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英
異常子宮出血是臨床上較為多見的婦科癥狀、體征,主要是指子宮異常導致的陰道出血。女性出現子宮異常出血情況后,會產生貧血、經期疼痛等情況,嚴重影響著女性的生活質量。因此,為全面掌握異常子宮出血相關健康知識,減少出血帶給身體的危害性,我們應該主動了解什么是異常子宮出血,以及異常子宮出血的護理方法。接下來,本文就給大家科普一下,異常子宮出血的相關知識。
一 什么是異常子宮出血
異常子宮出血主要是指女性月經頻率、規律、經期長短、出血量存在異常的情況。在辨別、診斷異常子宮出血時,需預先排除女性懷孕、產褥期的出血。通俗來講,異常子宮出血就是說女性月經量過多、過少,或者月經周期較長、較短等,甚至部分異常子宮出血患者,會存在停經之后出血,以及子宮不定期出血的現象。據了解,存在異常子宮出血情況的女性人數,占據育齡期女性的13% 左右,年齡在35 歲~40 歲左右的女性,且異常子宮出血的概率為24%。作為一種嚴重影響女性健康、生活的婦科疾病,異常子宮出血的危害是我們無法忽視的。
首先,異常子宮出血會給患者造成一定心理壓力,對于部分有生育需求的患者,異常子宮出血還會造成不孕、流產等情況。而針對青春期女性,患有子宮出血異常后,患者會因過重的心理壓力,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衰退等情況,影響其學習與身心健康。其次,異常子宮出血導致的月經量過多問題,長此以往,會讓患者產生貧血癥狀。而月經量偏少,會讓患者擔心自己是否已經出現衰老、絕經現象,形成心理負擔。最后,異常子宮出血,會使女性陰道處于松弛狀態,進而使外部細菌容易侵入陰道,使得女性陰道遭受感染。另外,子宮內膜病變、肌瘤引起的異常子宮出現,如果患者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二 異常子宮出血的原因
女性出現異常子宮出血的情況,多由婦科疾病引起。根據臨床案例,引起異常子宮出血的疾病有陰道炎、宮頸炎、陰道異物,以及子宮肌瘤。女性陰道炎是生活中非常多見的一種疾病,而在女性陰道炎患有霉菌性陰道炎的時候,女性的陰道粘膜會產生比較厚重的黏膜物,該種黏膜物多為白色。女性在擦拭黏膜物后,陰道壁卻會出現糜爛、潰瘍以及出血現象。
患有宮頸炎的女性,不僅會有腹痛癥狀,同樣會在白帶中發現血絲。并且對于宮頸息肉、糜爛導致的宮頸炎,會因宮頸本身的病變情況,導致子宮頸產生潰瘍,潰瘍破裂時,會誘發異常子宮出血情況。另外,子宮肌瘤同樣會造成異常子宮出血,比如患者子宮肌瘤發展為宮頸癌后,腫瘤會侵襲子宮血管,使得女性陰道出血。這類患者在不同時期,其出血量存在一定差異性,甚至在后期會產生大出血。再者,陰道異物引起的陰道壁損傷,是女性子宮異常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 如何護理異常子宮出血
婦科疾病中,異常子宮出血讓很多女性患者感到非常困擾,甚至產生較為嚴重的心理壓力。所以患者在發現自己子宮異常出血后,在積極進行治療的同時,還應重視日常的護理工作。具體護理內容包括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用藥護理、生活護理。
第一,飲食護理中,患者需要合理飲食,可適當多食用高纖維食物,重視身體營養的補充,以及飲食營養的均衡性。患者可多進食新鮮水果及蔬菜,通過蔬菜、水果中含有的微量元素、維生素、蛋白質、膳食纖維、糖分,改善體質,增強自身抗病能力。患者發病期間,可食用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禁食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患者所用食物應保持溫熱,不能直接吃一些過涼的食物或飲品。
第二,心理護理中,患者因陰道反復流血,或者出血量較少而產生較大心理壓力,進而出現焦慮、恐懼等情緒。這時家屬應多陪伴患者,給予患者必要的關心與照顧,使其在日常修養中,保持良好的情緒,對疾病的治療充滿信心。而患者在治療期間,需正確看待異常子宮出血,主動了解出血的原因,以及治療進展,并且知識心態、情緒對治療的重要性。在出現不適癥狀時,可嘗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思考一些有趣的事情。
第三,多數異常子宮出血,一般會通過藥物進行治療。所以患者同樣應重視日常的用藥護理工作。一方面,患者應根據醫生囑咐,按時、按量用藥,并做好身體監測,一旦在用藥后發現異常,可及時告知醫生。
另一方面,患者在藥物治療中,切記不能盲目用藥,需在專業醫生建議下,服用治療藥物。在用藥過程中,不可隨意增減藥量。
第四,生活護理中,患者應注意居住環境的舒適,同時注重身體的防寒保暖。并且在出血的時候,做好個人的清潔工作,因出血量過大而產生疲乏癥狀時,可適當休息,避免疲勞。在個人體征監測中,除去觀察自己的臉色、心跳、血壓外,還應保留內褲、護墊,便于醫生掌握子宮異常出血量,從而科學調整治療方案。
總而言之,異常子宮出血是指女性在生活中,出現的月經量過多、過少,月經周期不規律,以及陰道不定期出血現象。這是一種較為多見的婦科疾病,危害著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為避免該疾病對患者產生的不利影響,患者應從飲食、生活、用藥等方面,做好日常自我管理工作。進而通過全面的護理干預,促進異常子宮出血的恢復。