對科技革命和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質量的挑戰,不斷完善專業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主動接受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刺激,圍繞人才培養、技能培訓、創新創業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提高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間的契合度。
其三,實踐育人是職業技術教育的精髓。唐山建材工業學校較早地探索了實踐育人的教學模式,以技能訓練為主線,為學生搭建實踐鍛煉和技能競賽平臺,取得了顯著成績。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職業教育實踐育人的載體和內涵還應不斷豐富和深化,以滿足社會和學生多元化需求,提升育人水平。
其四,職業學校辦學精神應得以傳承和發展。唐山建材工業學校的辦學歷史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興建千百所職業技術學校的一個縮影,它體現了我國不同經濟時期職業教育的發展狀態和水平,為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書寫了不可磨滅的亮麗篇章,為現代職業技術教育留下了寶貴成果,也為當今我國技能型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價值的經驗和啟示。職業學校的辦學精神得以傳承和發展,對增強職業教育發展實力、提高辦學生命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